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後漢書,范曄之亂】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文學蓬勃發展到爆炸的時代。特別是關於史書著作,更是百花齊放。
開玩笑,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亡後十六國,大家的平均壽命是五十歲。
五十歲就是有立國期安定期跟衰敗期。
不像那種二十年之內的,立國走到頂峰就崩盤。
國史的需求,在這兩百年內大幅的提高,是吧?
不過那是官方的事情。
民間修史,自然是修前朝的,過去的為主流。
然而,晉初有狂人陳壽,一本三國志滅殺各家史書。
好吧,那大家來寫東漢吧。
自三國以來,原有二十一個寫東漢歷史的,直到今天仍留存八家輯本,稱為「八家後漢書」。
輯本就是像裴松之的《三國志注》,透過引用留下的部分原文,對於保留史料的貢獻非常大。
所以說寫論文引用的時候,不要光覺得麻煩,也可以稍微驕傲一下,也許很多年後你幫忙留下了重要的輯本。
所以的所以最好找那種不暢銷要絕版的來引用論證(大誤)。
「八家後漢書」之外,目前仍有袁宏《後漢紀》與范曄《後漢書》保留了絕大部分的內容。
在緊接下來的唐朝,范曄《後漢書》得到了最高的評價,一路到清朝,被收錄在二十四史當中。
范曄者,南朝劉宋人,生於東晉末年。
父名范泰,祖籍荊州順陽,與宋高祖劉裕同輩,甚得親信,官拜左光祿大夫,金章紫綬。
劉宋初年,這是位比三公的職務。
宋文帝五年歿,更追封車騎將軍。
范曄是第四個兒子。
然而范泰的堂兄無子,就過繼去繼承爵位,嗣武興五等侯。
「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
這叫南朝才俊定番,三國以前只到善為文而已。現在,你還要寫得一手好隸書,又有音樂方面的專長,才能稱得上名士。
騎馬射箭的需求,反而就降低了。
東晉末年,州聘主簿,不就。
當然不就啦,他雖然成了外家子弟,哪有不知道正準備改朝換代的。
年滿十七的范曄找了個好缺:彭城王劉義康的下屬。
劉義康坐鎮四方,避過了朝中混亂,終在宋文帝撥亂反正後回朝。
范曄,也進入宮中秘書台為丞。
不過,沒多久父親過世,范曄仍是需要辭職服喪。
喪期結束後,他卻沒有回宮,也沒有回劉義康身邊,而是接受了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徵召,前去擔當司馬。
當時檀道濟身負五郡軍事,其中四個都是豫州大前線。
范曄更領其中之一的新蔡郡,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緊接而來的430年北伐,由到彥之率領的北伐大軍兵敗如山倒。
檀道濟率軍增援,范曄本是責無旁貸,他卻推說自己跟父親一樣有腳疾,不願前往。
征南大將軍沒說啥,倒是宋文帝直接下令駁回。
這樣就很明白了,檀道濟當時本為朝廷所忌,而作為執政主官劉義康原下屬的范曄,很顯然是被派去「監視」檀道濟的。
雖然不讓范曄請假,朝廷也只是幫他安排了後勤支援工作。
戰後,432年,檀道濟勢大已不能制,更進位司空。
范曄則被劉義康調回,改派尚書省吏部。
冬天,劉義康的母親過世。
在葬禮準備期間,范曄卻去找同樣在劉義康手下當班的弟弟飲酒作樂。
對,他弟當天有工作,范曄只是去集合準備要參加典禮的。
劉義康知道這件事情,就很火大啊,把范曄貶出去宣城當太守。
說是說貶,宣城離建康也沒多遠,沒點特別的恩寵還很難在這裡當太守。
那這時候,劉義慶也在荊州招募名士開始多種著作的編寫
畢竟范曄是蕭思話、謝靈運那種等級的名士才子,大概也是劉義康手下最能跟劉義慶分庭抗禮的文人了。
說到底,雖怒,不能放。
也就在這個時候,范曄開始了《後漢書》的編寫。
