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昭明太子與佛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魏晉南北朝的故事,當真是說之不盡。
這個混亂的年代,與其說英雄輩出,不如說是觀念不斷翻新。
套路中的不套路,加上願意深研的人少,魏晉南北朝的一些事情,往往是創作的優秀題材與來源。
不過在這些知名的不知名的人物中,有個人我一直沒有去提到。
他在政治界的影響力不大,但對於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就是五柳先生,陶淵明。
之所以突然提起陶淵明,就是因為他真正竄紅起來,不在東晉劉宋當代。
而是在南梁時代。
梁武帝蕭衍的太子,對陶淵明算是推崇備至。
這位太子爺很有文學上的嗜好。
從漢朝開始到南北朝,王公貴族不見得會選擇創作來加入這份愛好。不是每個人都有創作天分,但崇高的地位與萬貫的家財,則讓每個有文學愛好的貴族,都可以當當呂不韋。
編書。
劉宋有《世說新語》。
南梁有《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不算是中國古文界最紅的那一圈作品,很大原因是缺乏獨特性。
《世說新語》有很多小道消息,改編獨家報導。但《昭明文選》就是老老實實的把既有作品給收錄了。而且有不少都是史書中就有的。
比方說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諸葛亮的《出師表》……
或許,我們把《昭明文選》當作南朝的諾貝爾文學獎更合適一些。
本來的名稱只是《文選》。
之所以稱為《昭明文選》,就是這位太子爺的諡號為「昭明」。
梁武帝蕭衍活得實在太久了,以至於太子蕭統終其一生,都只是個太子。
蕭衍早年無子,一直到決定起兵反抗南齊,才誕下這第一個兒子。命名為蕭統,就不知道是「繼承道統」之意,還是「一統天下」之志。
只比南梁朝大了一歲的蕭統,自然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在眾大臣堅持之下,蕭衍只好「勉為其難」的任兩歲娃兒為太子。
皇天不負苦心人(?),蕭統是個天才。身為太子,他三歲就開始接受教育,五歲時已遍讀五經,能夠熟記背誦。
蕭衍很滿意,就讓蕭統進駐太子東宮。原本這個小寶寶是跟爸爸媽媽一起住的。
才上幼稚園就變住宿學校,老實說也不用天性多孝順,這個男童一定是會鬧鬧的。
蕭衍知道了,趁每五天開一次朝會的時間,就會去跟兒子相聚。有時一待就是三五天。
到底是孝子還是孝子?
蕭統九歲的時候,蕭衍就幫他舉辦了講經大會,講解《孝經》。與會者都說,太子已經完全讀通《孝經》了。
蕭衍當然很高興啊,就要蕭統去國學祭孔。自此拜入孔子門下。
六年後,蕭衍親自為十五歲的太子加冠,算是成年禮。
蕭統不但讀書快,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人又長得漂亮,不過其實是個胖子。
每次舉辦宴會,蕭統都親作詩賦,大概想一下就寫了。這是曹植等級,曹丕都只能被他壓下去呢。
就在昭明太子的儒學等級練到九十九的時候,南梁的學術風氣,已經整個轉變了。
佛教,緊緊抓住了皇帝蕭衍的心。
關於蕭衍如何「入佛」,《梁書》是沒有記載的。
南朝四史,宋齊跟梁陳是不一樣的。
宋齊之史,是南梁所著,以王朝之姿為本,格式完整。但梁陳之史,皆無志表。
這是什麼?
