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108課綱】歷史科調整概說(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家好!
承上篇,我們瞭解了108課綱歷史科並不是增加細節,不是要大家硬記脈絡時,更不是刪減東西導致理解困難,反而是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主題要闡述時。最佳的策略就是:化文科為理科,理解他而不是背他!

不用背太多瑣事,理解精神就好。

(學生哀嚎:這麼多書,你告訴我不用背?理解精神就好?)
沒錯!就是理解就可以了。
以下呢,我們用具體的單元來進行示範:
就拿臺灣學生很不容易理解的中世紀歐洲來說好了(各版本歷史第三冊內容,世界史範疇)
我們等等會用到一些具體的方法,有:
希望大家記起來喔!

舉例:中世紀歐洲

1.國中教過的

說到中世紀歐洲,我們在國中三年裡會學到的幾個重點分別是:
  1. 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了,日耳曼的各王國陸續建立。
  2. 王國內行封建制度、莊園經濟。國王賜與統治地方的法統給附庸、國王要用兵時附庸要回應國王的要求;附庸保護農奴階層、農奴階層負責供稅、工作。
  3. 羅馬主教為首的教會跟日耳曼各王國慢慢達成協議,兩邊政教合作。但久了,兩邊還是發生了摩擦。
  4. 東西方教會也因為教義不同,政治形勢不同而分裂
  5. 後來因為穆斯林拒絕讓基督徒去朝聖,加上拜占庭帝國受到賽爾柱土耳其人的攻擊,向羅馬教宗求援,於是出現十字軍東征。
顯然,這是一個十字軍,沒什麼特別的。

2.高中要學的

在高中,我們有了上面的知識之後,其實要學的東西就變得深邃一些,要去思考背後的動機與脈絡,也就是: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
我們用最粗暴的方式,直接將新增的東西用斜體、底線加在下方,讓各位看看差在哪裡。
  1. 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了,因為在那時羅馬皇帝在缺乏兵力,只能顧傭外族士兵當自己手下時已經威信全無。各民族的國王則厭倦了一次次攻陷羅馬人的城市卻只拿走贖金或貴重品就走的生活,他們這次決定留下來,自己當國王。於是,日耳曼的各王國陸續建立。
  2. 王國內行封建制度、莊園經濟:國王賜與統治地方的法統給附庸、國王要用兵時附庸要回應國王的要求;附庸保護農奴階層、農奴階層負責供稅、工作。不同的附庸等級之間也存在貴賤之分,國王下面有著許多伯爵、公爵,公爵手下則有著大量騎士,騎士下面有著田產和農奴階層的人民。但這個關係不是死的,有時候會因為繼承法規、繼承戰爭而流動。
  3. 沒有羅馬皇帝保護之後,羅馬主教為首的教會需要新的武力來保護自己日耳曼各王國則需要教會幫助他們合理化自己統治基督徒的正統,兩邊政教合作。但合作久了,兩邊針對地方主教的繼位者該由教宗決定還是國王決定有所爭議(專有名詞:敘任權之爭),所以兩邊還是發生了摩擦。
  4. 對於東邊的拜占庭皇帝來說,羅馬沒有滅亡啊,我們西元330年就遷都來這裡了,被打下來的是我的故都。而且正統從頭到尾都在我這邊,憑什麼由羅馬那裡的主教隨便封別人當羅馬人的國王、甚至還弄了一個神聖羅馬皇帝!不能接受啊!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啊!而東、西方教會也因為教義不同,因而分裂。
  5. 後來因為由賽爾柱土耳其人當政的穆斯林勢力拒絕讓基督徒去朝聖,加上拜占庭帝國受到賽爾柱土耳其人的攻擊,向羅馬教宗求援。羅馬教宗在教會分裂之後,少了很多收入,又多次遇到西歐諸王的挑戰,想趁機重振教會威信,索性藉此發起聖戰;另一方面,西歐諸王有不少人希望透過這個機會去掠奪富庶的東方,開疆拓土,同時也為把附庸的軍隊帶出來作戰,只要附庸過世了而沒人繼承,也許那些領地就可以收回來變自己的。於是,兩邊一拍即合,出現了十字軍東征。

3.化背誦為理解的Magic!