不久,長沙王劉義欣被宋文帝重用,范曄就又被調去義欣下面當長史,還加了一個將軍職。
其實當我們用劉義康為核心來看范曄的調動,就不難發現,義康的政敵在哪,范曄就會去哪蹲。
說什麼不得志,我看金牌小間諜才是真的。
而范曄也是一貫的很囂張。
439年,范泰的妻子在長江上游的宜都過世。她是跟范曄的二哥一起住的。
這不是范曄的生母,不過他一樣要去處理事務。而范老師也不忘帶上歌女妾室,享受享受點小愛好。
然後就被人檢舉了。
宋文帝表示,文人好雅,不罪。
這都是表像,實情是,宋文帝跟第一執政劉義康開始決裂。所以才有人敢檢舉劉義康的金牌小密探。
而宋文帝顯然想要留下范曄。
440年,宋文帝誅殺義康親信,逐義康離朝。
范曄不但沒事,更在「母喪」服完之後,轉調到宋文帝次子劉濬底下為長史。
當時劉濬只有十三歲左右,卻為揚州刺史。一應事務,自然由幕僚長(長史)范曄掌控。
所以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宋文帝臨朝三十年,各種政治鬥爭層出不窮。
管你是征南大將軍,還是親兄弟執政官,在宋文帝眼中,都沒有這些能讀書好書法,還會唱歌作曲的文士來得有價值。
宋文帝真的是喜歡范曄喔,不久還把他調回朝廷,領左衛將軍,任太子詹事。不過《宋書》作者應該認為他們沒什麼姦情。
范曄不是帥哥,而是身高不滿七尺的黑矮胖子。
不美,有男子氣概也行吧?偏偏范曄的毛髮也不旺盛。
但宋文帝特別喜歡聽范曄彈吉他唱歌。
中國第一音樂才子可不是說假的,范曄最擅長就是抱著吉他即興創作。
這本事,不比七步詩差啊。
啊,不是吉他,范曄是琵琶高手。
同時也是懂撩高手。
宋文帝越喜歡他的這個小專長,他越是故意不在宋文帝面前表演。
有一次在宴會上,宋文帝就說,不然我來唱歌你來彈吧。
刺激一下你的創作欲。
不過范曄依然故我,宋文帝唱完,他馬上就停手,沒有SOLO沒有安可。
然後范曄就被收捕入獄處死了。
「曄素無行檢,少負瑕釁,但以才藝可施,故收其所長,頻加榮爵,遂參清顯。而險利之性,有過谿壑,不識恩遇,猶懷怨憤。每存容養,冀能悛革,不謂同惡相濟,狂悖至此。便可收掩,依法窮詰。」
突然就生氣了嗎?
讓我們來看看,宋文帝晚年最大的謀反案:范曄之亂。
寫史書寫到想當皇帝嗎范老師?
並沒有。
一切的源頭,就要回到范曄的老主子:劉義康。
事情從一個文史星算無不精通的魯國人,員外散騎侍郎「孔熙先」說起。
孔熙先的父親曾因貪汙被捕,賴劉義康力保不失,所以孔熙先一直很想報恩。孔先生希望劉義康可以回到朝廷,就一直在關注誰能幫上忙。然後他就注意到了「看似不得志」,「步步又高升」的范曄。
可我們范老師是江南第一音樂才子,哪裡把孔鏘放在眼中?
孔先生就先去找范老師的外甥「謝綜」賭錢。
他爸可是留了很多錢下來,讓孔先生出手豪爽,逢賭必輸,眉頭也不皺一下。
正所謂知音難覓,好牌咖更難尋。
大家賭著賭著交情就好了,而這種冤大頭不介紹給舅舅怎麼行呢?
孔先生就這樣被帶進了范曄的牌局。
這次他不但更會輸,還拚命展現自己的文采,漸漸的跟范曄交情就越來越好。
當時,宋文帝最欣賞的文人,范曄其實只能排第二。
前頭還有一個「沈演之」。
慢慢的,范曄也被孔熙先說動。
而謝綜又帶來了劉義康的信,說當年把范曄派去宣城不是不愛他,希望能重歸舊好云云。
范老師就去找宋文帝說:「劉義康這樣的亂臣賊子,你到現在都還不殺了他,我實在不是很懂耶。我覺得你應該要好好處置他啊。」
哪招?
根據這好大一盤棋的意思,范曄就是在試探宋文帝對於劉義康的看法。如果宋文帝意動,那范曄自然不會傻到投身革命事業。
相反的,宋文帝當作沒聽到,范曄就覺得這條路有一試的價值。
……哪有這麼智障的。
宋文帝不置可否,不就證明了他完全有信心,劉義康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握之中嗎?
