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記錄筆記:逆思維第一章 THINK AGAI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也是學生評價最高的老師,並被美國《商業週刊》選為最受歡迎教授,名列世界四十歲以下商學院教授TOP 40。(取自:誠品綫上)

以下都是我在《逆思維》這本書中原句摘錄的筆記,但是有些可能是我消化后的理解哦。

個人的重新思考


1.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可能會壓垮我們的習慣,而我們卻不曾費心去質疑它們,直到爲時已晚。


2.我們經常陷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和政治人物

「當我們神聖信念處於危險之中,我們會進入傳教模式:我們會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的理想。」

「當我們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時,我們會進入檢察官模式: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

「我們在尋求贏得觀衆支持時,會轉換到政治人物模式:我們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


3.科學思考對創業成功的影響

科學思考的企業家:策略轉向的頻率比平時多出不止一倍;他們的假設并未受到支持,他們知道是該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的時候了。


4.我們支持的信念

在傳教士模式,改變我們的心態代表著道德弱點;在科學家模式,這是智力完整的表徵。

在檢察官模式,容許自己被説服是承認挫敗;在科學家模式,這是朝真相跨出了一步。

在政治模式,我們在胡蘿蔔和棍子之間變換立場;在科學家模式,我們在更清晰的邏輯和更强大的數據之間轉移


5.Dunning-Kruger Effect:當我們缺乏能力時,我們反而最有可能呈現過度自信。


6.你能對自己在未來達成目標的能力有信心,同時保持謙虛地探問自己目前是否有正確的工具,這是信心的甜蜜點。


7.冒牌者恐懼

「它會激勵我們更努力工作;激勵我們更聰明的工作;讓我們成爲更好的學習者」


8.智慧的象徵是,避免相信進入你心中的每個念頭。情緒智商的標記是,避免内化進入你心裏的每種感覺。


9.做預測時,列出應該包含事實的條件清單,以及他可能改變心意的情況。


10.表現較差的團隊一開始的人際衝突多過於任務衝突。

「他們在早期便進入私人恩怨,專注在不喜歡彼此,以至於他們對於挑戰彼此感到不自在」


11.高表現團隊從低人際衝突開始,然後在整個合作過程都保持如此。

「這并未阻止他們一開始就發生任務衝突:他們毫不遲疑展現競爭的觀點。他們解決某些意見分歧之後,能夠保持同一個方向,執行任務,直到他們遇上了新的討論議題。」


12.人際衝突不利於表現,不過一些任務衝突倒是有好處。

「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而是漠不關心」


13.打造「異議網絡」。

避免態度不佳的爭論。沉默是不尊重你的觀點的價值,還有你進行一場文明爭執的能力。

「找沒有親和的人加入團隊,因爲重新思考需要不同類型的網絡:一個「異議網絡」,一群我們相信會指出我們的盲點并且協助我們剋服弱點的人。他們的角色可以監督我們對自己的專業謙遜以待、懷疑我們的知識,并且對新觀點產生好奇,進而啓動從新思考的循環」

「理想的異議網絡成員是不尋求他人認同的人,因爲他們不怕質疑既定的做事方法,并且要我們為重新思考負起責任」

「只有在人們感到全心投入以及受到支持時,不滿才會促進創意;并且當他們和同事之間產生强烈連接時,文化的格格不入才最有可能增加價值」

「當公司表現差時,喜歡奉承及順從的執行長會變得過度自信,他們會堅守現有的策略,而不是改變路綫,這使得他們走上充滿失敗的衝突方向」


14.不要求同存異

「親和的人很明顯比不尋求他人的人更善於適應新環境,前提是他們處在一個合作的團隊。當他們被分派到競爭的團隊,他們的表現會和那些不尋求他人認同的隊友一樣難搞」


15.吵得兇卻不動怒

「單純把爭執視爲討論而非意見分歧,這表示你願意考慮不同的意見,改變你的心意,結果激發他人給你更多的資訊」

「誠實的爭論只是一個過程,和他人爭論時,雙方一起挑出對方眼中的錯誤,讓彼此都能看得清楚。」

「在爭論螺旋槳的時候,萊特兄弟犯了共同的錯誤。兩人都宣揚自己爲何是對的,還有對方爲何是錯的。」

「要求人們解釋那些政策如何運作,或是他們如何對專家做出説明,這會啓動重新思考循環」

「當他們轉換到科學家模式,他們就比較少聚焦在爲何不同的解決方案會成功或失敗,而是專注於那些解決辦法如何能夠成功」


以上内容取自: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 亞當.格蘭特著;簡秀如譯,臺北市:平安文化,2022.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薩克斯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薩克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7
一個筷子很容易折斷,一捆筷子不容易折斷——關鍵是如何讓筷子更緊密
Thumbnail
2024/01/27
一個筷子很容易折斷,一捆筷子不容易折斷——關鍵是如何讓筷子更緊密
Thumbnail
2024/01/27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2024/01/27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2024/01/21
想法和行爲是否符合道德或德性,這會因爲我們對道德和德性的解釋還有想法進行改變,但最核心的仍然是我們對待生命的看法是否更加的全面,考慮的過程中是否融入了道德對生命的意義和德性對於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4/01/21
想法和行爲是否符合道德或德性,這會因爲我們對道德和德性的解釋還有想法進行改變,但最核心的仍然是我們對待生命的看法是否更加的全面,考慮的過程中是否融入了道德對生命的意義和德性對於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網路上撿到這張圖,我想這改革哪有這麼厲害於是搜尋了完整條文 有網友提供這份文件 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ppg.ly.gov.tw/ppg/download/agenda1/02/pdf/11/01
Thumbnail
網路上撿到這張圖,我想這改革哪有這麼厲害於是搜尋了完整條文 有網友提供這份文件 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ppg.ly.gov.tw/ppg/download/agenda1/02/pdf/11/01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