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巴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說實在的看完整部電影我還是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片名要叫「巴西」。後來在網路查了一下才有人說是因為導演某天看到有人在沙灘哼這首歌,而導演被那個人無視周遭紛亂的一切,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樣子迷住了,所以取了這個名字,對照電影的終幕多少能夠體會導演當時的感受。

反烏托邦類型的電影有很多部,不過巴西的敘事方式卻獨樹一格。很多我們比較熟知的反烏托邦電影劇情都著重在政治面的抗爭,或是反叛組織的起義等等。但巴西是以社會機器中的一個小螺絲釘的角度去反映整個社會背景,而且電影沒有明確的指出社會制度的問題,或是劇烈的抗爭活動,反而是利用忠實呈現在那樣的社會制度下人們的一舉一動,藉此凸顯整個制度與社會有多荒謬。

例如整個社會似乎是由情報部與相關部門所主導的,雖然暗示著老大哥在看著你的一舉一動,但當場景轉向情報部員工的工作情況,卻發現當主管進辦公室後,所有員工都轉而看劇或看球賽,剛好讓人聯想到之前公務員上班打混的事件。

整部電影環繞在某個抓錯人的事件上,但各部門間卻不斷地互踢皮球;另一方面也不斷的強調系統絕對沒有錯,有錯的只是某些下屬的個人行為,但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展現了系統是多麼容易出錯,只是從來沒有人試圖去質疑或檢視源頭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而最後只是試圖將所有失誤推給一個倒楣的基層替死鬼。

而其他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例如對於美容的瘋狂追求,拉皮、換臉,整容整到妳兒子都認不出來,還以為妳是他的心上人;情報部這麼重要的政府部門,但內層職位卻是隨人選擇要或不要,只要拜託有權有勢的家長說一聲就好,甚至這種手握生殺大權的職位,在位者卻可能完全是電腦白癡,而整個資料庫都在電腦裡;更不用提要維修個空調卻有數不清的申請程序與各式表格,當隨便講個申請表名稱就可以把維修人員擋在門外時我笑出來,跑過公文或各種申請流程的人應該都心有戚戚焉。

結局的安排感覺好眼熟,有點像是《我們》這部經典反烏托邦小說的結局,甚至整部電影或許也參雜了不少《我們》的元素。不過最後五到十分鐘的劇情蠻有趣的,主角終究還能保有另一種意義的自由。

說到主角,我原本一直以為這部主角是勞勃狄尼洛,結果原來是喬納森普萊斯,也就是《權力遊戲》裡的大麻雀,看到他這麼年輕的樣子好驚訝,他在電影裡的樣子有點矬,跟大麻雀那種不苟言笑、獻身宗教的苦行僧,或是教宗的承繼裡與安東尼霍普金斯對戲毫不遜色的方濟各感覺差好多。

原先是為了勞勃狄尼洛看這部電影的,沒想到他只是配角,只是他演這種戲份明明不多的配角存在感也非常的強烈,最後還有盛大的動作場面,一直讓我聯想到星塵傳奇裡的那個海盜船長。

這是一部1985年的電影,但這些場景到了2022年的今天卻依舊如此熟悉,或許往前兩千年也是如此,往後兩千年亦然,或許終究因為身處其中的一直都是人類,一個老是嘴上說著從歷史學不到教訓,卻似乎沒有認真想去學教訓的物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1會員
358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面啟動》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科幻動作片,故事圍繞著一個專業的夢境入侵團隊,主要的工作是透過植入人們的夢境中來竊取機密,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主角唐姆柯布。本片提名了8項奧斯卡,並且獲得4個技術獎項。 每一個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可以拼出夢境(Dreams)這個字。 電影裡許多
Thumbnail
《全面啟動》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科幻動作片,故事圍繞著一個專業的夢境入侵團隊,主要的工作是透過植入人們的夢境中來竊取機密,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主角唐姆柯布。本片提名了8項奧斯卡,並且獲得4個技術獎項。 每一個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可以拼出夢境(Dreams)這個字。 電影裡許多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Dream Scenario)是一部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於2023年上映的超現實主義喜(?)劇片,如果照英文的片名直譯的話就是"夢境場景",也是整部戲的主軸內容,一名在美國大學擔任教授的平凡大叔,突然間出現在所有包含不認識的人的夢境中...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Dream Scenario)是一部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於2023年上映的超現實主義喜(?)劇片,如果照英文的片名直譯的話就是"夢境場景",也是整部戲的主軸內容,一名在美國大學擔任教授的平凡大叔,突然間出現在所有包含不認識的人的夢境中...
Thumbnail
擁擠的人們用近乎瘋狂的吶喊著在呼喊他的名字 利桑·亞拉黑!利桑·亞拉黑! 這不是他想順從的命運, 卻不得不登基於毀滅的開端。 市場這幾十年來太多的超級英雄,複製貼上的公式化節奏讓人感到疲軟無力 忘了電影該怎麼說出動人的故事,一部商業電影應該怎麼敘事。 沙丘1上戲院時,我在電影院無法
Thumbnail
擁擠的人們用近乎瘋狂的吶喊著在呼喊他的名字 利桑·亞拉黑!利桑·亞拉黑! 這不是他想順從的命運, 卻不得不登基於毀滅的開端。 市場這幾十年來太多的超級英雄,複製貼上的公式化節奏讓人感到疲軟無力 忘了電影該怎麼說出動人的故事,一部商業電影應該怎麼敘事。 沙丘1上戲院時,我在電影院無法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從高概念出發,探討明星身處流行文化的大起大落,卻仍不忘回到人性底層的慾望,重新理解媒體的本質不是邪惡,而是使用媒體的方式,讓我們迷失自己原本的渴望。如果哪天初嘗爆紅滋味,面對眾人眼光的犀利時,我想,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是誰,才不會莫名變成他人口中的噩夢吧?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從高概念出發,探討明星身處流行文化的大起大落,卻仍不忘回到人性底層的慾望,重新理解媒體的本質不是邪惡,而是使用媒體的方式,讓我們迷失自己原本的渴望。如果哪天初嘗爆紅滋味,面對眾人眼光的犀利時,我想,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是誰,才不會莫名變成他人口中的噩夢吧?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