《三國志》。
沒有志表,意思是把梁陳視為地方王國,像蜀漢跟東吳一樣。那你就知道,整理梁陳之史的,自然是統一王朝隋唐之事。
事實上,我們既然看到,梁朝能夠寫出宋齊書,而且寫得很不錯,就知道他們是對於史料史書非常講究的朝代。
說白了,梁朝就像三國時代,史學著作非常豐富。
但如果沒有裴松之,只有陳壽《三國志》,那很多資訊都要失傳的。
說這個是要闡述,《梁書》本身只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面向。
光是我們看蕭衍即位初期與北魏的戰爭一概不記,以及蕭衍入佛的缺失,大概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我這邊仍然是會以二十四史為主,不能說是真正的史學研究。
非《梁書》所載,普遍相信蕭衍於天監三年頒布詔令,表示了身為皇帝的他尊崇佛教的立場。但一直到十多年後,昭明太子成年後才有比較進一步的「弘佛」。
就人情常理來說,這兩件事或許有關係。
不久之後,蕭衍就展開了他的第一次出家。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歷史中找軌跡。
首先,在劉宋時期,中國地區是北魏佛盛,劉宋道興。當時的劉宋官員貴族姓名,很多都帶有道教的因子在。
這個情況,大約在宋孝武帝劉駿的時候起了變化。
先前,宋文帝積極北伐,南北朝在荊州北部跟青徐地區的疆域,快速而反覆的變動著。而劉駿並不是宋文帝的正統繼承者,其實就是周武王,從地方起兵推翻「暴君」的模式。
劉駿的「叛亂」,讓南朝的政經體制上出了一些變化,不過我們現在專注在佛教上就好。
說到佛教徒你會想到什麼呢?清修苦行?生活簡樸?
嗯,自漢朝以來,中國佛教就是一個非常吸金的豪華宗教。
我舉一個簡單例子,拉麵在日本是非常庶民的飲食。但是到台灣來?日元價格標台幣,以物價等級來說翻了五倍都有。
佛教所需的建築,器物,儀典,都是中國本自不備的東西。再加上一開始就是因為皇帝的白日夢,往上流階層推廣的教派,在中國式想像底下,佛教的貴族化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宋孝武帝在經濟面的需求下,引進了北朝佛教。
年輕點可能不明白,有點社會經驗都會知道。
先投資,才賺錢。
一個國家所需要的資金,不是皇帝親自去耕田可以籌集到的。
三國時代,世族開始興起,也讓魏晉南北朝的統治者們明白了全新的,快速的賺錢方式。
接下來四十年的變化,稍微略過,不然講到天荒地老。
我們知道這個就好:蕭衍推翻的南齊皇帝,名叫蕭寶卷,字智藏。他的兄弟,全是寶字輩。
這是全套的「佛教用字」。
簡單說,蕭衍推翻了佛門支持的南齊。對,他一開始不是信佛的。在政治上,蕭衍也沒有信佛的必要。
軍事上,原本偶爾打架,多數時間和平的南北朝,在北魏孝文帝的雄才大略下,變成了征戰不斷。
北魏征伐的對象,就是南齊。這也是南齊欠推翻的一個重要理由。
蕭衍雖建梁朝,但經濟上一百分是窘迫的。
那他一開始就是儒家套路啊,施行仁政與民休養生息,裝的。蕭衍在私底下還是不停要邊疆攻打北魏。
不討論假裝的部分,其實蕭衍治國的大原則跟諸葛亮也是有點像。
外戰以求內和。
或者說,有前線才有後勤。你不畫下這條線,人家一天到晚打進你家,就沒得玩了。
不要覺得理所當然,其實三國之前這個概念很模糊的。
總之,蕭衍需要不一樣的經濟來源。
這不是新的,同樣是東漢三國就已經有的來源,只是程度的差別。
北朝有絲路,南朝有海路。
孫權在三國雖然屬於被大家看不起的君主,不過他對於海路貿易的開啟功不可沒。
原本的海路貿易,是西方國家經由印度出海,繞行中南半島,抵達廣州一帶,最遠到長江出海口。
這個賺頭要是不好,南方六朝發神經才把首都定在南京建業,躲到山裡面北方不更難打進來嗎?
那孫權的功勞,就是把往北的海路也規格化。他想要去遼東,跟遼東公孫氏夾殺曹魏嘛。
不是整個中國沿海都是良港。南京下一站就是山東。於是我們才能明白,從海路崛起的劉裕,為什麼一定要打下山東,立宋。
事實上劉裕也對北方運河下了工夫,他是有打算整個水路北伐的人。
那麼海運貿易的頭號交易對象是誰?上面說得很清楚了吧?
