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策,不管是午餐要吃什麼?還是轉換職場跑道。在做決策時,我們總是根據手上所有的資訊,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大腦會自動使用一套邏輯來思考,這就稱為思維模型。
而我們對世界的了解程度,會影響最終做出的判斷,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人人看到大象不同部位,認知的大象樣貌都不同,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難免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盲點。
本書作者夏恩.派瑞許(Shane Parrish)在情報局工作時,剛好遇上911事件,突然面對大量影響國家安全的決策,為了提升自己的決策力與生活效率,他開始從一些歷史上最成功的人身上學習,探究他們背後的智慧,像是巴菲特、查理.蒙格、理查.費曼以及其他許許多多人。
而這本書就是作者整理幾種最常用的思維模型,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世界的全貌,除了能夠在解決問題時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之外,進而可以在一開始就避免問題。
沒有任何系統可完全避免風險,世界的隨機性會讓情況複雜不可預測,但我們可以運用思維模型,了解有哪些力量在作用,藉此把風險降低。這不是一本教你決策的書,但作者整理了九種最重要的思維模型,希望透過掌握模型的基礎知識,讓我們更加了解真實,當我們了解的越多,世界就越清晰,能夠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無庸置疑,我認為人的大腦必須透過模型來運作。讓你的大腦比其他人的運作效能更好的訣竅,就在於了解最基本的模型,也就是每單位可以完成最多工作的模型。如果你能開始把閱讀的內容和他背後的基本結構連結起來,你就在逐漸累積智慧 ----查理.蒙格
01地圖不等於疆界
地圖泛指指南、模型、圖表、報告、手冊等工具,許多圖表是為了某些目的而簡化整理,例如世界地圖、財報、媽媽手冊……等,在整理地圖時,為了便利而簡化的東西,長久下來可能被使用者當成真實的,甚至取代現實。地圖是好東西,但是在使用時要記住三件事:
- 隨時依真實情況反饋、更新,要記住世界隨時在改變
- 考慮繪圖者是誰,地圖被創造的目的、觀點、背景及利益,盡可能排除主觀成分
- 在以參考地圖做決策時,小心不要變成紙上談兵,以地圖取代真實的話,可能造成真實世界要配合地圖的狀況。
02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能力圈內是你知道的事,要小心的是你以為知道更多,但是卻不知道你欠缺什麼。就像登山,我們知道爬百岳跟走登山步道所需要的技能不同,所以在前進百岳前會先學習登山知識、加強裝備、做行前準備,但是到挑戰聖母峰之前到底需要哪些知識,你才敢出發?登山攸關性命,我們會謹慎以待,但在其他後果不那麼直接的決策面前,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建立並維持自己的能力圈。
隨時保持好奇,從經驗或書本中學習進而擴大能力圈;若有人願意指出你的缺乏,記得不要過於防禦,因為能力圈是有邊界的,沒有人可以了解世界上所有事情。
無知比博學更容易使人自滿----達爾文
03第一原理思考
把複雜的問題拆解成基本原理,再進行重組,有助於釐清複雜問題,就像小朋友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出於對世界的好奇,而事情往往沒有我們所想的這麼複雜。
第一原理有助於我們對世界保持懷疑、好奇,思考其他可能性,就像現在社會假新聞流竄,在接收到新消息時,第一原理有助於找出其中的知識或無知。
04假想實驗
提出假設問題「如果」來探索所有可能性,嘗試極限,增加成功機會。對於物理學上無法實現情況、已經發生的事、或設計制度時特別適合使用。
在買股票時也很適合使用假想實驗,想像自己在下單股票時掌握多少資訊、把握度多高、風險承受度多高,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時保持清醒。
05二階思考
除了行動產生的後果外,更進一步思考後果的後果,就是古人說的深思熟慮,也可以說是放眼長期利益。
巴菲特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二階效應:參加遊行時,隊伍裡有第一個人開始墊腳,後面每一個人都得跟著墊腳,結果沒有人看得更清楚,但是每個人都更不舒服
06機率思考
刻意培養機率意識,比起直覺,機率思考根據手上有的訊息評估事情發生的機率,驗證假設,做出最後決定。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但可以確保事情進行的方向不會偏離太遠。
保險就是世界上最看重機率的產業,他們計算某件事情發生的機率,並且給他對應的價格,只要樣本數夠多,數據就夠精準。
07反演法
當遇到一個問題時,除了如何解決問題之外,同時從結果回推,問題解決的世界會長什麼樣子?哪些事情應該避免,哪些事情必須要做。你會得到不同的方向。
08奧坎剃刀
比起複雜的解釋,簡單往往更接近真理。世界很複雜,我們不需要再複雜化問題,從簡單出發更能節省時間、節省精力、提升效率。
09漢隆剃刀
現代人常常把別人想的太壞,尤其是我們不喜歡的事,會覺得是故意的,但世界其實沒有這麼壞,人人都會犯錯,事情有很大的機率是無心的。
如果開車在路上被逼車、或是走在路上旁邊的人雨傘水都噴在你身上,你會覺得他一定是故意的!當我們產生防備心時,將更偏執,無法把握新的機會。以機率來說,人都會犯錯、會偷懶,但不一定想傷害別人,認知到這點,世界將更美好,也更有效率。
我的心得
這本書內容是我們日常會不經意意識到,但從未系統化整理的概念,作者把它歸納打包成容易理解的模型,加上許多故事佐證,讓人更好理解模型表達的意義以及使用的時機。
我自己最有感觸的是「能力圈」,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即便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都沒辦法100%掌握該領域的知識,我們更應該時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保持開放的心胸,隨時接納新的事物進入我們的世界。記得之前聽過的一句話: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但是當別人指出我的錯誤時,本能經常會築起防禦的牆,認為別人在挑戰、在攻擊自己,這麼一來就失去學習的機會了。
剛看完這本書時,沒辦法馬上把思維模型運用在真實情境,因為思維模型是潛意識的運作,當我們有意識的套入新的思維模型時,大腦的神經迴路慢慢改變,最終會改變潛意識運作,大腦不知不覺就準備好了面對新的「機會」。未來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多思考一秒,選擇要應用的模型,紀錄並反思,掌握模型的使用時機,也掌握這個世界。
這本書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