閱讀心得-思考的框架 | 探索最實用的思維模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策,不管是午餐要吃什麼?還是轉換職場跑道。在做決策時,我們總是根據手上所有的資訊,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大腦會自動使用一套邏輯來思考,這就稱為思維模型。
而我們對世界的了解程度,會影響最終做出的判斷,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人人看到大象不同部位,認知的大象樣貌都不同,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難免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盲點。
本書作者夏恩.派瑞許(Shane Parrish)在情報局工作時,剛好遇上911事件,突然面對大量影響國家安全的決策,為了提升自己的決策力與生活效率,他開始從一些歷史上最成功的人身上學習,探究他們背後的智慧,像是巴菲特、查理.蒙格、理查.費曼以及其他許許多多人。
而這本書就是作者整理幾種最常用的思維模型,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世界的全貌,除了能夠在解決問題時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之外,進而可以在一開始就避免問題
沒有任何系統可完全避免風險,世界的隨機性會讓情況複雜不可預測,但我們可以運用思維模型,了解有哪些力量在作用,藉此把風險降低。這不是一本教你決策的書,但作者整理了九種最重要的思維模型,希望透過掌握模型的基礎知識,讓我們更加了解真實,當我們了解的越多,世界就越清晰,能夠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無庸置疑,我認為人的大腦必須透過模型來運作。讓你的大腦比其他人的運作效能更好的訣竅,就在於了解最基本的模型,也就是每單位可以完成最多工作的模型。如果你能開始把閱讀的內容和他背後的基本結構連結起來,你就在逐漸累積智慧 ----查理.蒙格

01地圖不等於疆界

地圖泛指指南、模型、圖表、報告、手冊等工具,許多圖表是為了某些目的而簡化整理,例如世界地圖、財報、媽媽手冊……等,在整理地圖時,為了便利而簡化的東西,長久下來可能被使用者當成真實的,甚至取代現實。地圖是好東西,但是在使用時要記住三件事:
  1. 隨時依真實情況反饋、更新,要記住世界隨時在改變
  2. 考慮繪圖者是誰,地圖被創造的目的、觀點、背景及利益,盡可能排除主觀成分
  3. 在以參考地圖做決策時,小心不要變成紙上談兵,以地圖取代真實的話,可能造成真實世界要配合地圖的狀況。

02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參考書中圖片所繪製
能力圈內是你知道的事,要小心的是你以為知道更多,但是卻不知道你欠缺什麼。就像登山,我們知道爬百岳跟走登山步道所需要的技能不同,所以在前進百岳前會先學習登山知識、加強裝備、做行前準備,但是到挑戰聖母峰之前到底需要哪些知識,你才敢出發?登山攸關性命,我們會謹慎以待,但在其他後果不那麼直接的決策面前,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建立並維持自己的能力圈。
隨時保持好奇,從經驗或書本中學習進而擴大能力圈;若有人願意指出你的缺乏,記得不要過於防禦,因為能力圈是有邊界的,沒有人可以了解世界上所有事情。
無知比博學更容易使人自滿----達爾文

03第一原理思考

把複雜的問題拆解成基本原理,再進行重組,有助於釐清複雜問題,就像小朋友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出於對世界的好奇,而事情往往沒有我們所想的這麼複雜。
第一原理有助於我們對世界保持懷疑、好奇,思考其他可能性,就像現在社會假新聞流竄,在接收到新消息時,第一原理有助於找出其中的知識或無知。

04假想實驗

提出假設問題「如果」來探索所有可能性,嘗試極限,增加成功機會。對於物理學上無法實現情況、已經發生的事、或設計制度時特別適合使用。
在買股票時也很適合使用假想實驗,想像自己在下單股票時掌握多少資訊、把握度多高、風險承受度多高,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時保持清醒。

05二階思考

除了行動產生的後果外,更進一步思考後果的後果,就是古人說的深思熟慮,也可以說是放眼長期利益。
巴菲特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二階效應:參加遊行時,隊伍裡有第一個人開始墊腳,後面每一個人都得跟著墊腳,結果沒有人看得更清楚,但是每個人都更不舒服

