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相信就會看見,或許在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面「意若思鏡」

即將升小一的兒子,最近迷上了「哈利波特」。但因為年紀還小不識字,每天晚上都會央求我,念一篇哈利波特給他聽。
坦白說,我只看過「哈利波特」第一集,還是在我高中的時候。那時,學業壓力特別大,汲汲營營追求考卷上分數的我,除了教科書外,其他課外讀物一概沒興趣。
之所以會翻開哈利波特,也是因為意外收到朋友贈書,強烈推薦我一定要看。收到贈書後,一直遲遲未翻開閱讀,直到某天晚上,念書念到心浮氣躁,想轉換一下心情,便一頭栽進了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
起初,看到書腰上寫著:「這是一本翻開後停不下來的書!」時,我不禁嗤之以鼻,心想:「哪有這麼誇張?」孰不知一翻開後,當晚就一口氣把厚厚的一整本書全念完,連母親再三催促我就寢,仍無法自拔地沉浸在書中的世界。
總算明白它為何能席捲全球,以至於我後來不敢再追續集,怕一追下去後就沒完沒了。第一集之後出的書就沒再看過,連後來出電影也沒看過。身邊的朋友聽到我沒看過哈利波特,紛紛投對我以訝異的眼神。
在這個年代,沒看過哈利波特的人,反而成了少數中的少數。
直到前陣子整理書房時,意外發現老公的書櫃裡有一整套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我驚訝地問他:「這套書你全看完了嗎?」因為老公其實很少看書,連不大愛看書的老公,都看完並收藏了一整套哈利波特,可想而知,它的魅力有多大。
孩子們好奇地問起哈利波特的內容,在得知是關於魔法學院的故事後,便央求我念故事給他們聽。於是,「哈利波特」成了我們的睡前床邊故事,為孩子們開啟了專屬於他們的「#和你一樣都是媽」PODCAST說故事頻道。
當年讀第一集時,只覺得故事內容精彩絕倫,但在重新詮釋故事說給孩子們聽時,心裡卻升起了一股淡淡的哀傷。若真要說「童年創傷」,哈利波特可以說是渾身是傷。從小父母雙亡的他,自有記憶以來,就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飽受阿姨一家人的欺凌、虐待。
然而,哈利卻沒有因此人格扭曲,反而從書中很多細節處,可以看到他滿懷善意的舉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奈威被馬份欺負難過時,主動遞給奈威巧克力蛙表示安慰,即便那是妙麗給他的最後一個巧克力蛙。他甚至還義憤填膺地對奈威說:「十二個馬份也比不上一個奈威!」這句話給了奈威很大的力量,才會讓他後來有勇氣和馬份槓上。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讓哈利不受童年創傷的影響,而有這麼溫暖貼心的舉動?除了因為他是主角,性格設定或許被「神化」,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他活下去?
我想,答案就在那面「意若思鏡」。
當他站在「意若思鏡」前,看見的景象是對他面帶微笑的父母,我大概就能知道為什麼。
即使從小父母雙亡,但在他內心深處,依舊相信並渴望自己是被父母深深愛著的,被家人圍繞著,被愛包圍著。「意若思鏡」反映出他心底最深層的渴望,同時也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動力。
雖然鄧不利多擔心他會沉迷於意若思鏡中的幻象,刻意把鏡子移走,並告訴他:「只有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才有辦法將這面意若思鏡,當作普通的鏡子使用。」
但我卻覺得其實那面鏡子早已存在於哈利的心中,在他心中住著他的父母,對他面露微笑深愛著他的父母,因為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才能挺過那些可怕的時刻。
相信就會看見,或許在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面「意若思鏡」。這份渴望或許不切實際,卻也是讓自己可以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對我來說,鏡中出現的不只是幻象,而是信念。
而當我站在「意若思鏡」前,我又會看見什麼景象呢?
當我帶著這個問題,闔上書本準備催促孩子們睡覺時,轉身看見聽故事聽得如痴如醉的孩子們,還有慵懶地躺在床上的老公。我想,我已經看見了那副景象,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平凡,卻又幸福得令人著迷。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和你一樣都是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