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三國篇-梟雄侯景,亮相】

【南北三國篇-梟雄侯景,亮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魏晉南北朝接近末年,原本的南北對峙,變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既入三國,必因亂起。

一切的起源,就是524年展開的六鎮之亂。就像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一樣,地方群雄因而並起。

有如董卓一般入京奪權,開啟新時代的爾朱榮。也有像曹操一樣,一意效忠北魏的賀六渾高歡。

更有勢力薄弱,但覷準時機而起的宇文泰黑獺。

南朝也不是光看戲吃雞排的。

戰略戰術一等一的梁武帝蕭衍運籌帷幄,指揮陳慶之等南朝大將,加入了這混亂的戰局。

亂世之中,說有光明那都是唬爛的,事後諸葛亮。混水摸魚,把局勢越搞越爛來讓自己「有機可趁」的梟雄,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角色。

新莽亂世,有武安王延岑,自己打不贏劉秀但是不斷挑撥其他人添亂。

三國第一名,自然是跟曹操劉備兩面討好,背刺絕不手軟的孫權。

五胡十六國期間,也有在南北之間反覆求存,最後進入關中自立的姚襄。

而來到南北朝將分三國這時,也有個空前絕後的狂人,二五仔界的霸主:宇宙大將軍,侯景。


很簡單一說你就知道,侯景本是北方邊塞人士,但北魏並未立傳。反倒是《梁書》作了侯景傳,放在卷末。

史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排序。

《漢書》以後,多是帝王,后妃,宗室,大臣,志表,文藝界,蠻夷這樣的分類在排。志表的位置不一,取決於原作者自己寫的,還是後人加的。

但如果有人物傳放在很後面的,不用懷疑,這一定是超級特大尾亂臣賊子。

《梁書》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侯景到底是朔方人士,還是雁門人。只知從小就勇武有力,騎射雙絕,為禍鄉里。

家裡就趕他去當兵了。

侯景在北魏六鎮之一的懷朔鎮服役,憑著一身功夫也小有功勞,當上了外兵史。這不是一個被記載的官職,但也不難猜。

史是吏的變體,凡是官名為史或吏的,肯定是輔佐打雜類型,並非正官。但就像副將,副誰的將就大有不同。

御史則是副丞相,屬例外轉正,這種就不會查不到所以不用考慮。

吏史界最高級就是幕府長史,主官三公等級。

而侯景屬「外兵」。

外兵是什麼?也很好猜。

當時,北魏的北方大敵柔然分裂,北魏收了一個大族長,當作官派柔然可汗。邊鎮負責提供兵力與資源給這個可汗,讓他去對抗柔然。

這應該就是「外兵」了。

但侯景如果真在柔然部隊服務,那官名也不會稱「外兵」。很可能侯景的職務,就是運送清點邊鎮與北魏柔然部之間的資源。

不高不低,基本上也是個打雜的。

《魏書》:「侯景一介役夫,出自凡賤,身名淪沒,無或可紀。」

可英雄不怕出身低。

當時懷朔鎮有個專門送信的函使,名叫賀六渾。這小子仗著老婆有錢,結交了許多懷朔鎮的次級官員。

聰明的,有專長的,賀六渾都是來者不拒。

侯景本來就是個出身低下的小混混,跟這個劉備作派的賀六渾也是投緣,遂往來相交。

那時候,大家還不知道,這個一臉鮮卑樣的賀六渾,其實是個漢人。他的漢名,叫做高歡。

大家更不曉得的是,由於邊鎮軍民對外兵的反感,竟引爆了毀滅北魏王朝的六鎮之亂。

留在懷朔的賀六渾等人紛紛逃難,去投靠自己認為可以信賴的軍閥。侯景的記錄,則是完全斷絕。也許,他就陷在外兵中了。


一年後,柔然外兵接受朝廷命令,回頭攻打六鎮平亂。打了幾場勝仗,柔然就自建國了,不再接受北魏指揮。

侯景大約也就在這時候帶著北魏士兵,脫離柔然自立。

但這時間已經太晚了。

群雄並起,該要投靠誰呢?侯景的懷朔小鎮朋友,已經幾乎都聚在爾朱榮旗下。有人身居要職,有人深得親信。

侯景雖然自有武力,對爾朱榮來說也不過九牛一毛。

怎麼辦呢?

