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 Brazil 巴西_被困在明目張膽的獨裁政權下,凡人是如何孤立無援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反烏托邦極端官僚主義科幻神作

2022金馬奇幻電影 - 反烏托邦、黑色諷刺喜劇、復古暴力、蒸氣龐克、80年代未來主義妙想天開

Film note Chapter 6_Charming Steampunk Sci-Fi Classic
導演 Terry Gilliam /1985
主演 Jonathan Pryce 飾演 Sam Lowry

特別角色 Robert De Niro 飾演 Harry Tuttle (勞勃狄尼洛年輕時)
Santa Claus: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Christmas?
Little girl on his lap: My own credit card.
- by 片中諷刺小插曲

▌《巴西 Brazil》- 前言

首先必須說《巴西》真的是稀有寶物級的科幻片,通常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其時空既指涉過去又暗示未來,兼具寓言和預言的雙重旨趣,後又稱黑色科幻)或蒸氣龐克(Steampunk,顯著特徵為故事都設定於一個蒸汽科技達到巔峰的架空世界)風格,只有在大型遊戲製作比較能遇到(Ex 英雄聯盟or 生化奇兵),電影界(除了像《霍爾的移動城堡》或大友克洋的動畫片之外)能夠見到這種大資金又小眾口味風格,實屬難能可貴。
金馬奇幻總是不讓人失望,看完直接躍升最愛科幻片之一。有點像看完庫伯力克的電影(發條橘子之類的),會有種很難想像在1985年就能有一部這麼後現代主義的前衛電影,現在看都覺得很難超越。全片幾乎皆實景,充滿管線的美術設計非常意思,也完美呈現了蒸氣龐克的工業頹廢魅力。

▌《巴西 Brazil》- 故事大綱

未來世界某處,政府與恐怖分子作堅苦卓絕鬥爭,因為一隻小蟲,信息單上的名字出了錯,於是人被錯捕、被錯殺。在信息部門工作的山姆奉命去冤死者家裡送支票,卻意外發現自己一直做夢夢見的女郎。此後他開始了堅持不懈尋找該位女郎的努力。(來源: 維基百科)

!!!接下來都有雷!!!

▌《巴西 Brazil》片名的由來 - 是坐在英國沙灘上的男子,聽著的那首歌

巴西到底為什麼叫巴西?是在巴西拍嗎?還是裡面有任何巴西視覺元素?
答案是,都沒有。不過非常浪漫地,片名和故事確實是源於一首叫〈Brazil〉的輕快歌曲,片頭片尾都有此曲的蹤跡,剛好跟本片諷刺氛圍很搭,也隱射了逃避現實的主題。而且所有的背景音樂都是主旋律歌曲“Brazil”的變奏曲。
IMDb的評論是這樣解釋地:
It is named after the song "Aquarela do Brasil", known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simply as "Brazil", written by Ary Barroso, which Sam is humming in the final scene when Jack and Mr. Helpmann consider him catatonic. You can also hear the melody in Michael Kamen's score and the song opens the film before the title is show in neon.The myth behind the name of the film relates to Terry Gilliam being at a beach in the UK one day. Apparently the weather wasn't particularly great, but a man was sitting on the beach alone listening to the famous song (on a stereo) that we hear in the film. Gilliam was fascinated by the man sitting there despite all the "adversity", and this became the theme and title for the film.
在一次天氣極差的日子裡,坐在英國沙灘上的男子,一個人輕鬆地聽著從收音機播放的著名歌曲《Aquarela do Brasil》,導演被這樣的景象深深打動,因而有了這部電影的構想。

▌《巴西 Brazil》- 滿滿有趣的諷刺橋段

1. 追求物慾美貌 - 經典整形橋段 Plastic Surgery

媽媽一出場就這樣
在這個官僚主義的社會中,幾乎沒有夢想或追求可言,或許是如此,某些人轉而追求美貌,例如主角Sam的媽媽。
第一次看到這幕的時候其實很不舒服,不過以這種真的literally"拉皮"的方式來諷刺整形的病態極致,認真精妙。更噁心的是,很愛跟Sam媽媽互相比較的好姊妹也去給另一個整形醫生做回春手術,但是用硫酸的方式消除皺紋,結果一開始很有效,後面因為出現副作用直接被硫酸侵蝕成骨灰。個人心中認為是此片最噩夢的場景。(這邊圖片版面不太好放,我放在我的原文網站上)

