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作為【負面性天才】-龐畢度中心致敬高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人都想當國王,不想當浮士德。
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

高達之死,英美冷感,法國熱血

英美不吝對高達施以冷言冷箭,如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都於其過世第一時間,推崇高達的早期警匪、情色類型片,對其三十年發展的艱深晦澀影像論文,可說不予置評,一片自得空白;學界或許更容易自滿於七十年代的「後現代科學」,方便以半世紀以前的「作者之死」理論,直接以「意識形態」四兩撥千金,解決高達提出所有的電影問題意識。
相對英美對高達的高姿態冷感,法國文化界對高達之死,全力動員之紀念活動,可說比如英國女王逝世的高規格,如於24小時之內,《解放報》即製作了27頁全版面報導,《世界報》製作了八頁專刊,爬梳這個鬼才導演六十多年作品,尤其全方面評價晚期高達的世界影響,在此彙整簡述如下:
  • 以影像當作思想武器】:影像即思想,蒙太奇即武器。
  • 至死不渝的文化挑臖】:從iPhone遺作,再到輔助自殺,挑戰世俗。
  • 以電影解放思想實踐】:於新資本光鮮宰制,影像如何成為革命工具?

高達惹毛所有人

法國龐畢度中心更於高達死後兩天,舉行文化界與學界的紀念活動,特別邀請到兩位曾被高達惹毛的學者,盡棄前嫌,為高達充滿爭議性的晚期作品,作出自己身在其中、卻超越個人得失的文化評價。
紀念活動第一個邀請到的講者,為法國學者帕依尼(Dominique Païni),他於擔任龐畢度中心研究部門主任時,即力邀高達舉辦大展,不僅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高達上百部全影片回顧展,更請高達製作自行發揮、大型的裝置藝術。
如此高規格、大手筆的國家級美術館美意,高達一開始欣然接受。然而以其極難搞的恐龍個性,可說把所有工作人員都惹毛,高達更與文化高層完全不對盤,於一言不合下,讓最後本名為《法國拼貼》(Collage(s) de France),展現高達天馬行空、前衛裝置的大展,於「經費總總問題」下,成為「未完成狀態」之大幅縮水展覽──《烏托邦旅程》(Voyage(s) en utopie),讓所有參與人員都感到種種遺憾。
另一個邀請到的高達專家,為安東萬·德·貝克(Antoine de Baecque),作為前《解放報》影評人、《電影筆記》前主編,曾撰寫大部頭的高達傳記,如今已成學界標準參考書籍。然他在寫書前,在偶然的機會,和高達小聲提議,是否有書寫其傳記的可能?高達連回答「不」都深感不屑,然後,一生永遠拒絕與德·貝克任何見面機會。當今高達最好、最詳盡的傳記,即在「沒有高達任何參與的狀況下完成」。

說「不」的膽量與能力

然而,學者帕依尼正是在此場合,盡棄前嫌,為高達翻案。首先,高達為這個展覽並不是傳說中的隨便應付、棄之不理,卻是有些工作狂的竭盡心力,先後製作了三個完成度非常高的模型,高達並設計了展覽的大大小小細節,然而,可能其野心太過強大,加上其個性與官方單位格格不入,高達絕大多數的想法,並未被採用,讓導演一氣之下,乾脆讓展覽一大部分,以「未完成狀態」展現。
帕依尼在此試圖破除高達備展三年不做事的謠言,而是他作了太多先端設計,有太多奇異構想,但沒有得到具體回應與適當資源,最後爆發了我們看到的結果。尤其高達作的三個模型,本身就是藝術品,最後也成為展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礙於公家機關的行政程序,這些展品最後竟都被賤價拍賣,流落他國,對帕依尼而言,這才是這場災難展覽,讓他最感遺憾的地方。
帕依尼另一個遺憾的地方,是他無法對高達說「不」,以他的知識份子身分,他對藝術家的要求,一直只有點頭說「好」。然而,與高達合作,必須有說「不」的勇氣和能力,才能讓最後的革新奇想,或許能夠得到爆炸前的實踐。

