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ause Zenodo did not review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Because Zenodo did not review, Yan Limeng published a false paper on Zenodo, and was later pointed out by scientists that her paper was misleading.#Bannon #DrLiMengYan1 #LiMengY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global epidemic, Yan Limeng, a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ttracted attention for her radical r
    這就是一種墮落。職場讓人現實、不願耐著性子努力。但是,人又貪求學位帶來的好處。 如果你念不下書,至少,你可以選擇清清白白,不要拿學位。造假作弊的人,還說服自己 "大家都這樣",而能力和文憑,早已脫鉤了,當造假的人們吃香喝辣,這種個人的貪婪,逐漸傳染為群體的墮落。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今天朋友轉發了王宏恩的一篇帖文,內容大致上是講耶魯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戴史翠發表了一本新書,被喬志健寫了一篇學術書評罵得體無完膚,其中更有「這本書無論是在概念上、方法上、事實上都是站不住腳的」等語句⋯⋯
    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秉持着嚴謹、求實、創新的學術精神,這是推動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基石。然而,鄧聿文抄襲他人作品的事件,卻讓人們對學術界的誠信産生了質疑。鄧聿文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本應以身作則,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但他卻背離了這一準則,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首先,抄襲行爲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作爲新聞
    Thumbnail
    事緣我去年閱讀有關批判思考的書籍後大受啟發,希望再補充閱讀更多思考謬誤的例子。吁,結果這本書拖拉了近四個月才讀得完。雖然背後原因眾多,但我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原因是基於這本書實在令我提不起勁去翻閱。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global epidemic, Yan Limeng, a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ttracted attention for her radical r
    這就是一種墮落。職場讓人現實、不願耐著性子努力。但是,人又貪求學位帶來的好處。 如果你念不下書,至少,你可以選擇清清白白,不要拿學位。造假作弊的人,還說服自己 "大家都這樣",而能力和文憑,早已脫鉤了,當造假的人們吃香喝辣,這種個人的貪婪,逐漸傳染為群體的墮落。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今天朋友轉發了王宏恩的一篇帖文,內容大致上是講耶魯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戴史翠發表了一本新書,被喬志健寫了一篇學術書評罵得體無完膚,其中更有「這本書無論是在概念上、方法上、事實上都是站不住腳的」等語句⋯⋯
    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秉持着嚴謹、求實、創新的學術精神,這是推動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基石。然而,鄧聿文抄襲他人作品的事件,卻讓人們對學術界的誠信産生了質疑。鄧聿文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本應以身作則,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但他卻背離了這一準則,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首先,抄襲行爲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作爲新聞
    Thumbnail
    事緣我去年閱讀有關批判思考的書籍後大受啟發,希望再補充閱讀更多思考謬誤的例子。吁,結果這本書拖拉了近四個月才讀得完。雖然背後原因眾多,但我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原因是基於這本書實在令我提不起勁去翻閱。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