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白鯨陳屍海灘,將海洋律法帶上陸地・兩張原住民捕鯨影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53天。
  • 白鯨陳屍海灘:原住民前來履行鯨魚責任
  • 加拿大政府:教宗道歉還不足夠
  • 歷史上的荼毒:北美蒙特婁大和約
  • 影像:原住民自給捕鯨活動
Source: ABC News

白鯨陳屍海灘:原住民前來履行鯨魚責任

對澳洲原住民來說,白鯨是神奇的動物,見到白鯨是特殊的機緣。因此 7 月初,有一隻白鯨屍體被沖上澳洲南部維多利亞州東端馬拉寇達(Mallacoota)沙灘,立刻引起澳洲原住民關切。
科學家認為,鯨魚陳屍海灘雖然不常見,但也並不奇怪。一位專家指出,每一百隻鯨魚就有四隻自然死亡,原因各異,有的時候鯨魚屍體會湊巧被沖上海岸。另一位專家表示,觀察次數夠多的話,有時候甚至會在搭飛機時看到鯨魚屍體漂浮在海面。
對澳洲原住民來說,鯨魚死在岸上又是另一回事。一位原住民表示,鯨魚屍體沖上海岸時,一定要趕快通知原住民,原住民才能履行相關的文化責任。
澳洲原住民認為,當鯨魚屍體被沖上海灘,意味著鯨魚將屬於海洋的律法送回大地,以維護一種和諧秩序。原住民來到鯨魚所在的沙灘,舉行傳統儀式,就像悼念亡故之人。
馬拉寇達是尤因人(Yuin)和古奈(Gunai)人共享的土地,他們告訴媒體,過去發生這樣的事情,人們會聚集到鯨魚陳屍的海灘,除了舉行儀式,還會在此從事交易,利用大海奉上的鯨魚。
圖為正在舉行鯨魚儀式的尤因人。
Source: ABC News

加拿大政府:教宗道歉還不足夠

7 月 24 日,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抵達加拿大,展開「懺悔朝聖」之旅。隔日方濟各在一所寄宿學家發表演說,向過去受害的原住民致歉,並再次請求寬恕。
按照外交慣例,教宗出訪時,應由受訪國國家元首致辭,在加拿大就是代表英國女王的加拿大總督西蒙(Mary Simon),她也是加拿大歷史上首位原住民總督。不過這次教宗訪問打破慣例,應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特殊要求,讓杜魯道也在方濟各到訪魁北克時發表演說。杜魯道指出,若不是原住民努力促成,方濟各不會到訪加拿大,但他以為教會所做還不足夠。
杜魯特本人是天主教徒,可能因為這一重身分,他特別感覺必須敦促教會採取更多行動來彌補傷害。
Source: Vatican Media/AFP

歷史上的荼毒:北美蒙特婁大和約

①⑦⓪①|⓪⑧|⓪④
法國人於十六世紀在北美建立了新法蘭西殖民地(Nouvelle-France),注意到當地的海狸奇貨可居,開始長時期的毛皮貿易。他們和呼倫人(Huron)和阿岡昆(Algonquian)結成同盟,因而與伊洛奎五族聯盟(Iroquois)發生衝突。伊洛奎人原本的盟友是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的荷蘭人,之後則是自荷蘭人取得紐約的英國人。
英法雙方與各自的盟友在十七世紀下半葉爆發大小衝突與戰役,最終於 1701 年 8 月 4 日簽訂《蒙特婁大和約》(La Grande paix de Montréal),簽約主體為新法蘭西和北美三十九個民族。下圖為這份合約上各族首領的簽名,編號 ➀ 畫了一隻涉水禽鳥,代表奧農達加人(Onondaga),編號 ➁ 畫了烏龜,代表塞內加人(Seneca),編號 ➂ 畫了立在叉子中間的石頭,代表奧奈達人(Oneida),等等。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影像:原住民傳統捕鯨活動