2. 巴托 Buttle 之死 - 政府打錯一個字就可以隨便殺錯一個人

就是這份文件變成Buttle
整起故事的起源和導火線,就是一開始有一隻蒼蠅掉進某公務員的打字機裡,導致嫌疑犯Tuttle塔托的名字被弄髒成Buttle巴托,然後一群全副武裝看起來像防爆警察的人就直接從平民巴托家的天花板,鋸破一個圓形大洞,把好好坐在沙發上的巴托直接用布套起來帶走,全場傻眼,也完全不給解釋機會,只留下殘破不堪的家。不久之後,家人就得知巴托刑求後認罪已死,還收到政府發現弄錯的單據,說會賠他們一點錢。
Buttle莫名被套超恐怖的頭套鍊起來帶走

3. 空調之亂 - 修理空調沒有填表格就不能修

兩位維修師出場率意外超高
當時Sam的空調一壞掉就打給政府來修,結果突然有位維修師闖進來幫他修好了,還跟Sam說他是Tuttle,這才恍然大悟那位通緝犯原來只是個空調維修師,Tuttle表示寧願冒著被政府通緝的危險也要自己出來當自由接案的空調師,因為那個體制實在太讓人喘不過氣。至於多喘不過氣,馬上真正的政府空調維修員就來按電鈴示範了:

因為Tuttle偷偷來修理的事不能被發現,所以Sam只好利用政府那套制度,做任何事都得填表格有文書資料才可以做的漏洞,來打發他們回去。不過這兩位可不是省油的燈,後來的出場才真的讓人起雞皮疙瘩,大概是回去會做惡夢的程度。

4. 共享辦公桌 - 公務員悲哀的掙扎

公務員機械化的工作,完美融合在這充滿機械味的蒸氣龐克世界裡。
片中Sam來到新辦公室,結果辦公桌一直晃,原來是這小桌是跟隔壁分享的,所以兩個人就在那邊互搶桌子。
小公務員們原本已經少得可憐的自由,只能透過同事間互相剝削來換取。
可悲的是,在這個龐大、無孔不入的管線監控社會裡,或許這是僅存的自由。仔細想想,現在某些國家何嘗不是如此?

▌《巴西 Brazil》- 幕後故事精采度如電影故事本身

看看《The Battle of "Brazil"》的作者Jack Mathews怎麼說:
《The Battle of "Brazil"》是一本為了揭露當時拍攝《巴西 Brazil》背後爭議的書,甚至有拍攝成紀錄片
最主要的爭議是當時導演和片商環球無法在結局上達成共識,片商想要美好結局但導演堅持那不是真的結局。
雖然最後版本導演是勝利了,不過也證實環球的觀點或許也沒錯,因為票房奇慘,可導演也沒錯,因為此片確實成為電影科幻歷史上的經典,也大獲影評人讚賞。
除了這些精采爭鬥外,紀錄片還透漏了當時其他人在聽到導演提案這故事概念時的那種興奮與悸動。
他們說:關於結局,實際上原先導演想要的結局是這樣的,一堆眼睛在看著,然後有一個人飄浮在空中。
(所以其實導演沒有堅持這個結局已經算很不錯了捏!)
看來有趣又奇幻的想法難得到出資方的青睞似乎是亙股不變的道理。
題外話,他們有提到當時Terry Gilliam(導演)的身分,其實蠻酷的,是《巨蟒與飛行馬戲團》(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的動畫師和喜劇演員,還算小有名氣,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影片: Top 10 Funniest Monty Python Sketches
必須說他們的梗都超有創意有些還很地獄,值得一看!
至於影片大部分都在講當時各方對本片超黑暗結局的看法,幾乎一致都認為這絕對不是大眾會喜歡的結局,比較像cult film。
Fun Fact:30多年後,導演2018年的新作【誰殺了唐吉訶德】是這樣宣傳的:
影史最悲慘製作地獄,「被詛咒的電影」耗時二十年終於上映。
泰瑞吉連:「聰明人早該在多年前就放棄拍攝,但有時候死腦筋的逐夢者才是最後的贏家。」
這樣看來,會不會只是導演本身脾性太叛逆的關係,才導致每次他的電影製作都充滿難關呢?哇哈,等之後看完【誰殺了唐吉訶德】再來分享一下後續囉!