天竺國。
天竺佛教大致上可以分為南北兩派。我這裡用比較古老的說法。
北派大乘,從絲路進入中國。北魏接納了大乘,與原本的中國佛教合一。
南派小乘,主要的傳播地是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這時候就是南朝海路貿易的中轉站。
有一國名為扶南,在中南半島最南端。出產「金、銀、銅、錫、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鸚鵡」。
蕭衍建立南朝的第二年,扶南的使者就來到了建康首都,獻上珊瑚佛像。
傳說中,蕭衍在第三年的四月八日,頒布詔令表示捨道奉佛。
而我們在《梁書》可以看到的是:「三月,隕霜殺草。五月丁巳,以扶南國王憍陳如闍耶跋摩為安南將軍。」
闍耶跋摩,略懂小乘都知道,這全是佛教譯字。
憍陳如這個國王當時已經過世了好幾代,是大約中國東晉時期的扶南王,此為追封。
為什麼去追封別人家的國王?
據《梁書.海南諸國傳》說,憍陳如原本是天竺婆羅門,成為了扶南王,並且在扶南國「用天竺法」。
也就是該傳提到:天監二年,跋摩復遣使送珊瑚佛像,并獻方物。詔曰:「扶南王憍陳如闍邪跋摩,介居海表,世纂南服,厥誠遠著,重譯獻賝。宜蒙酬納,班以榮號。可安南將軍、扶南王。」
《梁書》在蕭衍開始信佛的時間點上,跟佛最有相關的,就是這段扶南國的記錄。
我唯一能作的推論,就是蕭衍為了經濟上的支持,跟扶南國締結了非常密切的關係。那我想有些人可能也會察覺到了。
就像很多很多年以後,有些國家為了傳揚天主教跟商業利益,與清朝展開了互動。這次的「扶南佛盟」(沒有人這樣說),肯定會造成小乘佛教進入南朝的情況。
中國佛教這時已經加入了大乘精神,會跟小乘有什麼衝突呢?
先隨便說一個,蕭衍貴為天子卻決定捨身出家,就是一種度己不度人的小乘宗旨。
這邊還要注意一件事,如果事實上是蕭衍「有求於扶南」,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像梁朝說的這麼上對下。
實例上而言,扶南國受封之後,一直到天監十年才再次「進貢」。
我想推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扶南跟梁朝,在接下來的七年間,應該是平等貿易關係。
蕭衍打開「佛門」,是為了讓商人百姓能更好的接受扶南人。
於是,小乘佛教開始慢慢在梁朝領地發展起來。
「(天監)十年、十三年,跋摩累遣使貢獻。其年死,庶子留陀跋摩殺其嫡弟自立。」
從這麼有限的資料中,我會認為,扶南國在天監十年(511年),內部的不穩應該就已經出現了。
扶南王的再次進貢,很可能就是來請求姊妹國的幫助。
可一來南梁跟北魏打得正歡,再來是政局逐漸平穩,整個通商海路也已大開。說穿了,南梁對扶南的依存性已經降低。
如果這是個隔壁國家,別說皇帝了,換成你的第一選擇,只怕也是併吞掉它吧。
蕭衍沒有去打扶南,距離上不宜,經濟利益已滿足的情況下,扶南只剩一個東西是他想要的。
更多的「佛」。
只要能提供梁朝武帝更多的「佛」,他才不管是哥哥還是弟弟,嫡子還是庶子當政。
「十八年,復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羅樹葉,并獻火齊珠、鬱金、蘇合等香。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累遣使瑞獻方物。五年,復遣使獻生犀。又言其國有佛髮,長一丈二尺,詔遣沙門釋雲寶隨使往迎之。」
我看的東西都很淺,但是其實慢慢就會浮現一個概念。
蕭衍在求的,不是佛的精神、理念,而是佛物。但我們要有一個額外認知是,所謂的「大小乘佛教」,很可能就是這個時期發展出來的中文名詞。
也就是中國佛教的北宗在表示,我是大,你南方是小。
而不管是北魏還是大唐,在描述蕭衍信佛這件事上,一定會有黑化的現象。
不過我們也要相信,一本史書如果只是一面倒的讚揚某一方,是不會成為流傳千年的二十四史之一。
