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北伐之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看看諸葛亮吧。


最後的劉裕,不是最成功的北伐大將,但他也趁機篡奪晉室,創立了新的王朝:宋。

劉宋初立,內部即混亂不堪。


跟漢朝滅亡不一樣,跟清兵入關也不一樣。

沒有人要匡復漢室,沒有人要反清復明。


因為晉朝特別垃圾嗎?

不,是因為統一的架構不一樣。


一個王朝如果是依靠無數的親王親侯來維繫地方統治,在中央垮台後,在成千上百的王侯中,總是有人會想要奪回往日榮耀。

但東晉卻是靠著異姓世族所成立的政權。


更不要說劉裕在篡位之前,司馬家差不多都給他趕跑了。


劉宋面對的,顯然是世族勢力在背後的爭奪。

最終,由宋文帝與經營荊州二十年的大將勝出。


大將名叫到彥之。

不稱軍閥,因為從他就任荊州到宋文帝時代,到彥之都是為了劉氏一族服務,檯面上看不出任何異心的。


平服政爭與境內不安後,宋文帝遣到彥之發起了北伐。

就跟諸葛亮一樣,北伐不能不打。


這些個半壁王朝,就像跟銀行貸款蓋房子一樣。

蓋房子當然要花錢啊,錢如流水般灑出去誰開心了?


金主看的,是房子蓋好之後的收益。

但業主就未必了。


有時候,你只是得做做樣子給銀行看,表示你有蓋房子的決心。


嚴格說起來,西元430年,宋文帝正式執政不到四年,並不是個適合開啟北伐的時間點。

根據《南史.到彥之傳》的說法,宋文帝很大部分是為了增加到彥之的威信。


軍閥跟皇帝的緊密合作,在一般三國論述來說,是很難想像的事情。

但其實更合理。


即使是曹操跟漢獻帝,也必然有過這樣的蜜月期。


「簡甲卒五萬,給右將軍到彥之,統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舟師入河;驍騎將軍段宏精騎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劉德武勁勇一萬,以相掎角;後將軍長沙王義欣可權假節,率見力三萬,監征討諸軍事。便速備辦,月內悉發。」


當時到彥之率領五萬大軍,從淮河水路北上接泗水進軍。

水軍北伐有沒有?


很不幸的,當時碰到泗水氾濫,使得南軍進展甚緩。

也給了北魏時間。


劉宋的仁義之師,出兵前就先跟北魏宣告:「河南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領土,現在我們要拿回來了,勿擾。」

北魏世祖,三代目拓跋燾大怒:「我剛出生頭毛都還溼答答的時候,我媽就說河南是我們的了。先說好,不要以為你們用水軍,我們就沒皮條了!」


拓跋燾立刻下令造船三千,進入黃河區域準備迎戰。

因為南軍真的走很慢,拓跋燾還去討伐了一下北邊高車蠻族。


七月,南軍終於抵達東平(山東濟寧)。


就在這時,異變陡生。

原本北魏已經佈署迎敵的北岸,發生了叛亂。


魏軍防線潰散,宋軍,進入了黃河。

北魏原本打算在這邊決戰,是以洛陽周遭並無重兵。

如今宋軍長驅直入,拓跋燾立刻決定撤守洛陽,並且開始在後方召集鎮守四方的部隊。


到彥之派出三將,輕鬆取下洛陽虎牢一帶。

他自己則帶兵強渡黃河,卻遭魏軍擊退。


自古以來,北伐要訣,不在於兵多將廣。

更在乎「縱橫」二字。


舉凡韓信諸葛亮,姜維桓溫,大家都知道,北伐最重外交謀略。


劉宋這次北伐,其實也搭配了赫連匈奴的進軍。

但拓跋燾指揮若定,緊守黃河防線,西退匈奴,隨即反攻洛陽。


走他們擅長的陸路回擊就可以了。


十月,宋軍三將兵敗如山倒。

這時間很是關鍵:黃河,已經開始結冰。

宋軍的船運補給狀況變差,洛陽前線各軍糧食不足,城池修復工程也尚未完成,如何能守?


不得不提一下,劉裕的戰爭方式,就是一邊築城一邊前進,穩紮穩打,所以他比較不會碰上這種問題。


好死不死,到彥之本軍爆發疫情,他自己的眼疾也發作,只能灑下沿岸守軍,自行後撤。

這時,到彥之收到消息,知道魏軍正在黃河北岸集結。


見勢不可守,到彥之索性下令把船支都燒掉,拋下東平守軍,步行撤退彭城。


雖然南北都有水軍,但不可否認,南人的造船工藝與技術還是比較高明的。

這些南船一旦落入敵軍手中,到彥之此次長驅直入的大門,只怕就將成為魏軍南下的康莊大道。


說到底,燒船不能算錯。


問題是此行損兵折將,船隻盡墨,你要宋文帝怎麼跟銀行交代?