06機率思考

刻意培養機率意識,比起直覺,機率思考根據手上有的訊息評估事情發生的機率,驗證假設,做出最後決定。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但可以確保事情進行的方向不會偏離太遠。
保險就是世界上最看重機率的產業,他們計算某件事情發生的機率,並且給他對應的價格,只要樣本數夠多,數據就夠精準。

07反演法

當遇到一個問題時,除了如何解決問題之外,同時從結果回推,問題解決的世界會長什麼樣子?哪些事情應該避免,哪些事情必須要做。你會得到不同的方向。

08奧坎剃刀

比起複雜的解釋,簡單往往更接近真理。世界很複雜,我們不需要再複雜化問題,從簡單出發更能節省時間、節省精力、提升效率。

09漢隆剃刀

現代人常常把別人想的太壞,尤其是我們不喜歡的事,會覺得是故意的,但世界其實沒有這麼壞,人人都會犯錯,事情有很大的機率是無心的。
如果開車在路上被逼車、或是走在路上旁邊的人雨傘水都噴在你身上,你會覺得他一定是故意的!當我們產生防備心時,將更偏執,無法把握新的機會。以機率來說,人都會犯錯、會偷懶,但不一定想傷害別人,認知到這點,世界將更美好,也更有效率。

我的心得

這本書內容是我們日常會不經意意識到,但從未系統化整理的概念,作者把它歸納打包成容易理解的模型,加上許多故事佐證,讓人更好理解模型表達的意義以及使用的時機。
我自己最有感觸的是「能力圈」,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即便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都沒辦法100%掌握該領域的知識,我們更應該時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保持開放的心胸,隨時接納新的事物進入我們的世界。記得之前聽過的一句話: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但是當別人指出我的錯誤時,本能經常會築起防禦的牆,認為別人在挑戰、在攻擊自己,這麼一來就失去學習的機會了。
剛看完這本書時,沒辦法馬上把思維模型運用在真實情境,因為思維模型是潛意識的運作,當我們有意識的套入新的思維模型時,大腦的神經迴路慢慢改變,最終會改變潛意識運作,大腦不知不覺就準備好了面對新的「機會」。未來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多思考一秒,選擇應用的模型,紀錄反思,掌握模型的使用時機,也掌握這個世界。