捕鯨不見得都是趕盡殺絕的活動。對原住民來說,捕獵鯨魚就和其他狩獵活動一樣,是人依賴環境而求生存的活動,當然以永續為原則。下圖是 2018 年 9 月來自四個國家的原住民共同捕鯨的影像。捕鯨成員分別來自格陵蘭、阿拉斯加、楚科奇(Chukotka,俄羅斯濱白令海地區)以及南美洲的聖文森。影像來自國際捕鯨委員會(IWC)。
Source: IWC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去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零毀林產品的法律草案,乍看之下是歐盟的一大進步,「不違反生產國法律」的要求卻是漏洞——如果生產國法律本身就侵害原住民人權,該怎麼辦?
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人權觀察組織指出,委內瑞拉政府向來沒能保護亞諾馬米人,任由他們淪為非法淘金客的強迫勞工,甚至遭到性剝削和肢體虐待(如斬斷手腳)。當地環境組織指出,深山叢林裡有巴西非法淘金客的聚落,委內瑞拉軍方與他們勾結,和非法淘金客一起運輸黃金。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七百多名坦尚尼亞馬賽人越過國界,向肯亞尋求人道及醫療援助。肯亞的馬賽人於月中走上首都奈洛比街頭,聲援坦尚尼亞的馬賽人,指控鄰國政府為了發展觀光,竟然將原住民由祖傳土地驅逐出去。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去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零毀林產品的法律草案,乍看之下是歐盟的一大進步,「不違反生產國法律」的要求卻是漏洞——如果生產國法律本身就侵害原住民人權,該怎麼辦?
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人權觀察組織指出,委內瑞拉政府向來沒能保護亞諾馬米人,任由他們淪為非法淘金客的強迫勞工,甚至遭到性剝削和肢體虐待(如斬斷手腳)。當地環境組織指出,深山叢林裡有巴西非法淘金客的聚落,委內瑞拉軍方與他們勾結,和非法淘金客一起運輸黃金。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七百多名坦尚尼亞馬賽人越過國界,向肯亞尋求人道及醫療援助。肯亞的馬賽人於月中走上首都奈洛比街頭,聲援坦尚尼亞的馬賽人,指控鄰國政府為了發展觀光,竟然將原住民由祖傳土地驅逐出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八月的行事曆一片空白,除了座標是小琉球,以及來此的目的是咾咕嶼協會的海龜志工之外,其他都是未知。
Thumbnail
「鯨魚馬戲團」、「抵抗的憂鬱」、「韋克邁斯特和聲」,這三個標題巧妙地點出片中的三個關鍵面向:莫名的鯨魚這象徵性的龐然大物帶給東歐小鎮的暴力和紊亂,政治權力交相對峙中瀰漫的慘淡憂鬱,以及從頭到尾藉由秩序與混亂、信仰與瘋狂、永恆與末世、非理性、無政府,思考音律「和諧」,以及人類在宇宙地位的這個永恆母題。
「海坊主部落」靠海維生善水性,長相兇惡至極,雙耳、手臂與小腿上都有鰭,脖子上長著鰓,讓其能長期在水中活動,單純捕魚時常被當成海賊,實質上只是善良普通的漁夫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看過這樣的報導,漁夫將鯊魚的背鰭割下,將沒有商業價值的鯊魚身體丟回海裡。但我們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雇主命令漁工將夥伴的遺體丟入海中。這是《開動之前》紀錄片中最真實的影像,發生在印尼漁工上的悲歌。只要是漁工或是鯊魚失去利用價值,他們全都是雇主可以隨意丟棄的「物品」。
Thumbnail
作者邀請了一群民眾來享用海鮮大餐,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條魚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有的人回答是漁夫抓的、有些人認為是業者養殖的,有人在聽完大家的意見後說:「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條魚從獵捕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但也許我們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 9,早上在歐尼群島(Orne Islands)登陸雪地健行,觀察企鵝及海鳥;下午在佛尼爾灣(Fournier Bay)巡航,見到座頭鯨圍捕獵食及躍出海面的景象。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 8,在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及尼科港(Neko Harbor)登岸健行及觀察企鵝生態。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1. 1866 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在不少船隻受到被認為是一頭巨大的獨角鯨的怪物攻擊而沉沒。美國政府派出護衛艦「林肯號」前去跟蹤追捕。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 . 2. 「林肯號」發現獨角鯨開炮射擊,卻被襲擊,阿龍納斯教授、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鯨叉手三人被拋入水中,成為俘虜。 發現怪
Thumbnail
八月的行事曆一片空白,除了座標是小琉球,以及來此的目的是咾咕嶼協會的海龜志工之外,其他都是未知。
Thumbnail
「鯨魚馬戲團」、「抵抗的憂鬱」、「韋克邁斯特和聲」,這三個標題巧妙地點出片中的三個關鍵面向:莫名的鯨魚這象徵性的龐然大物帶給東歐小鎮的暴力和紊亂,政治權力交相對峙中瀰漫的慘淡憂鬱,以及從頭到尾藉由秩序與混亂、信仰與瘋狂、永恆與末世、非理性、無政府,思考音律「和諧」,以及人類在宇宙地位的這個永恆母題。
「海坊主部落」靠海維生善水性,長相兇惡至極,雙耳、手臂與小腿上都有鰭,脖子上長著鰓,讓其能長期在水中活動,單純捕魚時常被當成海賊,實質上只是善良普通的漁夫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看過這樣的報導,漁夫將鯊魚的背鰭割下,將沒有商業價值的鯊魚身體丟回海裡。但我們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雇主命令漁工將夥伴的遺體丟入海中。這是《開動之前》紀錄片中最真實的影像,發生在印尼漁工上的悲歌。只要是漁工或是鯊魚失去利用價值,他們全都是雇主可以隨意丟棄的「物品」。
Thumbnail
作者邀請了一群民眾來享用海鮮大餐,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條魚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有的人回答是漁夫抓的、有些人認為是業者養殖的,有人在聽完大家的意見後說:「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條魚從獵捕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但也許我們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 9,早上在歐尼群島(Orne Islands)登陸雪地健行,觀察企鵝及海鳥;下午在佛尼爾灣(Fournier Bay)巡航,見到座頭鯨圍捕獵食及躍出海面的景象。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 8,在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及尼科港(Neko Harbor)登岸健行及觀察企鵝生態。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1. 1866 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在不少船隻受到被認為是一頭巨大的獨角鯨的怪物攻擊而沉沒。美國政府派出護衛艦「林肯號」前去跟蹤追捕。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 . 2. 「林肯號」發現獨角鯨開炮射擊,卻被襲擊,阿龍納斯教授、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鯨叉手三人被拋入水中,成為俘虜。 發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