【負面性天才】

安東萬·德·貝克則更進一步說明,高達為【負面性天才】,他的思想與藝術,可能都在一種負面模式,呈現一種將文明爆破成碎片的【斷裂詩意】。也是首先以某種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任性,融合某種無論如何追尋烏托邦的韌性,高達看到我們光鮮亮麗的整個世界形象,全部都是可疑、可鄙的,被新資本主義宰制,完全敗絮其中的。高達批評的不只是百年電影史之風花雪月,而是人類千百年影像,如何被製作的機制,背後那個權力世界,那個美麗語言(謊言),那個整個文明模式。他要破壞的,永遠不只是我們樂在其中的好萊塢電影,而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語言,我們無意識背後的權力架構。

成為小丑、痴漢、白癡,以對抗身在其中的權力世界

高達以負面性創作。他看到的、批判的、創作的影像,是負面性的。人類生產億億萬萬、看似無辜的美麗影像,其背後的生產模式,其支持的權力語言,正是高達深惡痛絕的控訴對象。然而,高達的負面性創作,首先表現在自己身上,面對中產階級拘謹的形象,高達一直以身試法,最喜歡在自己電影中,化身為【暴躁小丑】、【流浪癡漢】,【執拗白癡】的自我形象,畢竟,這個花花大千世界,他不僅深陷其中,更以其公子哥出身、知識份子身分,作為長期階級受益者。高達首先要革自己的命,把自己作為最主要實驗與批判對象,以某種自我負面性,不斷對抗自己的高級中產出身,推翻自己身陷其中的知識份子象牙塔,驚見自己身為歐洲白種男性既得利益者的嘴和臉。

遠離巴黎知識份子圈,回到邊界的市民村莊

研討會談到,高達追求針對自己的負面性,達到一個程度,讓他決定永遠離開舒適圈巴黎,離開清談的美麗象牙塔,回到童年時期的邊界村莊,在他國際聲望最高的時候,於好萊塢製片對他招手之時,成為隱居鄉村,遠離菁英知識圈、光鮮電影圈的謎樣痴漢,宛如他對這個花花世界,以不惜任何代價,創造的一個適合自己的挑臖、抗議、悲喜劇角色。
研討會最後討論高達晚期作品──《電影社會主義》(Film Socialisme),因為這部傳奇電影,正是其災難龐畢度展覽的延伸,高達與公部門的對撞,奇妙產生這部電影的龐大資金,他卻在這部電影,控訴整個歐洲官僚體系,整個歐洲雖似成為社會主義理想體制,卻像是電影中那艘「宛如是迪斯奈樂園的豪華遊艇」,沉浸在金權逸樂,徜徉於觀光客眼中美麗的藍色地中海之上,完全無視其千年征戰歷史和多民族文化價值。這部電影以似完全不相干的三部分結構,預言了高達之後電影,將游移於文明批判寓言故事、破碎劇情敘事和影像論文的三種前衛形式。
整個研討會,就在一位聽眾分享其《電影社會主義》觀影經驗中結束:他發現他身旁的觀眾在念念有詞、不斷詛咒下,奪門而出,他從來沒看過「有人如此恨影像」,以當代影像的「空無性」(nullité),作為對消費社會的抗議與光鮮文明的挑臖。