這本書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8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采采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這周加班了嗎?台灣人的加班風氣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老闆覺得看到員工留下來加班才滿意,員工自己也覺得似乎有加班的義務,尤其是看到同事們都還沒走,自己就算事情做完了,也不敢抬頭挺胸的下班。 為什麼德國人的工作時數比較少,還能做出更好的成果呢?
小時候一定有被問過這個問題:你長大要做什麼呀?小時侯的回答可能很天馬行空,我要當太空人!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但似乎沒有聽過有人說,我要開一人公司。 取自《Emily in Paris》對白,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呢?有沒有思考過自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本在1997年出版的書,書中以蛤蟆和牠的朋友鼴鼠、河鼠、老獾四人為首展開的童話故事,故事一開始,鼴鼠發現蛤蟆精神狀況不佳,於是找了朋友們一起去探望蛤蟆,並拖著牠去找心理師蒼鷺進行諮商,全書以蒼鷺與蛤蟆的諮商過程為主軸,結合心理學知識,一起了解蛤蟆的人格是如何塑造成現在的樣子。
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敘述穿插容易引起興趣的金融故事,講述支付系統的演化、支付在我們生活扮演的角色,以及背後我們不曾認真思考的運作方式。我會挑出幾個我個人覺得印象深刻的觀念來說明,讓大家對於金錢的運作有更清楚的概念。
本書以研究美國「資料導向」的公共專案為起點,背後的應用邏輯可以擴展到所有國家的治安、政治預測、行銷、信用報告、刑事量刑、企業管理、金融、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面向,這些工具以提高效率、控制成本、辨識詐欺為出發點,但當技術建立在不平等的條件下,如果又缺乏合理的配套與監督,民眾將受到什麼影響?
你有沒有隱隱約約感覺,在職場中,總是會有幾個身居高位的主管,特別注重工作流程、熱愛圖表化、伸手牌、開口閉口總是圍繞著過去的豐功偉業、對於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卻似乎沒有提供實質幫助,反而還常常搖擺不定無法做決定? 你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你這周加班了嗎?台灣人的加班風氣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老闆覺得看到員工留下來加班才滿意,員工自己也覺得似乎有加班的義務,尤其是看到同事們都還沒走,自己就算事情做完了,也不敢抬頭挺胸的下班。 為什麼德國人的工作時數比較少,還能做出更好的成果呢?
小時候一定有被問過這個問題:你長大要做什麼呀?小時侯的回答可能很天馬行空,我要當太空人!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但似乎沒有聽過有人說,我要開一人公司。 取自《Emily in Paris》對白,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呢?有沒有思考過自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本在1997年出版的書,書中以蛤蟆和牠的朋友鼴鼠、河鼠、老獾四人為首展開的童話故事,故事一開始,鼴鼠發現蛤蟆精神狀況不佳,於是找了朋友們一起去探望蛤蟆,並拖著牠去找心理師蒼鷺進行諮商,全書以蒼鷺與蛤蟆的諮商過程為主軸,結合心理學知識,一起了解蛤蟆的人格是如何塑造成現在的樣子。
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敘述穿插容易引起興趣的金融故事,講述支付系統的演化、支付在我們生活扮演的角色,以及背後我們不曾認真思考的運作方式。我會挑出幾個我個人覺得印象深刻的觀念來說明,讓大家對於金錢的運作有更清楚的概念。
本書以研究美國「資料導向」的公共專案為起點,背後的應用邏輯可以擴展到所有國家的治安、政治預測、行銷、信用報告、刑事量刑、企業管理、金融、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面向,這些工具以提高效率、控制成本、辨識詐欺為出發點,但當技術建立在不平等的條件下,如果又缺乏合理的配套與監督,民眾將受到什麼影響?
你有沒有隱隱約約感覺,在職場中,總是會有幾個身居高位的主管,特別注重工作流程、熱愛圖表化、伸手牌、開口閉口總是圍繞著過去的豐功偉業、對於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卻似乎沒有提供實質幫助,反而還常常搖擺不定無法做決定? 你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本篇文章來自Farnam Street,是我讀了Mental Models: The Best Way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這篇文章後的翻譯節錄加上心得。 A mental model is a compression of how something
Thumbnail
生命是由一長串的工作與選擇組成的,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必定能獲得成功的秘訣,我們還需要看穿這個世界的底牌。 而這種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就稱為「底層邏輯」。 我們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或許事情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或許計劃總是不如預期,然
Thumbnail
6 篇文章|6601 字 思考觀|認知科學|管理學 本書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以下主題。 目錄 一章:思考的基礎 01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02  建立思考的框架: 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人生的智慧分為三個層次,先做出選擇,往選擇的方向持續的前進,再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與世界博弈,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原本應該要走的路,甚至影響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
Thumbnail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和行銷團隊需要更有效的工具來規劃和執行策略。其中,1970年托尼·博贊所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心智圖,也是一個能夠作為規劃企劃的工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運用心智圖來規劃行銷企劃,以達到更明確、系統和有效的策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本篇文章來自Farnam Street,是我讀了Mental Models: The Best Way to Make Intelligent Decisions 這篇文章後的翻譯節錄加上心得。 A mental model is a compression of how something
Thumbnail
生命是由一長串的工作與選擇組成的,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必定能獲得成功的秘訣,我們還需要看穿這個世界的底牌。 而這種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就稱為「底層邏輯」。 我們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或許事情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或許計劃總是不如預期,然
Thumbnail
6 篇文章|6601 字 思考觀|認知科學|管理學 本書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以下主題。 目錄 一章:思考的基礎 01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02  建立思考的框架: 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人生的智慧分為三個層次,先做出選擇,往選擇的方向持續的前進,再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與世界博弈,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原本應該要走的路,甚至影響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
Thumbnail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和行銷團隊需要更有效的工具來規劃和執行策略。其中,1970年托尼·博贊所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心智圖,也是一個能夠作為規劃企劃的工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運用心智圖來規劃行銷企劃,以達到更明確、系統和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