我想,從上一段就已經默默示範了第一個方法:
  • 整理加字術
這個方法沒什麼特殊的,就是先列出你所知道的歷史事實,在將課本、講義與老師授課時講授的重點加字上去。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歷史包含「歷史事實」跟「歷史解釋」兩個部分,在高中的階段我們還不需要各位去查證,教育部沒那麼壞心眼,刻意造謠或放假消息。這個階段,我們要進行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白,教宗跟國王們為什麼合作到後來會吵架?吵架之後又可以一起出去打十字軍,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沒什麼信仰,多半都是為了利益在作戰,吵架跟和好都是跟利益有關,如此而已。
還有什麼方法呢?這裡還提供
  • 電腦做圖
圖有很多作法,我們就用最簡單幾種表示就好。
像是先從維基百科或是Google Map找地圖
然後簡單標出以下東西:重要城市、控制範圍、大概朝聖路徑、可能衝突點
用小畫家就可以了,我們沒有要成為歷史教授的情況下,先不用追求每個點都精確。
史地不分家,把這張圖做出來,學生不但對於當時的路徑有概念,也可以順便記憶、理解地理。賽爾柱人控制的區域如果沒有像今日一樣戰火連天,可以好好耕作、貿易(他們在絲路的終點),確實非常富庶。
  • 樹狀圖、因果圖
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結合文字跟圖示,市售的講義幾乎都是這麼來的,只是自己統整一次,會更有印象。

小結:時空管理員

筆者念大學的時候,學長們常常開玩笑說,我們念的不是歷史系,是時間空間資訊統整既修復工程管理學系,簡稱資工系(?)
但實際上,結合更多科技用品、影視作品、遊戲、動漫,我們學習這些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歷史本來就會更加容易理解。
也許你會納悶,教宗跟國王的紛爭要到生活的哪裡才看得到?很簡單啊(挖鼻)
請看看學校/補習班/鄉土劇甚至是偶像劇的狗血劇情,有時候概念沒差多少。「故意派騎士去死」跟「故意把難教的班級給討厭的老師去帶」概念不會差太多,只是後者不會出人命而已,應該吧......拜託不要QAQQ
咳咳,上一段扯遠了。
總而言之,108課綱的歷史科就在於理解、理解,還是理解!
圖像、影音跟親身互動又永遠比文字、背誦來得容易讓人理解得多,所以請大家多多發揮創造力、想像力,與你的聯想能力。大膽去猜、小心去連結求證,這樣就能把這科給念好囉!
至於,課本版本很多、各家講義各有所長,是不是都要全寫呢?
請不要做這種事情!
每套講義與課本都有他們編輯部自己一套完整且堅實的邏輯在,好好把一套講義練習到好,精神理解了,細節忘記再回頭去查、去反推都還來得及,甚至那是更好的自我訓練喔!
祝各位家長/老師/學生以及關心教育的朋友,都能有所收穫!
平時有興趣也歡迎訂閱我的【生活史普】,我會不定期給大家講講更多有趣的生活小歷史,帶大家歡樂學歷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70內容數
學院者,傳道、受教、切磋琢磨之地。 多數現代人從來不缺資訊,更不缺取得資訊的管道,但缺辨別真偽、鑑別優劣、演繹因果等知識方法而已。 於此平台開設專欄、成立沙龍而以「學院」名之,不求於此直接獲利,但求廣傳見聞以助人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亞寧學院 的其他內容
這篇是上篇,綜合這幾年實施的現況與考生的反映後,我們來談課綱調了什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下篇我們會再來談,要怎麼因應歷史課綱的調整。
這篇是上篇,綜合這幾年實施的現況與考生的反映後,我們來談課綱調了什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下篇我們會再來談,要怎麼因應歷史課綱的調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權力與王座》是一本深入探討中世紀歷史的書籍,著重於介紹各種文化層面及時代重要人物。書中內容包括主權國家、修士與騎士文化、商人、建築工、航海家、宗教革命等內容,對於理解中世紀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權力與王座》是一本深入探討中世紀歷史的書籍,著重於介紹各種文化層面及時代重要人物。書中內容包括主權國家、修士與騎士文化、商人、建築工、航海家、宗教革命等內容,對於理解中世紀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