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看電影"The Meyerowitz Stories"】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Netflix「邁耶維茨家的故事」(全新增訂版)
~~無劇透~~
這是一部光把Dustin Hoffman、Adam Sandler、Ben Stiller、Elizabeth Marvel 這幾個老戲骨湊在一起當主角,就讓人莫名站起雞皮疙瘩的電影,遑論其他族繁且光芒四射的配角群,再加上亙古溯今,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永遠沒完沒了的家庭關係。
從而,該片成就了第70屆坎城影展全球首映後,觀眾起立鼓掌長達4分鐘的喝采,實在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坊間已有許多影評賞析,電影細節不再贅述。家庭人倫,隨著後疫情時代開啟,也面臨許多崩離或重組。在臺灣面臨關鍵的此刻,舊片重溫,更感五味雜陳。
什麼才是正常的家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無非都在闡述這個道理。疏離或緊密,破碎或圓滿,都是家的樣貌,沒有對與錯,難問是與非。
朋友曾經說過很受用的一句話:「人只需,活在真實裡」。
因此,不管面對的是父母、手足、婆媳,不要想求什麼讚美疼惜,如果能用真實的面貌相互應對,就算會經歷摩擦、喧嚷,甚至忿恨,終將走到老天安排的道路上。
最後,僅以下面這段書摘"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是發現自己一直在重複"作為總結。
這世界沒有所謂的"正常",那個詞很蠢,造成很多傷害。
<非供營利,未經授權,切勿轉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單傳猴男孩之母,愛煮愛喝咖啡不愛碎念。希望成為孩子一生的朋友,永遠的後盾,不管你在哪裡,媽媽永遠在家裡等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劇透~~ 比起坊間討論劇評已淹大水的美貞跟具神,我要聊琦貞。
    朋友有難之時 選擇不站出來 是膽怯跟懦弱 我記得當初看的時候 哭得不成人形 #Netflix
    關於政治,我完全不懂。 我只覺得,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臺灣政治人物老公有外遇時,那個撕心裂肺的老婆,總要戴上體貼溫婉的面具,陪著鞠躬道歉。男性政治人物的女配偶,經常要成為那個陪反省、陪啜泣,賠掉自己尊嚴的女人。 "算了,反正妳什麼都不知道,在某程度上,妳也是被害人" #醜聞真相
    ====部分劇透===== 坊間早有諸多專業影評對該劇提出精闢的剖析,本文不敢班門弄斧。倒是關於較冷門的法庭活動橋段,花了整整一集的篇幅(第5集"十二個乖乖牌"),演示陪審員"拒卻權"的操作,便可知該程序在陪審制度下舉足輕重之份量。 #所以他們才有邪惡之神的封號 #還常常搏沒杯 #下流正義
    ~~微微地劇透(無兒童不宜內容~~) 回頭看「謗法」,是在某陣子劇荒之時,原以為大概就是畫面驚悚,然後不脫天網恢恢,善惡有報這類的長輩警世議題。 一路下來,倒也好奇人稱國民好爸爸的成東日,究竟要以如何的慘狀嗝屁,沒料到,第12集"詛咒林"的計畫被提早識破時,我瞬間被黏在螢幕前。 #Netflix
    ~~微劇透~~ 比起坊間討論劇評已淹大水的美貞跟具神,我要聊琦貞。
    朋友有難之時 選擇不站出來 是膽怯跟懦弱 我記得當初看的時候 哭得不成人形 #Netflix
    關於政治,我完全不懂。 我只覺得,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臺灣政治人物老公有外遇時,那個撕心裂肺的老婆,總要戴上體貼溫婉的面具,陪著鞠躬道歉。男性政治人物的女配偶,經常要成為那個陪反省、陪啜泣,賠掉自己尊嚴的女人。 "算了,反正妳什麼都不知道,在某程度上,妳也是被害人" #醜聞真相
    ====部分劇透===== 坊間早有諸多專業影評對該劇提出精闢的剖析,本文不敢班門弄斧。倒是關於較冷門的法庭活動橋段,花了整整一集的篇幅(第5集"十二個乖乖牌"),演示陪審員"拒卻權"的操作,便可知該程序在陪審制度下舉足輕重之份量。 #所以他們才有邪惡之神的封號 #還常常搏沒杯 #下流正義
    ~~微微地劇透(無兒童不宜內容~~) 回頭看「謗法」,是在某陣子劇荒之時,原以為大概就是畫面驚悚,然後不脫天網恢恢,善惡有報這類的長輩警世議題。 一路下來,倒也好奇人稱國民好爸爸的成東日,究竟要以如何的慘狀嗝屁,沒料到,第12集"詛咒林"的計畫被提早識破時,我瞬間被黏在螢幕前。 #Netflix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天才少年與他的家庭,除了好笑以外還不斷的提醒一件事: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美好是你》圍繞著一個美國的普通家庭展開故事,看似沒什麼轟轟烈烈的情節,卻如同譜寫樂曲,每畫上一顆音符都擲地有聲,最後交織出專屬於這些小人物的旋律,或許充滿不和諧音,卻最能激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讀了一些朋友的推薦,許久沒踏進電影院的我不禁打破習慣,想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會使朋友說我應該會喜歡。本來以為這種電影票房應該還好而已,但假日午後幾乎滿座,使我感到微微驚詫,原來還是滿多人中意此類電影的。 先說對這部電影的觀感。朋友說的沒錯,我確實滿喜歡這部電影。這部片編導是德國人Wim Wen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天才少年與他的家庭,除了好笑以外還不斷的提醒一件事: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美好是你》圍繞著一個美國的普通家庭展開故事,看似沒什麼轟轟烈烈的情節,卻如同譜寫樂曲,每畫上一顆音符都擲地有聲,最後交織出專屬於這些小人物的旋律,或許充滿不和諧音,卻最能激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讀了一些朋友的推薦,許久沒踏進電影院的我不禁打破習慣,想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會使朋友說我應該會喜歡。本來以為這種電影票房應該還好而已,但假日午後幾乎滿座,使我感到微微驚詫,原來還是滿多人中意此類電影的。 先說對這部電影的觀感。朋友說的沒錯,我確實滿喜歡這部電影。這部片編導是德國人Wim Wen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