▌《巴西 Brazil》- 後話

全片的詭譎劇情和怪誕視覺元素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且絕對新奇,但仍然有個小小遺憾是大家好像都刻意忽略的:那些關於男女主角相遇與相愛的片段。
Sam之所以愛上女主Jill,是因為Jill長得跟Sam夢中情人一樣,然後Sam就一廂情願地瘋狂追求陌生人Jill。
而且追求過程其實蠻像跟蹤狂,正常來說女生應該只會覺得很不舒服,而不是後來突然真的愛上Sam。當時跟同行觀看的友人討論,覺得可能這就是導演的直男幻想諷刺電影,所以這樣安排勉強接受。不過怎麼想還是覺得突然有個特別不合理的元素出現在這麼精緻安排的劇情裡,有點奇怪就是了。
Jill最後甚至主動色誘Sam,超驚訝的啦!雖然這段已經不確定是Sam在做夢還是真實了,可是全片後半段Jill都對Sam超好,整個劇情像是少了一塊的感覺(因為前面Jill其實蠻討厭Sam),本來我懷疑是當初環球逼導演把片長縮短所以只好把這些相對不是主題的愛情元素剪掉,後來發現據說是導演非常不喜歡Kim Greist(飾演女主角Jill)的表演,結果很多她的場景都被大刀闊斧地剪掉,直接用“愛能征服一切”的攝影棚版本取而代之。難怪了.....
最後,我們看著沒有色彩的Sam,在夢中,自由翱翔。
追夢的過程,也要好好睡覺。
更多關於電影筆記,在Ins: Live for Sleep
Medium:https://medium.com/@liveforsleep

