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三國篇-北齊後宮傳】

【南北三國篇-北齊後宮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北齊書》有後宮傳。

過去的史書,要嘛皇后傳,要嘛后妃傳。沒有人在寫後宮傳的。

好話說在前頭,南北朝以前的「后妃」,是備位元首,是太子工廠(咦)。身分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也就是「后妃」這個職務在高。

跟皇帝本紀差不多,重點從來不在她們「身而為人」的價值。頂多跟你聊聊母儀天下。

以前的后妃,多半也沒有名字,知道娘家是誰就可以了。

不過,還記得我們南北朝篇的起手式嗎?

「北魏,是一個由外國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在漢化的過程中,大家都要有名字。即使是中國人認為不需要名字的女性,也因此得到了名字。

對不起好像鬼打牆。

姓名對於過去的中國人而言,是一個「社交代號」。

從「薛山腳下的老三卿大夫」,叫薛季卿,慢慢發展出多樣化的形式來稱呼。

女人不用,不需要社交。她們的代號就是薛家的媽媽,薛家的女兒,薛家的媳婦。

草原民族的女性,則甚至沒有被當成人。她們是物品,是印信。得到族長的老婆跟女兒,就等於得到族長的繼承權。

如果開始覺得不舒服了,這篇北齊後宮傳最好不要看下去。

北齊後宮傳基本有八位女性,其中有三人有名有姓的。

依序分別為:婁昭君,元氏,李祖娥,元氏,胡氏,斛律氏,胡氏,穆邪利。

元氏跟胡氏是北魏的帝后家族,由於身分地位還是很高端,所以很正常的沒有名字。

斛律本來沒有很尊貴,但北魏分裂成二,其實政治上主要的原因並非高歡跟宇文泰,而是斛律跟斛斯。

這兩個看起來有點像的姓氏,就是匈奴人。

之後有機會再說,後宮傳很長的趕快開始吧,雖然也沒打算全部說完。

【神武明皇后,婁昭君】


婁昭君是高歡的妻子,本是鮮卑貴族之女,看上了當時還在邊疆當小兵的高歡,就想盡辦法「下嫁」。

特別要說明的是,高歡那時候不叫做高歡,其實本名是賀六渾。

婁昭君不只提供賀六渾金錢,讓他能向豪門大族下聘。同樣更給賀六渾「所費」,讓他結交英傑,準備在時代動盪下幹一番大事業。

早期賀六渾的各種決策,老婆都是有參與的。金主大股東嘛。

那因為錢都花在給老公交際應酬上,婁昭君的日子過得簡樸,即使當上了渤海王妃,婁昭君外出的侍從也不超過十個。

賀六渾是在爾朱榮死後,鎮壓爾朱諸子成功時才封渤海王的。隔月又加第一鎮人酋長。

這兩個有特殊意義,前者表示,賀六渾與皇帝連繫上,並且開始正式使用渤海高家的身分走闖。也就是最晚這時候,他的名字已經是「高歡」了。

而第一鎮人酋長,其實就是匈奴斛律金的職務。這邊則顯示出,高歡得到了匈奴的力量,所以才能戰勝爾朱諸子。

有一次,高歡要出兵征討宇文泰的前夜,婁昭君生下了一對龍鳳胎。當時出血過多,情況有點危急,大家就說要去稟報高歡。

結果被婁昭君制止。

537年,高歡在渭水被宇文泰大敗。

逃得一死後,侯景常常跟高歡說,只要再撥二萬兵給我,我一定幫你打敗宇文泰。

當時侯景已經是東南軍閥了,平常對命令愛理不理,能夠主動效忠,高歡覺得好像不錯,就跟老婆說了。

婁昭君卻說:「要是宇文泰被侯景打敗,你認為侯景還會回來嗎?消滅了宇文泰,卻換了一個侯景跟你對立,有什麼好不錯的?」

厲害了這個,這件事情在看三國局勢的時候,大家也有注意到呢。

不過這邊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曹操,赤壁敗戰後他的霸府也要勢弱。高歡難道依舊北霸天?