總之,范曄的試探終了,孔熙先就立刻開始打點。
孔先他爸是廣州刺史出身,他就找了廣州豪族來提供兵力。又拜訪義康舊部故知,仲承祖跟徐湛之共謀。
接下來,孔先請了一個道人,一個尼姑,都是以前義康供養的。
道人請他還俗,加入當前大官手下為參軍。尼姑則去賣弄神通治病,收買軍官。
孔先自己醫術高明,尼姑只要裝神弄鬼就可以了。
題外話,這組計策也顯示出,南朝同樣開始了「道消佛長」的時代。
那造反總要有個名堂啊。
孔先抓的是劉宋三氏:劉蕭趙的趙伯符,先打他個亂臣賊子,大家再來清君側,扶明君。
是的,這組叛亂名單裡頭,同樣有著蕭氏外戚大家主蕭思話的名字。但實際後來沒有蕭思話的事情,除了這個名字查無犯罪證據嘛。
而我們范老師卻寫了一篇文章,宣示同黨。
文人之筆,我跟你說整篇根本也沒有說到什麼「我要造反」,「劉義康萬歲」,「劉義隆去死」之類的言語。
僅僅就是:
「除君側之惡,非唯一代,況此等狂亂罪骩,終古所無,加之翦戮,易於摧朽邪。」
「可以吾意宣示眾賢,若能同心奮發,族裂逆黨,豈非功均創業,重造宋室乎。」
就跟孔先的起義檄文對上號了。
好啦,就在萬事俱備,只待宋文帝出宮的時候,徐湛之縮了,告密。
上面提到的兩大文書,就是徐湛之呈上的。
砲火猛烈,直指范曄。
當晚,宋文帝緊急晚點名。
范曄入宮之時,孔先跟謝綜紛紛被捕。
宋文帝確定情況已在掌握中後,遣人問范曄:「你為什麼要聚眾造反?」
請簽名表示收件。
但是范老師太驚恐了,不簽。
於是又來第二封掛號信:「謝綜,徐湛之,孔熙先都已經簽名認罪了,我還沒殺他們,證據俱在,你還是招了吧。」
范老師就回覆了。
「我們的國家以宗室來治理,如此穩固。要是造反,一定馬上就被地方親王討伐,夷滅三族。」
「而且我官位這麼大,來得這麼容易,我幹嘛造反找死?」
「古人說:『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我雖然不是聰明絕頂,但也不至於做這種蠢事吧?」
第三封掛號:「孔熙先已經帶過來了,你要跟他對質嗎?」
范老師猶豫了一下,才說:「孔熙先就是要誣賴我,我又能怎樣?」
第四封掛號信,卻是孔熙先的文筆:「我們的新官職新制度都是范曄設定的,他現在只是在抵賴啦。」
原本是寫給宋文帝看的,原封轉知。
於是范曄才招了,最後說:「我其實希望你能發覺,及早處理。也希望他們的謀劃不攻自破,才一直想辦法拖延……現在這樣,我無話可說。」
收押禁見。
不過宋文帝還是派了尚書僕射何尚之來,希望范曄能說出「真正的原因」。
「外人傳庾尚書見憎,計與之無惡。謀逆之事,聞孔熙先說此,輕其小兒,不以經意。今忽受責,方覺為罪。君方以道佐世,使天下無寃。弟就死之後,猶望君照此心也。」
庾尚書應該是說東晉初年的庾亮。
當庾亮軍權最大時,有意廢掉丞相王導,那倒不是出於跟王導交惡,而是他認為王導治國無方。
范曄在說的其實就是,他覺得孔熙先他們年輕人,對未來有理想有抱負。而范曄自己也只是以他的史學專長,在幫年輕人規劃理想的國家藍圖。
如今才發現,原來這他媽就是叛逆罪啊。
這個感嘆是很深的。
范曄作《後漢書》,叛逆罪的記錄,他還看得少了嗎?但也只有落到他自己頭上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欲加之罪」。
等到入獄後,范曄問起徐湛之現在如何,才知道告密者就是徐湛之。
范曄本來以為很快就會被處死,但過了兩個月,死刑都還沒下來。
這場牽連甚廣的謀反案,本來主要的目標就不是范曄,而是劉義康。獄卒也跟范曄說,「外面謠傳皇上只會關你,不會殺你啊。」
范曄聽了很高興,但謝綜跟孔熙先兩個年輕人就笑他:「之前在談計劃時,您總是雄壯威武不可一世。如今卻只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就算皇上饒了你的性命,你又有什麼面目苟活於世?」
范老師也不理他們,跟獄卒說:「可惜啊,這樣有為的年輕人就被埋沒了。」
獄卒哼了一聲:「不忠之人,有何可惜?」
范曄連忙道:「大將說得是啊。」
哇,范老師整個被描寫得求生意志超級堅強。
審理過程中,宋文帝還責怪何尚之,你他媽散騎侍郎是給少年學規矩的地方,孔熙先這麼有才能蹲到三十歲,怎麼不會覺得我昏庸無道呢?