互現法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去呈現更多面向的「事實」。
要相信哪一邊,就是個人選擇了。
我只提醒一件事:作史,其實是不選擇的選擇。
且讓我們看回昭明太子傳。
在扶南國易主之後,昭明太子成年及冠。
「高祖大弘佛教,親自講說;太子亦崇信三寶,遍覽眾經」。
「乃於宮內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絕。太子自立三諦、法身義,並有新意。」
天竺佛教其實是講「二諦」,昭明太子創了「三諦」,影響了南朝佛教。後來天台宗也使用了三諦的概念,流傳至今。內容我這邊不深究,深究就講經了。
這段資訊告訴我們,退一萬步說,就算蕭衍只是裝裝樣子,蕭統也是憑著智慧深入了佛門精義。
別出蹊徑不是為了有趣,而是為了統治。蕭統召集南朝名僧,發展推廣新的理論,這跟儒者開國學是一樣的道理。
不是為了教育,是為了打得你們趴下。
嗯,好像也是教育。
西元520年,蕭衍改年號為「普通」,不是很平凡的那個普通啦。
這兩個字獨立出來,也都是佛門用字。
沒錯,南梁的佛教紀元正式開始。
四月,太子東宮慧義殿降甘露。
這些年來,昭明太子精修儒學、佛學,協助父親處理政事,更參與刑獄審判。沒有一樁是他做得不好的。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蕭統都已經做好了繼承大位的準備。
526年,趁著北魏六鎮之亂,南朝努力北伐,局勢大好之時,蕭統的母親丁令光過世了。
丁令光是譙國人,蕭衍的起義資本,就來自於譙國夏侯氏。有趣的是,即使過世,蕭衍也不封丁令光為后。
原本肥壯堪比許褚的蕭統,因為喪母瘦到剩一半。
夏侯氏兄弟也趁著風向,請命北伐,連戰連勝。
隔年,夏侯氏捷報傳來,收到消息的蕭衍,突然就出家了。
據說,蕭衍一輩子出家了四次,每次都是百官公卿耗費鉅資把他贖回來。《梁書》只記載了兩次,也只有第二次有花錢的記錄。
「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錢一億萬奉贖。」
第一次三天,第二次十六天。
這樣說,其實第一次出家,應該是口頭勸告就回來了。
為什麼蕭衍要出家?
為什麼百官公卿要他回來?
昭明太子蕭統,已經做好了一切繼位的準備,除了父親的退位證明跟繼承詔書。
就經濟層面,有人懷疑蕭衍的出家,只是為了跟世族拿錢的手法。不得不說有其道理在。
當南朝世族皆尊佛教,蕭衍向扶南國索求的佛器,也可以變成生金蛋的雞。
這問題後面再說,但看昭明太子蕭統。
蕭統當時是學術界的領袖,更是攝政。南梁天監十四年之後的詔令,都與他有關。許多文人官員的升遷罷黜,也與他的生死有關。
蕭統具有悲天憫人的性格,經常出現在梁朝公卿傳記的喪禮上。這點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但他對於父親的出家,從來沒有任何表示。
蕭衍第二次公開出家的一年半後,蕭統就過世了,時年三十一歲。直到病重不能起之前,蕭統都極力隱瞞病情,不想讓父親知道。他可是攝政太子,要不被蕭衍發現,那就是他一直持續在辦公。
我想這種種累積起來,或許表示著,蕭統很完美,但不是蕭衍所希望的繼承人。
蕭統還沒出生的時候,蕭衍有個養子蕭正德。一直到昭明封太子之前,蕭正德都認為自己會成為接班人。後來在普通六年逃往北魏,七年又回來。
其實開頭就提到了,蕭衍本來也不想立兩歲小娃(實歲一)當太子。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關於劉禪的一個小故事呢?
劉備啊,很長一段時間把劉禪的教育都託付給諸葛亮。他在給阿斗的遺詔上就說了:「丞相歎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丞相說你的學習有很大的成長,比預想的更好。如果真的是這樣,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呢?