侯景不急著加入新勢力,只是跟友人保持連繫。終於讓他等到了機會。


西元528年,夏,爾朱榮率軍入京,清君側,扶新帝。

當時洛陽人都謠傳,爾朱榮會把天子帶走,並且對洛陽大肆燒殺擄掠。

最有本事的,試圖抵抗爾朱榮,一一被殺。次一等的,就想盡辦法要逃離洛陽。

幾天下來,就連城門戍衛跟大小官員都跑了。

在這樣的局勢下,一支部隊進入了洛陽城。

爾朱榮覺得很奇妙,也很佩服來人的膽量,就接見了部隊領袖,想要知道對方來意。

來者正是侯景。

爾朱榮跟侯景聊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事實上,爾朱榮身邊的謀士將領,當時幾乎都在跟他唱反調:爾朱榮打算廢帝自立,眾人力諫萬萬不可。

於是,爾朱榮授予了侯景兵權。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就在朋友們都跟爾朱老大產生嫌隙之時,侯景瞬間爬上了爾朱軍的重要位置。

最後放棄了稱帝夢想,爾朱榮以平定四方為己任,北上與叛軍葛榮決戰。更以侯景擔任先鋒,大破敵軍。

有功就升官,拔其為定州刺史、大行臺,封濮陽郡公。

最重要的部分是「大行臺」。

行臺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行動尚書臺,原本是北魏皇帝的遙控指揮中心。那侯景這個大行臺,自然是給爾朱榮遙控的。

誰想得到,侯景居然成為了爾朱榮最親信的大將?

原本的謀主,賀六渾高歡,反為爾朱榮所忌,退居邊鎮。

然而,就在侯景跟爾朱氏子弟一樣,成為「爾朱朝廷」地方一霸時,北魏皇帝元子攸反擊了。

回返京城的爾朱榮遭到刺殺,爾朱氏子弟各懷心思動了起來。

高歡,則持正了扶持朝廷之意。

侯景雖為爾朱榮所重,但爾朱氏子弟對他的信賴也有限,遂加封侯景為驃騎大將軍。耶?可比大將軍的職務,哪裡信賴有限了?

驃騎源自西漢霍去病,雖然權責可比大將軍,但主要任務就是「討邊」。

元子攸雖然很快就被害,但他生前也已經詔來匈奴大軍護駕。

被要求鎮邊的高歡,先前也受封驃騎。意思都是一樣的:滾一邊去。

侯景當時駐守河北,兼領山東。面對爾朱氏內戰與高歡於冀州另立新帝,他再一次冷眼旁觀。

高歡過關斬將,一步步消滅爾朱氏子弟,終於攻入了洛陽。

侯景立刻決定,領地全面投降,支持高歡所立魏帝。

面對實力雄厚的侯景,高歡不敢大意,不但保留了他儀同三司的待遇,更兼尚書臺副主管僕射。又領南道大行臺,正濟州(山東)刺史。

意思是,你侯景原地不動就可以了。

侯景本身是一個殘忍酷虐的人,但他重權,不愛財。每次打敗敵人所搶來的財寶,一定全部發下去。所以即使侯景的軍規特別嚴苛,也有許多人願意為他效死。

高歡想要剔除侯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不過機會很快就來了。

冀州民變,高歡請侯景應戰。即使他不請,侯景也是要處理的。

可高歡表示,為了怕你太吃力,我派人去濟州任刺史徵兵支援你吧。

侯景還有不知道高歡要弄他的嗎?

但畢竟叛亂在心腹之地,跟高歡翻臉或搶奪濟州,都是不明智的舉動。侯景再一次,默默吞下。

高歡的戒心又更深了。

原本預期侯景應該會抗拒,那高歡就可以集結大軍,趁著內憂外患一次拿下侯景。

更麻煩的是,比起深沉能忍,反覆多計的侯景,已經露出獠牙的敵人更多。甚至連魏帝元修都在計畫著除掉高歡。


侯景的初登場篇,就到這裡打住吧。

元修,是北魏的最後一任皇帝。接下來,北魏就將分裂了。如果你是南朝皇帝,也該從板凳上站起來了吧。

繼擬定西晉一統計劃的羊祜後,泰山羊家的新人,也要再次披上戰袍。

前進南北沙場。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8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小時候讀中國歷史,一定會要求我們知道國仇家恨。對大中國來說,外圍總是有著邪惡的侵略者。 從匈奴,到鮮卑。從鮮卑,到突厥。從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對,這些邪惡的侵略者,至少都在中國北方建立過王朝,統治過中國人。 這是教育,不是歷史。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小時候讀中國歷史,一定會要求我們知道國仇家恨。對大中國來說,外圍總是有著邪惡的侵略者。 從匈奴,到鮮卑。從鮮卑,到突厥。從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對,這些邪惡的侵略者,至少都在中國北方建立過王朝,統治過中國人。 這是教育,不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