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1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閱讀筆記]張愛玲中篇小說《怨女》(The Rouge of the North)

《怨女》小說首次發表於1966年。台灣電影版於1988年上映。下篇文章將會細談電影版。
《怨女》小說首次發表於1966年。台灣電影版於1988年上映。下篇文章將會細談電影版。

1.[由麻油西施到一肚子怨氣的豪門貴婦]
悲哀、蒼涼、壓抑,是大部分張愛玲筆下主角的人生寫照關鍵詞,舊社會女性身不由己、逆來順受的怨氣之大亦因而超越時空界限,距離小說出版超過50多年的今天仍有人在閱讀她們的悲劇故事,從中獲得作者留下來的警世訊息。
張愛玲借筆下角色鞭撻舊社會女性沒有自由意志的宿命。她們垂死掙扎、苟延殘喘,為了生存她們又成了吃人社會的同謀或犧牲品。吃人的禮教與國仇家恨相比,舊社會女性的個人悲劇更能反映整個社會的墮落。
「我寧願坐在勞斯萊斯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I’d rather cry in a Rolls-Royce than be happy on a bicycle.)
這句說法同樣能套用在《怨女》裡的主角銀娣的身上。隔壁藥房伙記小劉與她的確是竹門對竹門,彼此也互相有好感,但是銀娣深知貧賤夫妻百事哀,難得有一個嫁入豪門的機會,儘管對象是出身自官宦世家卻身患殘疾又眼瞎的姚家二少爺,她想當然是選了錦衣玉食… 且看看以下這段,銀娣隨著姚家到玉佛寺的一段路上,張愛玲沒有用到嫁得風光這些陳腔濫調的詞,但是卻把銀娣一生人最風光、最有面子的時刻描繪出來。
「銀娣帶著女傭,奶媽抱著孩子,同坐一輛敞篷車。她的出鋒皮襖元寶領四周露出銀鼠裏子,雪白的毛托著濃抹胭脂的面頰。街上人人都回過頭來看,吃了一驚似的 … 年輕的臉,嵌在同樣的珍珠頭面與兩條通紅的胭脂裏。… 她們這浩浩蕩蕩的行列與她車上的嬰兒表出她的身份,那胭脂又一望而知是北方人,不會拿她誤認為坐馬車上張園吃茶的倌人。」
.

2.[銀娣的多重怨恨]
銀娣產生的怨是溫水煮蛙式、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曾經她一度捱不住而企圖自殺以解決心理上的痛苦;到她終於捱出頭來,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和她的小和尚(她對兒子的溺稱),突然某天三爺又走進她的世界,令她心神蕩漾了一陣子,怎料原來是為了她櫳底裡的錢… 於是,她的怨轉化為狠 — — 她給三爺的一巴掌既打走了這窩囊男,亦喚醒了她不能再這樣忍氣吞聲。所以,在她對付醜媳婦的手段上一次狠過一次,終於迫死了這個可憐的年輕姑娘…
大宅門內氣派的室內設計;亦一窺媳婦兒日常生活,還有銀娣處處受到老太太、大嫂、三嫂對她的看不起和嘲弄。

3.「愛一個人卑微到塵埃裡,就會開出花來。」
第一怨,怨卑微的自己沒有本錢選擇愛情,即使與對面街的藥房伙記小劉彼此有意思也不敢接受
第二怨,怨嫁錯郎,還是一名眼瞎、哮喘、只懂吸鴉片的病君
第三怨,怨自己出身卑微,好不容易為姚家生下兒子,兄嫂卻連體面一點的滿月禮也籌不到錢買
第四怨,怨三爺給了她對愛情的希望然後又一手粉碎
第五怨,怨在分家產時孤兒寡婦被由男性主導的宗族欺負只分得一點田產
第六怨,怨兒子沒出息,更跟三爺去花天酒地
第七怨,怨自己幫兒子娶了個醜媳婦沒有面子,轉而虐待媳婦
最八怨,怨那個時代的女性沒有自由、沒有夢想,只能從家庭、夫家那裡獲得生存的意義 — — 傳宗接代
第四怨,怨三爺給了她對愛情的希望然後又一手粉碎。
— —