這個故事明顯的指出,太子的能力,在父親眼中的評價,跟大臣眼中的評價是不同的。
而劉禪更絕妙的是,後來他當上皇帝,幫他打包票好棒棒的諸葛亮過世後,他就不厲害了。
假設蕭統也是一樣的。
意思是昭明太子蕭統,是學術界與貴族世族共同推舉出來的繼承人。劉備跟蕭衍雖然是皇帝,但真正掌握國家命脈跟走向的,是諸葛亮,是南朝世族。
而我們先前做的功課顯示,蕭衍一開始最大的東家,就是夏侯氏。
當夏侯氏即將取回故鄉的時候,蕭衍決定出家。沒有詔令,更顯示出是他本人的意思。如果他是被逼出家,那退位詔一定是寫好的。
政治遊戲,不外如是。
《梁書》上兩次蕭衍出家,當年都是北伐大捷。
這不是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參考的是,蕭衍出家,為求自保。為了避免北伐英雄,南梁世族挾勢將他廢除。
很不幸的是,他的兒子昭明蕭統,很可能一度是他的帝位最大威脅者。完美的蕭統不在了,蕭衍反而就安穩下來。
最後,難道佛門對蕭衍來說,就只是一個政治跟經濟上的工具嗎?
不是的,我相信他是真心向佛。
在後世文選中,蕭衍留有《斷酒肉文》一作。凡是讀過佛經的人,肯定馬上就可以發現,那是一部「經」。
寫作格式完全就是世尊講經。
而根據內文「大般涅槃經四相品上第七(此品今月二十三日會。已唱此文。法雲法師解說今二十九日不復重唱)」,我們非常容易判斷,蕭衍講此經發生於何時。
《梁書》:「冬十月己酉,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為四部眾說《大般若涅盤經》義,迄于乙卯。」
經名相同,但《斷酒肉文》有寫,是五月的法會。
但這一年的四月,就是蕭統過世。
現在的人講到吃素,都想到佛教啦,道教啦。《斷酒肉文》出來之前,其實中國的佛教徒並沒有嚴格規定要吃素。
這本身就是一個佛教教義辯證題。
但在這之前,你知道誰在吃素嗎?
服喪的中國人,吃素。
吃素服喪的,都是大孝之人。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唯一支持你的可控團體,就是佛門子弟。而你甚至被逼迫到「父子相殘」的程度,最後你贏了,兒子死了。
蕭衍動用自己最大的影響力,或許就是,讓天下佛門弟子,一起為昭明太子服喪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8會員
909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眼睛是靈魂之窗。 哪個天才想到的,起源已不可考,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 中國人也相信,眼睛的異相,代表了一個人不凡的命運。 傳說中,舜帝有重瞳,即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更多人可能知道,項羽也有這樣的異相。 他們都是雙眼重瞳。 南北朝時代,《宋書》的作者沈約,則是左眼重瞳,聰明過人。
「古大篆『卯』字讀當言『柳』,古『柳』『卯』同字」。 根據《三國志注》作者裴松之的考證,因為「卯」讀做柳,所以「劉」「留」「聊」「柳」其實本來都是形聲字。 是王莽時代在拆「卯金刀」,所以把卯用來借代昴,後來就亂了。 賈是大姓沒錯,結親的對象也不會太撿角啦。 柳元景決定多施仁義,少做殺傷。 結果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都受到了全面性的衝擊,產生劇烈的變化。這段時間留下的著作文獻、文物,對於後來的人們認識古代中國,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研究歷史的,喜歡《三國志》、《世說新語》。 研究文學的,喜歡《文心雕龍》、《昭明文選》。 研究信仰的,喜歡《抱朴子》、《神仙傳》。
魏晉南北朝的故事,從誰開始說起呢? 必定是曹操與曹丕了。 東漢末年,曹操散盡家財自起義兵。用錢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即使曹家擁有堪比郡守的財力,人才依舊是千金難買。 一開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洪與夏侯惇。曹洪同樣姓曹不難理解,為什麼有姓夏侯的? 夏侯嵩是過繼給曹騰當養子,才改名曹嵩。
繼承,在人類的歷史上,是重要的課題。人們不斷繼承著過去的財富,智慧,往未來邁進。 繼承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為了更好的繼承效率,人們建立了許多關係,延續著宇宙繼起之生命。同時,也衍生了許多問題。 被視為最高階層的帝王家,所產生的繼承問題,總是特別龐大。而中國歷史的混亂時代:魏晉南北朝,更是層出不窮。
