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瀉、發燒,竟是免疫系統亮紅燈!發炎性腸道疾病懶人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9歲的廖小姐從2012年就被診斷出克隆氏症,也因為克隆氏症產生的併發症動過小腸手術。最近疾病控制較不穩定,腹瀉比較厲害,且合併有嚴重的關節問題。腸鏡檢查可以發現腸子有明顯發炎,抽血檢查也有白血球上升、發炎指數上升的狀況,影像學檢查發現有好幾段腸子的腸壁增厚,有明顯的發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李熹昌醫師表示,由於病情較不穩定,所以開始給予生物製劑治療,除了控制腸道發炎,也有助於改善關節炎及其他共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大多是學生、上班族。在台灣來講男性比女性稍微多一點點。


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率逐漸上升

李熹昌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會造成腸道長期反覆發炎,確切病因還不是非常清楚,目前認為跟免疫系統、腸道菌落、環境、遺傳等因子都有關係。過去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歐美比較常見,然而最近這幾年來隨著飲食偏向高脂、高糖,亞洲國家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快速增加,日本增加最快,韓國也在增加,台灣這十幾年增加的趨勢比較明顯。
除了飲食習慣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因素,由於我們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認識愈來愈多,也愈來愈重視,很多的學會,像台灣小腸醫學會、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等,都有進行教育宣導,愈多醫師了解發炎性腸道疾病,對疾病的診斷率也會逐漸增加,再加上診斷技術的進步,愈有經驗就更可以做出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有什麼差異?

李熹昌醫師解釋道,顧名思義「潰瘍性結腸炎」就是結腸發炎,主要僅限在結腸跟直腸,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慢性反覆發作的腹痛、血便、拉肚子、裡急後重。
「克隆氏症」就不只有結腸跟直腸受影響,整個消化道從食道到結腸、直腸都可能被侵犯,所以臨床表現比較多樣,隨著疾病侵犯的部位不同而有差異。食道或胃受到影響,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吞嚥疼痛、上腹部疼痛等症狀;小腸受影響,可能有腹部絞痛、腸阻塞等症狀;大腸受影響,可能出現腹瀉、血便等症狀。

除了腸道,患者還可能有腸道外的表現,例如皮膚有一些結節性紅斑、眼睛有虹彩炎、四肢有關節炎、甚至可能出現硬化膽道炎。


延誤就醫,問題多多

李熹昌醫師說明道,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急性發作的時候,容易腹瀉、腹痛,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讓腸子變的很巨大,叫做「巨結腸症」,可能破裂、穿孔,甚至要緊急手術。慢性發炎可能有慢性出血,會造成貧血,長期發炎亦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克隆氏症在急性發作的時候,有可能是因為發炎太厲害,造成阻塞、穿孔、膿瘍、廔管。慢性發炎可能讓患者因為持續腹瀉而營養不良、貧血,年紀較小的患者可能生長比較遲緩。


發炎性腸道疾病該怎麼治療?

李熹昌醫師道,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重點是控制發炎,可以分成急性發炎跟慢性發炎,急性發炎的時候醫師會使用藥物把疾病導向緩解期,維持患者生活品質,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當疾病處於緩解期,醫師會盡量調整用藥,讓疾病維持在緩解期,減少發炎的產生。
治療過程中,另一個重點是及早偵測併發症的產生,例如狹窄、廔管、甚至大腸癌等,希望能夠盡早處理。

除了少部份病情非常輕,侵犯範圍非常少的患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只侷限在直腸的患者,可能有機會停藥,不然大多數患者都建議要持續接受治療,維持在一個比較不發炎的狀態,才能夠避免後續併發症的產生。

急性期的藥物有口服的也有針劑,使用抗發炎藥物、類固醇等趕快把急性發炎誘導到緩解的狀態,部分患者還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的藥物有些是皮下注射,有些是血管內的注射,都需要打針。

病情比較緩解後,就比較不建議使用類固醇,因為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產生。


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常保養要點看這裡


李熹昌醫師提醒道,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在急性發炎的時候應該讓腸子休息,發炎比較厲害的時候,可能會有點阻塞、吸收比較差,可能要短暫時間禁止吃東西,待腸蠕動改善,可以從低渣飲食開始吃,避免食物在腸道留下太多殘渣。

病情比較穩定的時候,便能逐漸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慢慢調整回來,各種營養要均衡。
根據每個人的狀況,要適度運動,由於病患可能有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狀況,運動時請特別留意。

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最好能維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生活習慣有規律對病情控制會比較好。