沒有,雖然高歡本紀未言,但其實高歡霸府當時就去到權勢最低點。依靠侯景重振聲勢,亦不可為的情況下,高歡只能與柔然進行聯盟。

而柔然要求高歡娶他們的公主,才肯幫忙。

婁昭君又說:「快娶,你顧慮個屁。」

等到柔然公主嫁來,婁昭君也把對方當成正室,盡量避而不見。

婁昭君大度,聰明,又慈愛,不管高歡的孩子是誰所生,她都一視同仁。

這就叫做轉換角度記錄。

婁昭君可是傳統鮮卑貴族啊。漢人傳統女性才在那邊小雞肚腸爭掌家,草原女性像婁昭君這樣是正常。

靈太后那種過度漢化才是特例。

後宮傳還寫說婁昭君反對高洋受禪讓,高洋就中止了……

個屁,高洋從哥哥死掉到篡位也就花了八個月。

婁昭君做為高歡的元配,執掌「高家」從高歡起,歷高澄,高洋稱帝。其後高殷嗣位,尚書令楊愔掌權,婁昭君又跟兒子高演合力除權臣,廢高殷改立高演。

高演死後,婁昭君再讓其弟高湛上位,卒於該朝。

此後再兩個後主幼主,北齊就亡國了。

可以說,婁昭君就是整個北齊王朝的主幹。

注意到嗎?

婁昭君一共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把高澄也算進去的話,有四個北齊皇帝都是她親生兒子。

兩個女兒則分別嫁給了高歡所控制的兩任魏帝,元修跟元善見。

這不是單方面的結親,而是互有往來。

元善見的姊姊,就嫁給了高澄。

【文襄敬皇后,元氏】


元氏跟高澄的結親,當時很是盛大美滿。

高洋稱帝後,也在追封哥哥為帝的同時,進元氏為文襄皇后。

不過,五年後,皇帝高洋就突然來到文襄皇后府上,強暴了她。

高洋說,我哥之前上了我老婆,所以我要來報復。

「其高氏女婦無親疏,皆使左右亂交之於前。」
「以葛為絙,令魏安德主騎上,使人推引之,又命胡人苦辱之。帝又自呈露,以示群下。」

魏安德主是元氏的女兒,魏時的公主所以這樣稱呼。以葛為絙,就是用「葛」搓成大繩子……講到這裡就好。

高洋並沒有廢掉元氏的地位,或者動手殺人,也是讓元氏活到了最後北齊後主年間。

開始感覺到有一點不對了,我們繼續看。

高澄真的搞過高洋的妻子嗎?

【文宣皇后,李祖娥】


《北齊書》其實沒提到這件事,但後面的總篇集《北史》就有說,高澄一直覬覦著李氏的美色。

你知道,高歡自己,包括高澄都進行了政治聯姻,高洋也不會只是看人家美就討老婆。

李祖娥出身趙郡李氏。李崔鄭盧王,是五胡亂華以來的北朝四大漢人族姓,四大天王有五個也是很正常的。

地域分主從,但同氣連枝。

趙郡屬於李氏之副,而李祖娥的母親,則是崔氏之副博陵。

副副得正。

李崔聯姻,投資賀六渾高氏,在河北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想必你已經注意到關鍵了。

北齊後宮的混亂核心起始點,實是漢人。

高洋稱帝後,本欲封李祖娥為后,但「高官」反對:「高隆之、高德正(政)言漢婦人不可為天下母,宜更擇美配。」

高隆之並不是渤海高氏,其實是高歡收的養子。

而賀六渾之所以變成渤海高氏,也是因為他們的河北大金主「山氏」,推出了一個渤海高氏的子姪跟賀六渾一起打天下。

但是,高德正卻是正宗渤海高氏出身。

東魏本身屬於漢人大族出錢,鮮卑大族出人的聯合政體。隨著高洋的登基,胡漢之爭也浮上了檯面,不難理解。

甚至當時二高反對,楊愔卻是贊成立漢后。

為什麼高德正站在了鮮卑人那邊?

