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蚵子寮漁村紀事Giloo-1

2022/06/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出於意外,拿到了Giloo免費看電影的機會(雖然只限光源下放電影影展的12部作品)。
出於第二個意外,因著這張飄撇首圖的吸引,而看了這部片(其實我本來想看的是侯孝賢或王家衛)。
這樣的意外帶來的是驚喜。驚喜的是能夠看到如此扣人心弦的紀錄片;驚喜的是能夠認識蚵子寮小搖滾。我本來以為這只是一部簡單的紀錄片,但這部簡單的紀錄片,還真的不簡單。
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敘事直線進行,記錄了一群住在濱海小漁村的地方人士舉辦第一屆漁村小搖滾的動機,以及接續舉辦第二屆的過程。導演沒有使用什麼炫砲的剪接技巧,或是煽情的配樂,但其中飽含情感。
2012年,這群居住在蚵子寮這個小漁村的居民,自發性地舉辦了一場音樂祭。這些人,有的是倦鳥歸巢的異地遊子;有的是在地生活數十年的討海人,他們沒有舉辦音樂祭的相關經驗,甚至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音樂祭。但是出於對故鄉的愛這樣簡單素樸的理由,希望舉辦一個活動,保留住自己對家鄉的美好回憶,讓外地人同樣也能看見家鄉的美。他們無中生有地、一步一步地辦成了蚵子寮小搖滾這個極富特色的地方音樂祭。在那個過程中,每一個參與者看起來都「眼中有火,臉上有光」,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輝。他們都是英雄。
這部片帶給我極為巨大的情感衝擊,他們以自己的身姿與海口人獨有的堅韌,向我示範了面對人生的態度。除了投身於一項活動中的熱情令我感動外,我也為他們彼此間、他們與故鄉土地間的羈絆與牽繫而動容。其中可能也混雜了些許的羨慕,因為對我來說,像那樣的「家」或故鄉的存在是漫漶不清、甚至不曾存在的。
除了記錄了舉辦漁村小搖滾的過程,這部片背後也有許多議題值得深入探討。例如環境議題,他們自豪於家鄉的美麗沙灘,但同時也為逐漸消失的沙灘感到憂心。這讓我想起公視《我們的島》,其中有一集是紀錄嘉義布袋好美寮的長老教會牧師蔡信得,發起保護沙灘的活動。同樣是出於對家鄉的愛,蔡長老帶領著鄉親設立圍籬、種植防風固沙的植物,只希望能找回記憶中故鄉的美景。這兩群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居民,以各自的方式,為心愛的家鄉投入自己的生命與熱情。
第二個議題,則是語言與文化。在紀錄片中,較為年長的長輩幾乎是全程以臺語說話。但年紀較靠近我這一輩、較年輕一點的居民則多半夾雜華語與臺語。再下一代呢?有沒有可能臺語會完全消失?蚵子寮已經是臺語文化傳承相對穩定的地方,很多地方,尤其是北部的臺語使用與文化傳承可能已經跡近消失。
其他則像是國家機器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主辦活動的會長蔡登財就曾在紀錄片中提及蚵子寮有一些土地,因為是海軍用地而不能使用。國家機器在行使權力時,應該如何衡量人民的需求?這部分的議題同樣值得深入探究。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很多東西浮現在我心裡,只能用一點殘缺不全的文字勉強記錄下來。希望我也能夠找到、投入像他們那樣讓生命發光的事。也希望可以去蚵子寮看看,參加漁村小搖滾。
施宏儒
施宏儒
放在這裡的是一些過去、現在的,細細碎碎的低語呢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