而范曄跟謝綜,也終於迎來了死刑。
范老師走出牢房時還問,「應該誰走前面嗎?」
謝綜冷笑:「當然是賊帥先走。」
到了市集,范曄又問:「時間還沒到吧?」
謝綜則說:「也沒剩多久了。」
范曄就趕快開始吃他的最後一餐,也勸謝綜一起吃。
謝綜還是說:「又不是生重病,吃了飯也不會好起來啊。」
這時,范曄的家人到了。
監刑職司問:「要不要見家人最後一面?」
范曄又問謝綜,「家人以來,幸得相見,將不暫別。」
謝綜說:「別與不別,亦何所存。來必當號泣,正足亂人意。」
曄曰:「號泣何關人,向見道邊親故相瞻望,亦殊勝不見。吾意故欲相見。」
於是范曄的家人就過來了。
老婆先安撫了一下幼子,就來罵他:「君不為百歲阿家(晉語的阿嬤),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
范曄的媽媽(就是阿家)也說:「主上念汝無極,汝曾不能感恩,又不念我老,今日奈何?」
一邊說一邊賞范曄巴掌。
妹妹跟妓妾也都過來了,范曄忍不住涕淚縱橫。
謝綜在一旁冷冷道:「你不是寫詩說:『雖無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嗎?」
「雖無嵇生琴,庶同夏侯色」的意思是說,雖然不能像嵇康那樣死前彈奏一曲,也要像夏侯玄一樣「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
范曄聽了就收起眼淚,嗆夠了沒死小孩。看了看,才說:「姊姊沒來啊,人太多了。」
范曄的姊姊就是謝綜的媽媽。
然後范曄就開始慌亂了(醉)。
跟他一起被捕的兒子范藹也亂了,開始抓地上的沙土跟果皮丟范曄,連連罵了范曄幾十次「別駕」。
別駕本來是主官從事,「別(另外)駕一車」的意思。
竹林七賢王戎的堂弟王平子,也曾經罵過人「別駕狂郎」(《晉書》作別駕狂邪),不過對方真的是他的別駕。
而且當時很是被王平子羞辱了一番。
有趣的是,被罵的「別駕狂郎」名叫郭舒,跟范曄他們家一樣是荊州順陽人。
郭舒曾經被范曄的高祖稱讚「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
如果不考慮誤記,大概就是順陽當地或者范曄家裡面有用「別駕」罵人的習慣吧。
好的,總之范曄就跟兒子說:「你埋怨我嗎?」
范藹則說:「都到了這步田地,還有什麼好怨的?但父子同死,怎能不叫人悲傷啊。」
范曄本身是個無神無鬼論者,但他在獄中也曾寫信給徐湛之說「當相訟地下」。
最後他的遺言是:「請告訴何僕射(何尚之),天下絕對沒有佛鬼。如人有靈,我一定會報答他。」
我盡可能的把范曄的最後一幕翻譯出來。
先秦兩漢至今,反亂罪無數。
像范曄記載到這麼細節的,沒有。
不論從中讀到的,是一代宗師顛三倒四的求生樣貌。
又或者晉人南下後,仍然使用著「晉語(山西話)」的「阿家」。
還是宋文帝的治理究竟對江南是好是壞?
