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電影作為第八藝術,自應有其客觀的、美學上的評判標準。然而對於一般非自學院出身的廣大觀眾而言,要以各種理論解讀或分析影像無異緣木求魚。因此這些觀眾多半也只能從自身主觀的美感經驗出發,或以劇情能否吸引觀眾,來決定一部電影是「好看」或「不好看」。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藝術電影在一般觀眾眼中往往淪為無聊沉悶的催眠曲,讀不懂自然無法品其中真味。
我也算是那廣大觀眾的其中一人,而對我來說,電影藝術之美,在它能夠帶給觀眾感動。這樣的感動可能來自於窺看劇中人的人生,如《徵婚啟事》,看著杜家家珍捧著電話,我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
或劇情與現實生活產生共鳴,如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他擅長描寫家庭成員間細膩的情感流動,往往就能讓觀眾想起自己與家人之間的互動。
又或是劇情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像《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就讓人目不轉睛(場面調度也很厲害)。
若要我說印象最深刻的電影場景,第一個想起來的永遠是《藍色大門》最後,那場孟克柔與張士豪騎著腳踏車、忽前忽後追逐的戲。或許是因為「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是我從青春期看到這部電影以來,一直縈繞不去、懸而未解的探問。 
電影帶給觀眾感動,感動則使觀賞電影產生意義,這些意義則建構了一個人的某些組成部分,而這就是電影的美。
avatar-img
2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施宏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詠晴》描寫一個即將失婚的中年男子寫實中帶著荒謬的遭遇,用帶有喜劇意味的情節安排與表演,反襯主角悲慘落魄的小小冒險。
與蚵子寮漁村紀事一樣,同樣是在Giloo這個平台觀看,也是南方影展的電影。 這部片是公共電視的一個系列其中之一,記錄臺灣司法史上發生過的眾多死刑冤案。這一集講述的是盧正的故事。
出於意外,拿到了giloo免費看電影的機會(雖然只限光源下放電影影展的12部作品)。 又出於意外,因著這張飄撇首圖的吸引而,看了這部片(其實我本來想看的是侯孝賢或王家衛)。 本來以為只是一部簡單的紀錄片,但這部簡單的紀錄片,還真的不簡單。
這是春山出版社舉辦的講座,講者是吳叡人。 因為下班晚了,我也只能風塵僕僕地邊趕路邊聽。有很多內容被路上呼嘯而過的風聲蓋過。 他講香港,是怎麼逐漸形成一個民族認同。
漢族的遷入始於鄭成功時代,福建人、廣東人尤多。到了清統治時,漢族已增至二百五十萬人。
Ways of making that mighty three-pound organ work for you instead of against you. 使這個強大、三磅重的器官為你所用而非與你對抗的方法。
《詠晴》描寫一個即將失婚的中年男子寫實中帶著荒謬的遭遇,用帶有喜劇意味的情節安排與表演,反襯主角悲慘落魄的小小冒險。
與蚵子寮漁村紀事一樣,同樣是在Giloo這個平台觀看,也是南方影展的電影。 這部片是公共電視的一個系列其中之一,記錄臺灣司法史上發生過的眾多死刑冤案。這一集講述的是盧正的故事。
出於意外,拿到了giloo免費看電影的機會(雖然只限光源下放電影影展的12部作品)。 又出於意外,因著這張飄撇首圖的吸引而,看了這部片(其實我本來想看的是侯孝賢或王家衛)。 本來以為只是一部簡單的紀錄片,但這部簡單的紀錄片,還真的不簡單。
這是春山出版社舉辦的講座,講者是吳叡人。 因為下班晚了,我也只能風塵僕僕地邊趕路邊聽。有很多內容被路上呼嘯而過的風聲蓋過。 他講香港,是怎麼逐漸形成一個民族認同。
漢族的遷入始於鄭成功時代,福建人、廣東人尤多。到了清統治時,漢族已增至二百五十萬人。
Ways of making that mighty three-pound organ work for you instead of against you. 使這個強大、三磅重的器官為你所用而非與你對抗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作者們除了對有形主題的傳遞十分有把握,對於原始情感的傳遞也不馬虎。影視作品作為能觸及聽覺與視覺的載體,能做到將某個時空、某個情緒進而是某個悸動,傳遞到觀眾的內心,完成電影的魔法。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今天我找到了為什麼我喜歡電影的原因,因為它能帶給我省思、感動。以前可能都不懂,不覺得能從電影中學到什麼,但在長大之後,就會覺得某些事物都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迷茫、痛苦的時候,就像樂樂說的:「也許這就是成長必經的過程。」簡單卻令人震撼。 我們逼自己保持樂觀,