務必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才能和疾病和平共存。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對於糖尿病很陌生。雖然有試著控制飲食,但是血糖依然不穩定。」 65歲的模範糖友翁女士說,「每次回診,我都會把關於血糖的問題提出來跟醫師討論,不管是飲食、運動或藥物,醫師都能幫忙解答疑惑。我也遵照醫師、衛教師的指示,按時使用藥物並調整飲食、運動、生活型態,漸漸把血糖控制好。」
B型肝炎病毒會造成肝臟的破壞,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會變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以後,每一年就有1-4%的機會會產生肝癌,終其一生,有大概五分之一肝硬化的病人會走進肝衰竭。所以我們常說B型肝炎有三部曲,就是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
工作一整天,難免都會累,但是有一種累不一樣。心臟衰竭的累會讓人像沒電一樣,甭說爬樓梯,有時連走幾步路都很疲憊! 為何心臟衰竭患者容易感到很疲倦呢?辛和宗主任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量不夠,到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不足,組織相對就會缺血,讓病患容易疲倦。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漸上升,乳癌的治療選項也愈來愈多元,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醫師表示,確定診斷後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與患者的期望來擬定治療策略,總體來說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
每個人生活中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心臟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持續跳動。然而,日常生活中卻有很多可能傷害心臟的狀況,一定要盡量避免,做好心臟保養,以免心臟持續受傷,導致心臟衰竭。
「剛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對於糖尿病很陌生。雖然有試著控制飲食,但是血糖依然不穩定。」 65歲的模範糖友翁女士說,「每次回診,我都會把關於血糖的問題提出來跟醫師討論,不管是飲食、運動或藥物,醫師都能幫忙解答疑惑。我也遵照醫師、衛教師的指示,按時使用藥物並調整飲食、運動、生活型態,漸漸把血糖控制好。」
B型肝炎病毒會造成肝臟的破壞,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會變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以後,每一年就有1-4%的機會會產生肝癌,終其一生,有大概五分之一肝硬化的病人會走進肝衰竭。所以我們常說B型肝炎有三部曲,就是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
工作一整天,難免都會累,但是有一種累不一樣。心臟衰竭的累會讓人像沒電一樣,甭說爬樓梯,有時連走幾步路都很疲憊! 為何心臟衰竭患者容易感到很疲倦呢?辛和宗主任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量不夠,到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不足,組織相對就會缺血,讓病患容易疲倦。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漸上升,乳癌的治療選項也愈來愈多元,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醫師表示,確定診斷後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與患者的期望來擬定治療策略,總體來說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
每個人生活中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心臟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持續跳動。然而,日常生活中卻有很多可能傷害心臟的狀況,一定要盡量避免,做好心臟保養,以免心臟持續受傷,導致心臟衰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中醫治療-腸躁症與拉肚子 1.有經病人同意分享案例。 2.為保護病人隱私,之後拍案例照片都只拍病人背影喔。 3.病人說要馬塞克XD 病人長期腸躁症與拉肚子,經中藥和針灸治療3周後改善。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病人常常會有腹脹
Thumbnail
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本文介紹了腸胃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發燒、食慾不振和脫水,以及其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和食物中毒。此外,文章還提出了治療腸胃炎的關鍵在於緩解症狀和防止脫水的方法,以及預防腸胃炎的建議。
Thumbnail
圖說:鹿港小鎮醫師張容毓院長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陳志榮教授,對抗腸病毒故事分享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鹿港小鎮診所張容毓院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她是一位視病猶親、深富愛心的小兒科醫師;同時,她也曾體會過身為家長面對腸病毒71型時,心中那股恐懼與煎熬。十多年前,台灣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母兼父職的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在當今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健康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腸胃道健康,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然而,腸胃道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整體身體狀況,包括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文將由輝雄診所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維護腸胃道健康,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胃癌等疾病。   無痛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中醫治療-腸躁症與拉肚子 1.有經病人同意分享案例。 2.為保護病人隱私,之後拍案例照片都只拍病人背影喔。 3.病人說要馬塞克XD 病人長期腸躁症與拉肚子,經中藥和針灸治療3周後改善。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病人常常會有腹脹
Thumbnail
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本文介紹了腸胃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發燒、食慾不振和脫水,以及其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和食物中毒。此外,文章還提出了治療腸胃炎的關鍵在於緩解症狀和防止脫水的方法,以及預防腸胃炎的建議。
Thumbnail
圖說:鹿港小鎮醫師張容毓院長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陳志榮教授,對抗腸病毒故事分享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鹿港小鎮診所張容毓院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她是一位視病猶親、深富愛心的小兒科醫師;同時,她也曾體會過身為家長面對腸病毒71型時,心中那股恐懼與煎熬。十多年前,台灣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母兼父職的
Thumbnail
每年秋冬都是腸胃炎的高峰期,歐醫師在最近門診中觀察到,除了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外,也開始出現家長也跟著掛號的情形。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還有很多家長對於腸胃炎的迷思,所以這次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觀念。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在當今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健康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腸胃道健康,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然而,腸胃道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整體身體狀況,包括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文將由輝雄診所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維護腸胃道健康,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胃癌等疾病。   無痛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
Thumbnail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