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110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4/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良因曰:
眾生都被共業所牽引,
在此業力的漩渦中,會出現一個個的「真理」,為大眾忠實地遵循。
而歷史的經驗中得知,依循此「真理」的廣大群眾,最終永遠是輸家。
因此在群體中,應冷眼看世間,不願做業力的奴僕。
倘若未能安住內心,還是加強獨坐防心的功夫吧!
古人說: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宜深思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3/2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良因曰: 內心如果以道德、對治習氣為主, 則如昊日麗天,不易為外、邪所動。 反之,向外尋求生命的支柱,終究如渴鹿追逐陽焰,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2014/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良因曰: 剛剛發心出家的人,為什麼不能馬上住茅棚? 除了福德、智慧不足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要磨掉我執、習氣。 無量劫的生命中,我們都是以「我」為中心, 所以透過大眾磨練,來轉變思惟、習氣,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3/2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良因曰: 內心如果以道德、對治習氣為主, 則如昊日麗天,不易為外、邪所動。 反之,向外尋求生命的支柱,終究如渴鹿追逐陽焰,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2014/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良因曰: 剛剛發心出家的人,為什麼不能馬上住茅棚? 除了福德、智慧不足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要磨掉我執、習氣。 無量劫的生命中,我們都是以「我」為中心, 所以透過大眾磨練,來轉變思惟、習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世間是虛偽的、變化的、無常的,任何人隨時有可能因此而造業、迷惑、受苦。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世間是虛偽的、變化的、無常的,任何人隨時有可能因此而造業、迷惑、受苦。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