4.[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總和
法國作家馬爾羅說:「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這句話是一個人的一生總結。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銀娣出身市井,父母早佚,兄嫂以售賣麻油為生,而銀娣亦因為她的美貌而得到鄉里傳頌為「麻油西施」。為了上流,她不惜將自己的一生孤注一擲至包辦婚姻,又因為枕邊人無能而把注碼先後壓在情夫姚家三少爺和一事無成的兒子身上,卻反被捆綁一生,失去了自我。
「(姚二爺)前雞胸後駝背,張著嘴,像有哮喘病,要不然也還五官端正,蒼白的長長的臉,不過人縮成一團,一張臉顯得太大。眼睛倒也看不太出,眯著一雙掉消眼,時而眨巴眨巴向上瞄著,可以瞥見兩眼空空,有點像洋人奇異的淺色眼睛。」
銀娣嫁給這樣的一個人是她的選擇、她的命。她選擇了屈服於世俗對她的期望、享受親戚鄉里的欣羨。誠然,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選擇。婚姻也是一個選擇,選擇總是會帶來某種結果,可能是成功、可能是失敗… 年輕時,銀娣為了擺脫貧困生活選擇了麵包;到她人生下半場時,她以權威的姿態回歸,守業成為她唯一目標,兒子和媳婦猶如扯線公仔被她操弄著,然而除了大宅和鴉片煙外,她便什麼都沒有了…
「她是灰了心,所以跟著二爺抽上了鴉片煙。兩人也有個伴,有個消遣。他哮喘病越發越厲害,吸煙也過了明路了,他死了,她沒有他做幌子,比較麻煩。女人吃煙的到底少,除了堂子裏人,又不是年紀大的老太太,用鴉片煙治病。」

5.[三十年媳婦熬成婆
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和奶奶死去,她便轉移操控兒子和堅守著分來的家產去填補內心空虛。
— 她討厭媳婦長得醜又不能生育,亦因為馮家有心隱瞞小姐醜陋令她想起自己當初也是被姚家和媒人聯合欺騙而心生怨憤。在馮家小姐屈出了病後,銀娣不但不找醫生還天天精神虐待媳婦,可憐的媳婦活活被折磨而死。
— 為了令兒子心甘情願留在她身邊,她誇下海口說待他娶妻後便讓他納一位當紅戲子為妾,後來更狠下心腸讓其染上鴉片煙癮,半威迫半利誘他收編自己的侍女冬梅為其傳宗接代,又可省下為兒子再娶的聘禮,銀娣心中的怨忿和不甘化成一個個枷鎖栓著身邊所有人,令他們毫無反抗的力量。
「她一天到晚跟她找碴子。三十年媳婦三十年婆,反正每一個女人都輪得到。」
「 她喃喃地娓娓說下去,織著她的鴉片夢。在他的年紀,他需要一個夢想,才能夠約束自己。讓他以為他要是聽話,她真肯拿出錢來替他娶粉豔霞。等他吃上了煙,他會踏實些,比較知道輕重。… 現在年輕人不大有吃煙的,現在是興玩舞女、鬧離婚。他要是吃了煙肯安靜蹲在家裏,馮家也不會反對。 … 還是家裏這張鋪。總有一天他也跟她一樣,就惦記著家裏過日子與榻上這支燈,要它永遠點著。她不怕了。他跑不了,風箏的線抓在她手裏。」

6.[尾聲 — — 怨怨相報何時了]
銀娣先是飽受封建禮教壓迫的受害者,隨著她的輩份越來越高,成為了當家之母,她又成了吃人禮教的幫兇和延續。媳婦被銀娣迫死,明顯是控訴封建禮教配上涂毒人心的鴉片煙如何把人性扭曲泯滅。只要婆婆看不順眼媳婦,便隨便找個丫環作代替。而兒子也竟然默許母親的行為,為的就是可以從母親處蹭多一口煙吃。
看到兩母子躺在榻上一邊吸鴉片煙一邊說說笑笑,不知為何就想起了慈禧太后、光緒帝、隆裕皇后和珍妃,唯一不同的是光緒帝曾奮力抵抗太后的淫威… 然後,很自然又會聯想起怨女的時代與清朝末年相若,這個大宅門內發生的事情猶像清朝末年風雨飄零的時代縮影。
「銀娣與兒子玉熹愈加合得來,經常一同「吃煙」,聊著身邊人的事,說著各自的看法,時而嘲笑、時而無言。他們不知道未來如何,也不知所做意為何,只是麻木的活,困在自己的世界,活在他人的眼中,是不幸,更是悲哀。」
故事尾聲,二戰後日本戰敗投降,銀娣也到了不惑之年,兒孫滿堂,她與那時已分了家多年的親戚均老死不相往來,閒時以打聽以往看不起她的親戚如何變得門庭冷落為樂… 直到熟人轉告惜日情人鬱鬱寡歡而亡,舊日的愛恨隨風而逝,如黃樑一夢般唏噓。