宋文帝連忙再派大將檀道濟前往支援。


檀道濟到的正是時候,不但拯救了東平守軍,更往西推進,分兵夾擊魏軍,斬其先鋒。

但在洛陽東側被截住,魏軍增援源源不絕。

二十多天後,檀道濟同樣只能選擇撤退。


但卻是「全軍而返」,更救出兩名大將。

高下立判。


檀道濟加官晉爵,到彥之下獄,免官。


不過宋文帝也只是在給交代,隔年就再次起用到彥之,並且打算恢復他的爵位。

到彥之卻推辭了。


西元433年,到彥之過世。


大致上是這樣,不過我們要加看一此戰的重要配角:王仲德。

仲德其實是表字,本名王懿。


他本是北朝人士,祖父是後趙大官,父親也在前秦食二千石。

前秦苻堅敗亡時,十七歲的王懿跟哥哥王睿一起帶兵抵抗慕容垂的叛亂失敗,輾轉去到南朝。


南朝是晉室,懿是司馬懿,睿是司馬睿,這兩兄弟的名,恰恰好跟東西晉開國君主一樣,自然是不能再用了。

所以才以表字行世。

反正南朝雙名者多,倒也不奇怪。


王家兄弟聽說南朝人對於北方同鄉特別照顧,就前往投靠同為太原出身的江州刺史王愉。

沒想到王愉卻不怎麼把他們放在心上。


太原王氏,東晉時其實是受三吳世族控制的僑姓。

當時配合司馬道子從陳郡謝家手中奪回政權,反對北伐。


仲德兄弟志在北侵,自然只能受人白眼,遂又改投荊州軍閥:桓玄。

巧的是,王睿與劉裕相交,後來劉裕起兵反桓玄,王家兄弟就做為內應,卻遭識破。


王睿被殺,仲德逃出生天,自此為劉裕所重,隨之征討。

伐燕之後,南方盧循亂起,劉裕本打算趁這個機會,把東晉首都北遷。

但王仲德表示反對:「你的威名是因為輔佐晉室而生,一旦逃避賊人,只怕威信全失啊。」


仲德說的沒錯。

東晉全靠吳地世族支撐朝廷,若是遷都北上,吳郡還會當你是皇室嗎?


不僅如此,後來北伐後秦,也有一樣的爭議出現。

很奧妙的是,這顯示出劉裕陣營對於世族力量的認知,其實是不足的。


事實上,東晉長期以來,皇室為傀儡政權,多為荊州軍閥所挾。

不是全面性的觀察,認為「兵馬=權力」再自然也不過了。


但王仲德是北方來的。

後趙,前燕,前秦都產生過一模一樣的問題--沒錢,寸步難行。


北方政權如此激烈交替,在其中始終能夠屹立不搖的王家,自然明白其中關竅。

當然,認知上會比較偏向:大的「民心所向」。


這是現實與理論的差距。

身在局中跟上帝視角,終是不同。


王仲德在盧循之亂中,練得了一身水軍好本領。

用來北伐,更是事半功倍。


劉裕也知道他志在北伐,最終命其留守宋國,為徐州刺史。

就這樣,王仲德避過了劉宋初期的政爭。


到彥之的北伐,王仲德其實是做為徐州前線軍支援。

當魏軍迅速撤退,宋軍歡欣鼓舞之際,也只有王仲德一個人感到不妥。


更詳細一點說,當時到彥之算是使用了「黃河奇襲」戰術先搶下洛陽。

整個十萬大軍其實還沒辦法在洛陽會合。


一旦黃河水路被阻,洛陽守軍能不能守?

事實證明不能。


當到彥之判斷應該燒船撤退時,王仲德更表示:洛陽跟虎牢守不住,但滑臺還行,我們應該先進兵瞭解局勢才對。

到彥之沒理他,王仲德便獨斷獨行,先往濟南確認之後,才同樣撤往彭城。


注意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王仲德的想法跟報告,本來應該是會被隱沒的。

但檀道濟的援軍前來時,首先往彭城逮捕這些敗軍之將。


到彥之無話可說,王仲德卻手握軍情。

第一時間,兩個人的將軍職都被拔除,但檀道濟卻不得不讓王仲德加入援助部隊。


事後報功,又怎能少了王仲德一份?


由於篇幅限制,到彥之早年經歷寫在前一篇。

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有北伐經驗的將領,也沒有所謂的北伐之志。


到彥之是宋文帝最親信的將軍,且擁有荊州民心。

這場北伐,原本就是宋文帝為了整合劉宋而發起。


如果到彥之能夠取得北伐實績,宋文帝的權力跟地位都將是無可動搖的。


反過來說,如果一開始宋文帝就讓有北伐經驗的檀道濟跟王仲德領軍呢?