Thumbnail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Thumbnail
透過電影製作器材的進步,單眼拍攝影像提升的魅力所在,蛋堡導演以及艾德導演表達出了他們對於電影感的體會。透過生活中抓取光影,會勾起許多回憶、味道、觸覺、感受。而這些都是影像裡故事的一部分。
Thumbnail
讀了一些朋友的推薦,許久沒踏進電影院的我不禁打破習慣,想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會使朋友說我應該會喜歡。本來以為這種電影票房應該還好而已,但假日午後幾乎滿座,使我感到微微驚詫,原來還是滿多人中意此類電影的。 先說對這部電影的觀感。朋友說的沒錯,我確實滿喜歡這部電影。這部片編導是德國人Wim Wen
Thumbnail
電影位居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等七種藝術之後,故被稱為「第八藝術」;具備戲劇性的情節,角色的扮演,特殊聲光效果,因此,深受學生之歡迎。 但欣賞電影究竟能否對大學生的初級寫作有所啟發呢?我的看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週末前夕夜晚與好友欣賞了電影《我的完美日常》,內心激起層層漣漪,直到坐在桌前的此刻仍餘波未歇。尤為震撼我的,莫過於役所廣司在電影末尾的演出,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演技」既純粹又深邃的力量
Thumbnail
在「景框之外的故事」這個平台中,希望透過與各種影像的對話,包括電影、影劇、紀錄片與人物故事,試圖譜寫出景框之外的另一種風景。若想看到投稿其他平台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B和IG:景框之外的故事。
Thumbnail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作者們除了對有形主題的傳遞十分有把握,對於原始情感的傳遞也不馬虎。影視作品作為能觸及聽覺與視覺的載體,能做到將某個時空、某個情緒進而是某個悸動,傳遞到觀眾的內心,完成電影的魔法。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今天我找到了為什麼我喜歡電影的原因,因為它能帶給我省思、感動。以前可能都不懂,不覺得能從電影中學到什麼,但在長大之後,就會覺得某些事物都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迷茫、痛苦的時候,就像樂樂說的:「也許這就是成長必經的過程。」簡單卻令人震撼。 我們逼自己保持樂觀,
Thumbnail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Thumbnail
透過電影製作器材的進步,單眼拍攝影像提升的魅力所在,蛋堡導演以及艾德導演表達出了他們對於電影感的體會。透過生活中抓取光影,會勾起許多回憶、味道、觸覺、感受。而這些都是影像裡故事的一部分。
Thumbnail
讀了一些朋友的推薦,許久沒踏進電影院的我不禁打破習慣,想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會使朋友說我應該會喜歡。本來以為這種電影票房應該還好而已,但假日午後幾乎滿座,使我感到微微驚詫,原來還是滿多人中意此類電影的。 先說對這部電影的觀感。朋友說的沒錯,我確實滿喜歡這部電影。這部片編導是德國人Wim Wen
Thumbnail
電影位居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等七種藝術之後,故被稱為「第八藝術」;具備戲劇性的情節,角色的扮演,特殊聲光效果,因此,深受學生之歡迎。 但欣賞電影究竟能否對大學生的初級寫作有所啟發呢?我的看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週末前夕夜晚與好友欣賞了電影《我的完美日常》,內心激起層層漣漪,直到坐在桌前的此刻仍餘波未歇。尤為震撼我的,莫過於役所廣司在電影末尾的演出,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演技」既純粹又深邃的力量
Thumbnail
在「景框之外的故事」這個平台中,希望透過與各種影像的對話,包括電影、影劇、紀錄片與人物故事,試圖譜寫出景框之外的另一種風景。若想看到投稿其他平台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B和IG:景框之外的故事。
Thumbnail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