抑或是沒有言論自由,帝制時代的黑幕。
統統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
不論范曄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還是很喜歡《後漢書》。
歷史沒有正確答案。
我們擁有多少,它才會映照出多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6會員
9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元420年,由司馬家所建立的晉朝,正式消失在歷史上。 宛如曹操一般,以無上戰功東征西討,代晉而立的劉裕,也同樣有著「天下英雄唯你我」的宿敵。 司馬休之。 劉裕費盡心思,打敗了司馬休之,才走上無人可擋的最後一步。 但跟劉備一樣擅長逃跑的司馬休之,並未就此死去,而是帶著親信前往北朝。 通殺。
受過中華教育的,通常都會去背誦中國朝代表。 但還真不是每個老師的朝代表,都長一樣的。 有人背「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晉」。 也有人背「堯舜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亂世是什麼? 亂世中的正統又是什麼? 南北朝這段,有人只背「南北朝」,也有人記著「宋齊梁陳」,不過我好像沒看過有人背「魏齊周隋」的。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到彥之,是一個人名。 《宋書》的目錄,有這個名字,實際的篇幅卻從缺。 這就是「到彥之闕」。 還好,有好心的唐朝人把宋齊梁陳書,合編為南史。 所以我們還能來看《南史.到彥之傳》。 到彥之,字道豫,彭城人。 又是一個之道輩。 跟劉裕一樣,祖籍彭城但是不住在彭城,都是東晉時的不過江僑民。 到彥之才是。
最早的《木蘭詩》,據說收錄在南朝陳的一本《古今樂錄》中。 嗯,就是歌詞大全啦。 編者是一個沙門,最近沙門和尚有點不敢亂寫。 原書不存,只有清朝人在整理《漢魏遺書鈔》收錄的部分。 嗯,就好像《三國志注》裡面很多原書都沒有了,幾乎都靠著三國志留下來的感覺。 靠北,那是誰說的? 是宋朝人郭茂倩說的。
每當標題寫到「北魏」,就要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中土政權,他們的史書,是後來才開始寫的。 他們的注記官,或做柱記,在柱子旁邊記錄大殿中發生事件與對話的那個人,也是後來才有的。 始自三代目,所以前面全靠吹。 吹三代目的爺爺爸爸列祖列宗都是皇帝,媽媽奶奶曾曾曾祖母都是皇后。 都是假的。
西元420年,由司馬家所建立的晉朝,正式消失在歷史上。 宛如曹操一般,以無上戰功東征西討,代晉而立的劉裕,也同樣有著「天下英雄唯你我」的宿敵。 司馬休之。 劉裕費盡心思,打敗了司馬休之,才走上無人可擋的最後一步。 但跟劉備一樣擅長逃跑的司馬休之,並未就此死去,而是帶著親信前往北朝。 通殺。
受過中華教育的,通常都會去背誦中國朝代表。 但還真不是每個老師的朝代表,都長一樣的。 有人背「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晉」。 也有人背「堯舜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亂世是什麼? 亂世中的正統又是什麼? 南北朝這段,有人只背「南北朝」,也有人記著「宋齊梁陳」,不過我好像沒看過有人背「魏齊周隋」的。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到彥之,是一個人名。 《宋書》的目錄,有這個名字,實際的篇幅卻從缺。 這就是「到彥之闕」。 還好,有好心的唐朝人把宋齊梁陳書,合編為南史。 所以我們還能來看《南史.到彥之傳》。 到彥之,字道豫,彭城人。 又是一個之道輩。 跟劉裕一樣,祖籍彭城但是不住在彭城,都是東晉時的不過江僑民。 到彥之才是。
最早的《木蘭詩》,據說收錄在南朝陳的一本《古今樂錄》中。 嗯,就是歌詞大全啦。 編者是一個沙門,最近沙門和尚有點不敢亂寫。 原書不存,只有清朝人在整理《漢魏遺書鈔》收錄的部分。 嗯,就好像《三國志注》裡面很多原書都沒有了,幾乎都靠著三國志留下來的感覺。 靠北,那是誰說的? 是宋朝人郭茂倩說的。
每當標題寫到「北魏」,就要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中土政權,他們的史書,是後來才開始寫的。 他們的注記官,或做柱記,在柱子旁邊記錄大殿中發生事件與對話的那個人,也是後來才有的。 始自三代目,所以前面全靠吹。 吹三代目的爺爺爸爸列祖列宗都是皇帝,媽媽奶奶曾曾曾祖母都是皇后。 都是假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東漢的王朝末年,戲劇性非常強。 總體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有三句話,分送三個人。 有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話,送給袁紹先生。 在這裡,我們要提前給袁紹辟個謠,拜《三國演義》所賜,這位爺被描寫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敗事有餘的漂亮草包。 實際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東漢的王朝末年,戲劇性非常強。 總體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有三句話,分送三個人。 有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話,送給袁紹先生。 在這裡,我們要提前給袁紹辟個謠,拜《三國演義》所賜,這位爺被描寫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敗事有餘的漂亮草包。 實際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