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進入正題開始討論愛情之前,容我引用一段來自柏拉圖《饗宴篇》中一位人物阿里斯托芬所述的話做為開場「在古老年代,起初被創造的人類分為 "男男"、"男女" 以及 "女女" 三種性別,一個人是由我們現在兩倍的元素組合而成,因觸怒宙斯瑣受其懲罰從此一分為二,也就是們現在的 "男性" 以及 "女性",剩下一半的人們只好終其一生尋找屬於自己的另一半,這也就是愛情的由來。」文字部分用詞上經過了一些修改和美化,但意思大體上一樣,在維基百科上也查得到,但我其實也並非甚麼熟悉柏拉圖的哲學家,這段話起初是我在閱讀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時讀到的,後來考證後才知道真有這段故事。
那要討論愛情的話勢必得要先說明我自己的狀況,我活到現在將近 25 年,實際上有正式關係的日子不到三個月,再來有一段將近半年的...很微妙的關係,稍後會提到,其餘的日子我都是一個人,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喜歡孤獨的生活,其實我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極度需要陪伴的人。一開始當然不會覺得一個人不好,直到我真正體會到有人陪伴有人愛之後,才會知道這種感覺是多麼的好,自己是多麼需要它。對我來說,愛就是個精神毒品。
我最初遇到的關係是與一位C小姐,當時受重度憂鬱症困擾深陷其中,聽了朋友的話下載了交友軟體因而認識了C小姐。我和C小姐長期維持一種巧妙的距離,我們時常在夜晚通話,一聊就聊上了一兩個鐘頭,也時常到彼此的租屋處過夜,相擁入眠,然而我們的關係只發展到此便不再前進了,像是我們的一個默契,一個兩個人都舒適的距離。當時的我害怕一旦我打破了這個默契靠近她,她便會離我而去,而她心裡想什麼,我也完全不知道,但她一直給我種 "我配不上她" 的感覺,於是我內心的恐懼與不安逐漸擴大。一直到某一天我們吵了架,她傳來了一長串訊息,關於我自己的不成熟、我不符合她的期望、我畫地自限...等等事情。於是我們便停止聯絡,直到不久後偶然在某間酒吧外頭撇見她躺在另一位男性胸口,我才理解她要的並不是我,她要的只是一個陪伴。
接下來,我持續過著一個人的日子,但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少了一塊,經過了無數個夜晚的自我省思及自我對談,我才發現我把自己的心留在了C小姐身上,然而她已經離去,我也再也拿不回我失去的那一塊了。急著想辦法填補身上空缺的我像是著了魔一樣沉迷於線上交友,然而這卻讓我又再度陷入重鬱症裡頭,而在裡頭我發現了一位女性,那就是我的第一任女友。
其實我和她認識沒幾天,或許是我害怕再次失去,所以我急著邁出那一步向她提出交往,神奇的是她也答應了。剛開始交往的日子非常快樂,我彷彿找回了我失去的那一塊,我再度像是個 "ㄧ般人" 一樣地快樂的活著。然而這愛情來得快也去得快,我發現我好像沒辦法像她愛我一樣愛著她,或許說我反而變成了C小姐,便成了 "只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人",於是我下定決心在我進一步傷害了她之前提出分手,讓彼此以朋友的身分往來。
幾年來,我深信所謂的愛情就是將一部份的自己託付給對方,對方也將一部份的自己託付給我,這可以說是種儀式,一種契約,一種制約。這麼多年來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這點。這對我或許太過於沉重,對某些人來說甚至可能可以稱為痴狂,但我就是無法改變這想法。
到了今年,我的重鬱症有了 "好轉",我開始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整,能夠容忍這樣子孤獨的自己,也是我多年來第一次能夠正視自己,並從外表以及內心改變自己。
對於愛情,我不再如此的渴求,並不是不再想要交女友,只是沒有那麼強烈的渴望而已。同樣寂寞,只是寂寞不再像以往一樣傷害我。我一直秉持著一個概念,用四個字 "保持溫柔" 警惕自己,溫柔地對待自己,溫柔地對待他人。那如果某一天有這個機緣,有人能接納我,能接受我的溫柔,那我將不再怯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