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認真讀】#為甚麼女生的制服這麼多種? | 從學校管理的象徵走向自我展示 | 《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 「女學生

前幾天,我的學生突如其來地問我:「為何我們會日本的在路上看到制服高中女生,但不會看到制服高中男生?」男生應該也是有,但反過來說,女高中生制服文化真的是強烈許多。
記得2000-2003年最輝煌的「109辣妹」(ガングロ),對高校制服的變形、修改,呈現了後泡沫經濟時代年輕人對整個社會現實的遊樂式輕蔑。那時走在表參道上,各式各樣的制服/擬仿,百花撩亂。為什麼被視為「管理的象徵」的制服,逐漸轉變成「展示自我的時尚」?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讀難波知子的《#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2012)。全書共分成三大部分:「日本洋裝發展的新舊之爭」、「女學生的誕生」、「完全洋服化的成立」,大抵上談論了從「袴」轉向「洋服」的過程。可以作為理解「日本女高生制服」的基礎。
難波知子的服飾文化史,研究了男袴、簡易和服、鹿鳴館洋裝、女袴、洋裝的轉變過程,並且深入到身體的權力治理面向,展開學制服制度、服裝樣式、社會身份、社會實踐的複雜討論。
19世紀80年代歐風「鹿鳴館」的建立,其晚宴舉辦,掀起了一股女性身穿洋裝的洋化風潮。隨然這股風潮很快地就被舊文化所衝擊,但提倡女性教育的學校中,已經開始有女生混搭和洋裝束,那象徵著令人羨慕的自由。也就是說「鹿鳴館時代」孕育了受教育女性在服裝文化上的萌芽。
20世紀初期,在高等女子學校制度化後,「女學生」這個社會身份第一次出現。「女學生」的目的在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做為家庭照顧,甚至國家貢獻的依託。由於將身體貢獻給「國家大敘事」,為了強健體魄,能夠方便積極參與運動,(像是褲子的)「袴」就成為服裝功能的重點展現。
所以我們每次在日本京都看到和服租借服務,身穿女袴的年輕女子,總帶給人們一種活潑有活力的形象。這種活力的身體形象,與體育教育,緊密相依。學校開始管理制定女性上課的衣物—「聽課服」,一方面端正「女學生」的「檢點」形象,另方面一致的衣著可以隱藏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各種學習問題。
於是,各個學校開始在象徵管理的統一性上,在進行差異化策略,無論是剪裁、質地、造型,或是在腰帶等系處加上徽章,目的都是在建構對學校的認同與受教育的嚮往。可以多才多藝、有同儕關係、有自由戀愛的可能性的各校「女學生」正式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女學生制服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歐美女性轉向清爽幹練的職業形象,使得日本女學生制服推向洋服化。這個時期的制服設計,強調「科學思維」,洋服的經濟實惠、方便清理、善於勞動,看起來又相當清新簡約,是一個「理性的好選擇」。
20年代時,背心裙、水手服、運動褲、村褲、百褶裙(方便調整長短)成為合理的選擇,「女學生」的身份服裝再次固定了下來。尤其是水手服,相當受到女生的歡迎。昭和初期,水手服配上長裙,繫上腰帶,增加裙折數,更顯纖細,這些微調的制服穿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價值觀與服裝文化。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何日本女學生這麼愛穿制服?似乎我們想像的「管理」不同,在每個時代中,都有理由支持著「女學生」愛她們的制服。促使她們這樣穿的原因,是因為「只有現在能這樣穿」,那是青春女性的時代象徵,青春時間的稍縱即逝。此外,在制服上大做文章,似乎還可以避免掉女性裝扮的競爭困擾,衣著規定的限制迴避了品味或社會階層的線索。
2012年的《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這是當時還是御茶水女子大學研究員難波知子的研究書。這本書出版問世十年了,作為相當獨特的學校制服史研究,雖然讀起來冗長枯燥,但你還是可以隨意翻閱獲得愉悅,至今仍暢銷不衰。
|
1. 難波知子(2012)。学校制服の文化史:日本近代における女子生徒服装の変遷。創元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