「 她引以自慰的一切突然都沒有了,根本沒有這些事,她這輩子還沒經過什麼事。」
女主角夏汶汐在電影裡的造型超美、電影呈現的畫面和拍攝運鏡上一鏡到底的流暢,電影問世至今已經34年,但現在看完全不覺得過時,這真要歸功於台灣導演但漢章的功力。
— —

7.[故事背景]
《怨女》此書寫成於1966年,正值中國文革初起,書的英文名The Rouge of the North是呼應故事的第二部分,銀娣在老太太和二爺死後分家產時只獲分配北邊的土地和房子。那時張愛玲已定居美國11年,與第二任丈夫賴雅結婚已十年。為了生活,她仍與香港電懋有工作關係,寫了不少賣座喜劇國語片,並靠以往的作品版稅補貼生活,張愛玲在美國的生活想必有時也令她筋疲力竭,所以才寫下如此悲涼、對未來失去希望的故事…(?) 還是她透過如此絕望的故事去提醒自己生存的目的、人生的意義,不要活在他人的目光之中,堅守自我、擁抱理想?
張愛玲在首篇「紅樓夢未完」說 :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這是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被譽為當代曹雪芹的張愛玲,事實上也是一名紅樓夢超級粉絲,由她14歲時融合了上海灘人物與《紅樓夢》筆調,寫成中西合併的章回小說《摩登紅樓夢》,到她在美國加州埋首於她一生最愛的文學作品,對比不同版本的差異,從而寫下《紅樓夢魘》一書… 所以在她很多作品,包括《怨女》,都隱約會看到有紅樓夢的影子。在《怨女》故事結尾,姚家在戰後樹倒胡孫散,銀娣躺著榻上吸鴉片,邊回想大半生以前雲英未嫁時的自己若有所思,這一幕作為電影的結尾很有紅樓夢完的味道。
— —

[張愛玲的處世態度]

張愛玲和大學好友炎櫻
讀到差不多最後(看到以下這段如此輕描淡寫的帶過日本侵華那段可怕的歷史),不禁想起張愛玲和大學好友炎櫻在香港淪陷時曾經為哪裡買到唇膏和雪條而煩惱的小事一樁。生於亂世,她們不知道下一刻會否突然便被炮彈撃中,那倒不如活在當下,先吃根雪條再算。想不到她到了美國多年,拿了綠卡,她仍是貫徹這種處之泰然的生活態度!
「無論什麽大屠殺,到了上海最狠也不過是東西漲價。日本人來不也是一劫?也不過這樣。日本敗下來怕搶,又怕美國飛機轟炸,不過誰舍得炸上海。熬過了日本人這一關,她更有把握了,誰來也不怕,上海總是上海」
— —

8.[張愛玲的多重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奥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張愛玲年紀輕輕便靠她的一枝筆揚名於上海灘,其複雜的成長背景是造成她思想和情感細膩敏感的主要影響,以致她筆下的角色不少都有她、甚至是她的母親的影子。或許張愛玲透過她創造出來的暗黑宇宙和對於角色的狠心,來治療她在家庭和愛情世界裡曾遭受到的傷害。她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投射到不同的角色身上,為她/他們的人生作出不同的抉擇取捨。自己的人生不可以重來,就為故事裡的角色打造她的二次人生。

9.[書封欣賞]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9月張愛玲的百周年誕辰的紀念本(Link: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
[完]
如果你鐘意呢篇文,請幫忙:
  1. 按藍色圓圈內的手掌6次(LikeCoin最多可按6下)
  2. 在右下角按心心鼓勵鼓勵我啊 ^_^ 多多益善,少少無拘,謝謝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我的香港文化日記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