魏晉南北朝,有著許許多多的短命王國、王朝。其中的領導者,寶座通常也坐不了太久。 在位期間最長的,就是南梁武帝,蕭衍。 也許有更多人是從達摩故事中,認識這個崇佛皇帝的。 「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達摩回曰:「並無功德。」 創立南梁朝的蕭衍,本是前朝蕭齊宗室。 什麼妖孽你看看。
眼睛是靈魂之窗。 哪個天才想到的,起源已不可考,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 中國人也相信,眼睛的異相,代表了一個人不凡的命運。 傳說中,舜帝有重瞳,即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瞳孔。更多人可能知道,項羽也有這樣的異相。 他們都是雙眼重瞳。 南北朝時代,《宋書》的作者沈約,則是左眼重瞳,聰明過人。
「古大篆『卯』字讀當言『柳』,古『柳』『卯』同字」。 根據《三國志注》作者裴松之的考證,因為「卯」讀做柳,所以「劉」「留」「聊」「柳」其實本來都是形聲字。 是王莽時代在拆「卯金刀」,所以把卯用來借代昴,後來就亂了。 賈是大姓沒錯,結親的對象也不會太撿角啦。 柳元景決定多施仁義,少做殺傷。 結果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都受到了全面性的衝擊,產生劇烈的變化。這段時間留下的著作文獻、文物,對於後來的人們認識古代中國,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研究歷史的,喜歡《三國志》、《世說新語》。 研究文學的,喜歡《文心雕龍》、《昭明文選》。 研究信仰的,喜歡《抱朴子》、《神仙傳》。
魏晉南北朝的故事,從誰開始說起呢? 必定是曹操與曹丕了。 東漢末年,曹操散盡家財自起義兵。用錢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即使曹家擁有堪比郡守的財力,人才依舊是千金難買。 一開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洪與夏侯惇。曹洪同樣姓曹不難理解,為什麼有姓夏侯的? 夏侯嵩是過繼給曹騰當養子,才改名曹嵩。
繼承,在人類的歷史上,是重要的課題。人們不斷繼承著過去的財富,智慧,往未來邁進。 繼承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為了更好的繼承效率,人們建立了許多關係,延續著宇宙繼起之生命。同時,也衍生了許多問題。 被視為最高階層的帝王家,所產生的繼承問題,總是特別龐大。而中國歷史的混亂時代:魏晉南北朝,更是層出不窮。
魏晉南北朝,有著許許多多的短命王國、王朝。其中的領導者,寶座通常也坐不了太久。 在位期間最長的,就是南梁武帝,蕭衍。 也許有更多人是從達摩故事中,認識這個崇佛皇帝的。 「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達摩回曰:「並無功德。」 創立南梁朝的蕭衍,本是前朝蕭齊宗室。 什麼妖孽你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雙神會面後,宋神宗立即授王安石翰林學士兼經筵侍講,換句話說,王安石成了皇帝的國政+學術指導教授。 王安石學問豐厚,口才一流,無論宋神宗問什麼問題,王安石都能對答如流且發人深省。沒過多久,宋神宗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思想逐漸同步。 宋神宗愈來愈想重用王安石,不只是因為他信奉「安石教」,還因為反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每個朝代的盛世,無一不是用鮮血和不為人知的苦痛堆疊而成的。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雙神會面後,宋神宗立即授王安石翰林學士兼經筵侍講,換句話說,王安石成了皇帝的國政+學術指導教授。 王安石學問豐厚,口才一流,無論宋神宗問什麼問題,王安石都能對答如流且發人深省。沒過多久,宋神宗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思想逐漸同步。 宋神宗愈來愈想重用王安石,不只是因為他信奉「安石教」,還因為反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每個朝代的盛世,無一不是用鮮血和不為人知的苦痛堆疊而成的。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