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研究』紅鬍子腓特烈與成王敗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紅鬍子成名之路:

巴巴羅薩紅鬍子腓特列國王是十字軍東征時期的其中一位王,它有諸多的稱號包括羅馬人民的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還是意大利國王,前亨斯陶芬王朝康拉德三世繼任人。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王位以及入侵意大利:

他統治着神聖羅馬帝國的大量領土,由1150年代開始全面統治德意志的主要核心,也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有才能國王。他把眾多的諸侯國分開統治,他的改革把所有諸侯的軍力集中,形成一支強大的公立軍隊,他在1158年公布一行採邑法令,為的是控制住那班不聽命令的諸侯,從現在開始他們必須以國王為核心。
他把公國領土供於其信賴的家臣,借此聯繫一支直屬於自己的團隊班子,吸納有才能的地方貴族,擴充勢力圈。但是對他的所作所為十分有所爭論因為他的稱號巴巴羅薩,《紅鬍子》,源自於他入侵意大利,那個殺人無數的戰績,意大利全境被紅鬍子侵略,死傷慘重的意大利人怨恨他的所作所為而立的。他曾經一度在帝國內部徵收高稅項,而導致人心惶惶,但由於國王的威嚴,人們還是把財政附上。
他把收納用的財政用於戰爭之上,後來為了拉攏羅馬教皇,決定幫助教皇重奪羅馬主權,以獲得他的支持,使用羅馬正宗的名號,於是他出兵攻打羅馬的各方勢力,令強迫他們臣服,經過四五次的戰爭後終於都得了大量意大利的主權。他甚至獲得了替換教宗的權利,把不服從的教宗趕下台,然後把自己的擁護者送上台以加強自己的統治。
一時之間腓特列的實力名列歐洲前排,他蓄意希望能夠長期擁有意大利的統治權,甚至強行利用教宗扶持自己王子登上西西里意大利王位,但是失敗,意大利的殘餘勢力集中在一起,加上了威尼斯及拜占庭的勢力,在1176年組成了倫巴第聯盟,終於在萊尼亞諾戰役擊敗腓特烈。
失敗的腓特烈帝王還被表弟薩克森亨利公爵挑戰,雖然最終力保不失,但是卻損失了大量勢力,國王把失敗的亨利的擁有地交付了給他信賴的君臣們,也更加集中了德意志的統治勢力。

死亡:

隨後在1189年,腓特烈一世與英國及法國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最後在薩列法河/格克蘇河溺死,雖然偏向有神秘色彩,據說68歲的國王死於洗澡在水不到腰高的河中,又有人說他是游水過河浸死,第三種說法是患病凍死,無論如何的這些故事真的能相信嗎?不管如何,一代傳奇還是就此落幕。
腓特烈一世的死亡導致到他的家族衰亡,他多年的殺戮,尤其是在意大利半島上行為令人髮指,但是他的確集中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主權,但是無論如何,他在位期間神聖羅馬的勢力正是巔峰時期,不遜色於英法軍隊,更加在十字軍東征中是一個堅毅的主導勢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在不同地方為生活所戰鬥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研究名人歴史第一集,來自法國的路易十四。
研究名人歴史第一集,來自法國的路易十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問千年的威尼斯總督(Doge)中,誰在教會中地位最高,大概很難有人比的上十世紀的佩德羅一世。 佩德羅一世.奧賽歐羅(Pietro I Orseolo),在976年推舉為總督。當時他已四十八歲,在中世紀早期,算的上老翁了。 他當上總督以前不久,威尼斯剛剛經歷一場嚴重的內戰。前任總督及其還在襁褓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古羅馬男性有刮鬍子的習慣。並且,他們認為蓄鬍是不文明的。 基於歷史上有流傳大鬍子的羅馬皇帝雕像(譬如奧里略),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多可靠。 但有一點我能確定:最晚在八世紀,大鬍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男性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八世紀討厭教會聖像的皇帝,君士坦丁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大帝的會面,這是腓特烈大帝與凱薩琳大帝短暫相遇的故事,這兩人日後携手瓜分波蘭,從而影響了今日的烏俄戰爭。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問千年的威尼斯總督(Doge)中,誰在教會中地位最高,大概很難有人比的上十世紀的佩德羅一世。 佩德羅一世.奧賽歐羅(Pietro I Orseolo),在976年推舉為總督。當時他已四十八歲,在中世紀早期,算的上老翁了。 他當上總督以前不久,威尼斯剛剛經歷一場嚴重的內戰。前任總督及其還在襁褓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古羅馬男性有刮鬍子的習慣。並且,他們認為蓄鬍是不文明的。 基於歷史上有流傳大鬍子的羅馬皇帝雕像(譬如奧里略),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多可靠。 但有一點我能確定:最晚在八世紀,大鬍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男性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八世紀討厭教會聖像的皇帝,君士坦丁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大帝的會面,這是腓特烈大帝與凱薩琳大帝短暫相遇的故事,這兩人日後携手瓜分波蘭,從而影響了今日的烏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