「道濟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並經百戰,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


簡單說就是這麼一回事。


那為什麼要扯王仲德?甘王仲德屁事?

王仲德只是做為一個代表。


事實上,竺靈秀也曾是劉裕北伐時,王仲德的下屬。


段宏則是曾經陪同宋文帝二哥鎮守關中,背著他逃回彭城的親信。

檀道濟後來就是帶著王仲德跟段宏,去救援滑臺。

沒錯,這個是段氏鮮卑,跟北方政權也是有仇的。


劉德武這個人不明,劉義欣則是劉義慶的哥哥。


詔令六將,劉德武跟竺靈秀的資料少。後者有北伐經驗。

段宏跟王仲德則是有經驗,與北方有仇怨的戰將。

主帥到彥之跟殿軍劉義欣,則擺明去刷戰功的。


正因為有王仲德這些「不屬於檀道濟派系」的戰將,這一次「元嘉北伐」才得以成立。


而他們的背景,也顯示出只要完成這次北伐,必能為宋文帝所用。

可惜這場背負眾人「悲願」的北伐,仍是以慘敗收場。


北魏還大大嘲笑了一番宋文帝「見笑轉生氣」嚴懲諸將的行為。


北伐首重縱橫。

但當政治角力凌駕於運籌帷幄之時,北伐這件事還有什麼意義嗎?


看看姜維,想想南朝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1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三國志8+威力加強版: 袁尚-斬戰記 全劇本名稱
Thumbnail
三國志8+威力加強版: 袁尚-斬戰記 全劇本名稱
Thumbnail
東漢晚年,地方割據,最終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所謂鼎立,不是強弱均衡的對峙,而是北方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其後蜀國被魏所滅,吳國被晉所滅,但蜀吳亡國之間,魏國被權臣篡弒。因此,三國都不是勝利者,達至統一局面的是西晉政權。然而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51年,中國再次陷入分裂之中。 西晉為何只有短暫的統一?晉武帝
Thumbnail
東漢晚年,地方割據,最終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所謂鼎立,不是強弱均衡的對峙,而是北方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其後蜀國被魏所滅,吳國被晉所滅,但蜀吳亡國之間,魏國被權臣篡弒。因此,三國都不是勝利者,達至統一局面的是西晉政權。然而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51年,中國再次陷入分裂之中。 西晉為何只有短暫的統一?晉武帝
Thumbnail
作者:游彪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05/12/19
Thumbnail
作者:游彪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05/12/19
Thumbnail
身為儒家的領袖,王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他總是要記著,身上所背負不能被記錄的使命。 數百年來,河內老山家一直肩負著這個任務。 不,或許還要更早,早到山家還不是山家的時候,他們就迎接了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又迎奉了周武王討伐商紂。 可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那一年,老山家的兒孫,成了皇帝。 國號晉。
Thumbnail
身為儒家的領袖,王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他總是要記著,身上所背負不能被記錄的使命。 數百年來,河內老山家一直肩負著這個任務。 不,或許還要更早,早到山家還不是山家的時候,他們就迎接了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又迎奉了周武王討伐商紂。 可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那一年,老山家的兒孫,成了皇帝。 國號晉。
Thumbnail
時值魏晉南北朝。 長期統治北方的北魏,因故分裂為兩國。 南朝梁國一直想趁機上去偷雞,卻意外收了一個北朝大軍閥侯景。結果北伐不成,南梁內亂大起。 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際,三吳世族推舉了多次防備北朝進攻的大將陳霸先為帝,建立南陳朝。
Thumbnail
時值魏晉南北朝。 長期統治北方的北魏,因故分裂為兩國。 南朝梁國一直想趁機上去偷雞,卻意外收了一個北朝大軍閥侯景。結果北伐不成,南梁內亂大起。 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際,三吳世族推舉了多次防備北朝進攻的大將陳霸先為帝,建立南陳朝。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產生了二十幾個王國,政權更迭不休的亂世。同時也是中國史上異樣精彩的時代。 它沒有三國那樣史料單純,也沒有戰國那樣難以考證。 亂世帶來的文學、史學、哲學宗教的蓬勃發展,透過文物流傳至今,當屬魏晉南北朝最為豐碩。 從曹丕篡漢之後的三百多年間,堪稱盛世的兩大時期,都出現在北朝。 共治的意思。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產生了二十幾個王國,政權更迭不休的亂世。同時也是中國史上異樣精彩的時代。 它沒有三國那樣史料單純,也沒有戰國那樣難以考證。 亂世帶來的文學、史學、哲學宗教的蓬勃發展,透過文物流傳至今,當屬魏晉南北朝最為豐碩。 從曹丕篡漢之後的三百多年間,堪稱盛世的兩大時期,都出現在北朝。 共治的意思。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