avatar-img
1會員
25內容數
Live for Sleep, sleep for dream, dream for creating live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ve for Sleep 的其他內容
Film note Chapter 6 - there is the end of childhood (1974) 兒童恐怖經典之作,為何如此淒美? 透過女孩雙眼的淨化,死亡的氣味變得極具吸引力... Ana不時會往廢墟旁的井裡瞧,會不會科學怪人就在那裡? 裡面有什麼? 鏡頭也從不讓我們看看。
Film note Chapter 4 - The Price of Salt 因為愛你/導演 Todd Haynes/ 2015 在旅行路上,車窗和隧道裡的臉龐,變得格外溫柔和平靜,她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空間。
《剪刀手愛德華》30周年重映,Tim Burton奠定大師地位以及 Johnny Depp的成名作品。分別透過導演提姆波頓和演員強尼戴普的關係、異色童話下的寓意、論怪、論人群、商業與藝術上的成功等層面,討論這部"哥德風視覺饗宴"的成人童話。
「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 《蘇州河》20周年經典重映,婁燁和周迅的成名作品。 以創作者角度,透過鏡頭美學、劇情背後意義、導演背景等,欣賞與解析這部既紀錄片又實驗片的奇幻愛情經典。
《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挪威電影9周年重映,以藝術片觀點深度剖析電影片段。 Anders: It will get better.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laughing] Anders: Except it won't, you know.
Film note Chapter 6 - there is the end of childhood (1974) 兒童恐怖經典之作,為何如此淒美? 透過女孩雙眼的淨化,死亡的氣味變得極具吸引力... Ana不時會往廢墟旁的井裡瞧,會不會科學怪人就在那裡? 裡面有什麼? 鏡頭也從不讓我們看看。
Film note Chapter 4 - The Price of Salt 因為愛你/導演 Todd Haynes/ 2015 在旅行路上,車窗和隧道裡的臉龐,變得格外溫柔和平靜,她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空間。
《剪刀手愛德華》30周年重映,Tim Burton奠定大師地位以及 Johnny Depp的成名作品。分別透過導演提姆波頓和演員強尼戴普的關係、異色童話下的寓意、論怪、論人群、商業與藝術上的成功等層面,討論這部"哥德風視覺饗宴"的成人童話。
「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 《蘇州河》20周年經典重映,婁燁和周迅的成名作品。 以創作者角度,透過鏡頭美學、劇情背後意義、導演背景等,欣賞與解析這部既紀錄片又實驗片的奇幻愛情經典。
《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挪威電影9周年重映,以藝術片觀點深度剖析電影片段。 Anders: It will get better.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laughing] Anders: Except it won't, you kn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是由彼得威爾執導,於1998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由金凱瑞、蘿拉琳妮及艾德哈里斯等主演。本片的劇情在當時尚未進入21世紀的世界是相當令人震撼的內容,描述男主角懷疑自己的生活被人監視,開始進行調查,進而發現真相比想像中更為可怕。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推薦度:★★★★雖說巴西盧米亞托光影劇團是一個完全新創的劇團,但他們喜歡透過光影演繹巴西原住民的傳說故事。
Thumbnail
60年代絕對是音樂和藝術活躍的黃金時期,美國的嬉皮熱潮通常被視為文化爆炸的起點,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更南方:巴西、秘魯和巴拉圭等地興起的音樂風格,與美國相較其實毫不遜色,特別是在巴西湧現出了大量新興藝術家,例如本名若昂·羅隆(João Zenon Rolón)的法比奧(Fábio)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1969年電影『Midnight Cowboy』被列入美國10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主題曲亦非泛泛之輩,是第一首表達城市疏離感的樂曲,具有教父級的聲譽。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Dream Scenario)是一部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於2023年上映的超現實主義喜(?)劇片,如果照英文的片名直譯的話就是"夢境場景",也是整部戲的主軸內容,一名在美國大學擔任教授的平凡大叔,突然間出現在所有包含不認識的人的夢境中...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本屆影展個人最期待的男同志作品《迷路的男孩》,原文片名翻譯作「天堂」,指涉的是少年觀護所內青年們的歸屬,男主角喬自比冰塊下的魚兒,以為冬日過後就會解凍甦醒,但他仍會待在水中慢性死亡,對應了他那被法官駁回的刑期,因此他才會一再想逃離此處,也要逃離原生家庭母親的厭棄。
Thumbnail
《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是由彼得威爾執導,於1998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由金凱瑞、蘿拉琳妮及艾德哈里斯等主演。本片的劇情在當時尚未進入21世紀的世界是相當令人震撼的內容,描述男主角懷疑自己的生活被人監視,開始進行調查,進而發現真相比想像中更為可怕。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推薦度:★★★★雖說巴西盧米亞托光影劇團是一個完全新創的劇團,但他們喜歡透過光影演繹巴西原住民的傳說故事。
Thumbnail
60年代絕對是音樂和藝術活躍的黃金時期,美國的嬉皮熱潮通常被視為文化爆炸的起點,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更南方:巴西、秘魯和巴拉圭等地興起的音樂風格,與美國相較其實毫不遜色,特別是在巴西湧現出了大量新興藝術家,例如本名若昂·羅隆(João Zenon Rolón)的法比奧(Fábio)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1969年電影『Midnight Cowboy』被列入美國10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主題曲亦非泛泛之輩,是第一首表達城市疏離感的樂曲,具有教父級的聲譽。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Dream Scenario)是一部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於2023年上映的超現實主義喜(?)劇片,如果照英文的片名直譯的話就是"夢境場景",也是整部戲的主軸內容,一名在美國大學擔任教授的平凡大叔,突然間出現在所有包含不認識的人的夢境中...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本屆影展個人最期待的男同志作品《迷路的男孩》,原文片名翻譯作「天堂」,指涉的是少年觀護所內青年們的歸屬,男主角喬自比冰塊下的魚兒,以為冬日過後就會解凍甦醒,但他仍會待在水中慢性死亡,對應了他那被法官駁回的刑期,因此他才會一再想逃離此處,也要逃離原生家庭母親的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