「德正猶固請廢后而立段昭儀,欲以結勳貴之援。」

高德正需要力量。

就歷史評價而言,高德正是北齊初的良臣,更請高洋多用漢人。

當高洋篡東魏時,其實三國就軍事局勢來說,西魏最佳。南梁也正在侯景之亂呢。

想要趁隙反攻,當時確實需要更多力量。

可惜高德正這樣用計,就是把兩邊都給得罪了。

結果,北齊的漢人力量越來越衰……

我們光看後宮傳就會知道,西元559年,李祖娥加封號為「可賀敦皇后」。

唐朝人說,可賀敦就是可汗的對應,一如閼氏跟單于。

也就是最晚在那一年,北齊的草原鮮卑化已經完成了。這必然是鮮卑力量壓倒漢人力量的結果。

附帶一提,西邊的北周實行的則是北魏鮮卑化,也就是北魏孝文帝那一套「漢化鮮卑」,妙吧。

同時,高洋也在559年過世。

就像前面提到的,楊愔掌權,婁昭君策動的政變開始。

經高演,至高湛。

然後你才會知道,高洋根本小意思。

高湛當上皇帝後,就也來逼姦嫂子。

你用漢人角度看真是太誇張了,搞得好像接收前任皇后是傳統一樣……

對不起,接收前任族長妻子本來就是草原民族傳統啊。因為那是財產,不是人。

那特別一點是,李祖娥是漢人。李祖娥不從,高湛就威脅要殺她的兒子。

結果李祖娥的肚子被搞大了,兒子又發現了這件事。羞憤的李祖娥,生下高湛的女兒後,就把女嬰給處理掉了。

高湛很生氣,把李祖娥的兒子抓來在她面前殺掉,又把她扒光痛打一頓,丟到水溝裡。

不過李祖娥沒死,後來又被送去出家,北齊滅亡後還被抓去長安,隋朝建立後才得以回返故鄉。

高湛既然已經完全草原化,那遭殃的就不會是高洋的老婆而已。

前任皇帝高演的皇后,也被高湛派人追索奇藥不得,直接讓閹人去羞辱她。

相對的,高湛自己的皇后,就力行鮮卑皇后的偷人傳統這樣。

其實高湛還跟皇位沒有關係的時候,曾經跟父親高歡一樣,娶了柔然公主呢。

事實上,高湛繼位沒多久,媽媽婁昭君就過世了。他自己只當了四年皇帝,就退位為太上皇帝,由兒子繼承。

高湛這個太上皇帝,倒也執政了五年之久。

重點是他不留在首都鄴城,而是轉往晉陽。

去打仗的。

高湛與其子的情況,跟北魏孝文帝和他爸爸倒是有87%像。當初孝文帝的父親會這麼做,主要就是不想當一個傀儡皇帝。

是誰傀儡了如此放縱的高湛?

目標很明顯的指向下一任皇后的家族。

斛律,匈奴。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8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魏晉南北朝,末期。 北方大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為權臣高歡、宇文泰所掌。在兩人接連去世後,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 北周,不是宇文泰的兒子發動的禪讓。 事實上,分裂之始,宇文泰接走了北魏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非常明顯的,高歡「另立新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爭霸局勢精彩,武將魅力過人,引動天下,看多了也是會疲累。讓我們暫且脫離三國爭霸,來看看一些小品故事。 戰神大家都知道,風神是什麼?不是說掌管風的神明喔。台灣人應該要有點年紀才會知道了。 威風,帥氣。 這個詞在閩南語跟客家話裡頭都有,北京話就沒聽過人這麼說了。 風神一詞,正是起於南梁。 為什麼?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魏晉南北朝,末期。 北方大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為權臣高歡、宇文泰所掌。在兩人接連去世後,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 北周,不是宇文泰的兒子發動的禪讓。 事實上,分裂之始,宇文泰接走了北魏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非常明顯的,高歡「另立新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爭霸局勢精彩,武將魅力過人,引動天下,看多了也是會疲累。讓我們暫且脫離三國爭霸,來看看一些小品故事。 戰神大家都知道,風神是什麼?不是說掌管風的神明喔。台灣人應該要有點年紀才會知道了。 威風,帥氣。 這個詞在閩南語跟客家話裡頭都有,北京話就沒聽過人這麼說了。 風神一詞,正是起於南梁。 為什麼?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