【延伸閱讀】

專文一
從雅賊公子哥,到影像革命份子,高達一生如何推翻自己?
有幸於【關鍵評論網】撰寫專文,紀念法國導演高達,企圖以倒敘、跳接的形式,爬梳高達充滿爭議的抵抗人生。
1, 一個作者之死:以手機影像作為遺作,輔助自殺作為告別,以當下媒材探索影像邊界,以物質死亡辯證精神自由。
2, 一個作者之誕生:富家子出身,以竊盜為樂,表現於《斷了氣》、《法外之徒》之無良痞子,與海量借用的影像論文。
3, 巴黎毛派,惹毛所有人:公子哥革命,如何惹毛所有親友、業界、學界,和新浪潮戰友,如導演楚浮?
4, 以影像論文,和楚浮和解:高達如何在楚浮死後十年,於《電影史》懺情,將楚浮電影與巴爾札克小說價值連結?
5, 回到原初:回到新浪潮與楚浮,一起在街頭,掀起影像革命;回到新浪潮之前,在電影院,與青少年楚浮的叛逆友誼。
專文二】(以下免費分享)
高達或許對人類是失望的,這也是為何,他最終選擇於瑞士合法的「協助自殺」,結束自己的人間生命,彷彿其對世界最後的訊息。但高達卻從家犬羅西,似看到一種救贖——如同高達遺作中的囈語,那句我們能依稀聽到的話語:「若一切都無法改變,也絲毫不能改變我們的希望。」
【專文三】
【專文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4會員
223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平凡生命,相對神聖戰爭 詩的影像,相對敘事榮光 爆裂碎片,相對文本愉悅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評論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重新整理,作為向高達的致敬。
【延伸閱讀】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六個月以來,個人有幸於第一時間,主動翻譯、分析、彙整 50 篇重要媒體報導,在此摘要如下: 1,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夕,習近平與普丁宣布「無止境友誼」,歷史意義有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成為俄羅斯侵略其他主權國家的一個信心保證。 1.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根本問題:
於三十周年 120 期紀念刊中,我們可看到法國電影書寫的多代人士共襄盛舉,可看出法國電影評論界的百家爭鳴(各據山頭),各個學派的充滿張力的關係…
曾經於2007年有機會成為法國首位女總統之候選人,賀雅爾,昨天在電視台訪問時,以輕鬆的口吻,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利用「戰爭宣傳」,她有意、無意與中、俄大文宣沆瀣一氣,認為俄國砲轟烏克蘭婦科醫院,為手機時代的擺拍,指出「散播戰爭影像」,「只會阻擋和平的進程」...
看到政治菁英以人脈神技,拿到研究費五千七百萬,個人近年以公開分享模式,數萬字原創最新研究,所有研究經費和撰稿收入,為零。 1,藝術哲學:洪席耶和阿甘本最新思想,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對撞 兩位哲人最新著作,第一時間數千字導讀 兩位針鋒相對哲人,二十年思想衝擊彙整 2,連結班雅明【靈光】與電影精神性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平凡生命,相對神聖戰爭 詩的影像,相對敘事榮光 爆裂碎片,相對文本愉悅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評論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重新整理,作為向高達的致敬。
【延伸閱讀】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六個月以來,個人有幸於第一時間,主動翻譯、分析、彙整 50 篇重要媒體報導,在此摘要如下: 1,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夕,習近平與普丁宣布「無止境友誼」,歷史意義有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成為俄羅斯侵略其他主權國家的一個信心保證。 1.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根本問題:
於三十周年 120 期紀念刊中,我們可看到法國電影書寫的多代人士共襄盛舉,可看出法國電影評論界的百家爭鳴(各據山頭),各個學派的充滿張力的關係…
曾經於2007年有機會成為法國首位女總統之候選人,賀雅爾,昨天在電視台訪問時,以輕鬆的口吻,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利用「戰爭宣傳」,她有意、無意與中、俄大文宣沆瀣一氣,認為俄國砲轟烏克蘭婦科醫院,為手機時代的擺拍,指出「散播戰爭影像」,「只會阻擋和平的進程」...
看到政治菁英以人脈神技,拿到研究費五千七百萬,個人近年以公開分享模式,數萬字原創最新研究,所有研究經費和撰稿收入,為零。 1,藝術哲學:洪席耶和阿甘本最新思想,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對撞 兩位哲人最新著作,第一時間數千字導讀 兩位針鋒相對哲人,二十年思想衝擊彙整 2,連結班雅明【靈光】與電影精神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亞歷山大雖然有著偉大的抱負。隨著朝目標的邁進,他卻忘了追隨他的人的需求…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知名男藝人高一翔五年前(2019)於浙江衛視拍攝節目時意外離世,這件事故的背後竟有老玄身影? 千里馳援的術法與現場人員急救配合下,讓一度心跳停止的高一翔再次重現生機,恢復心跳的同時也終於等來了救護車。 悲劇的發生無可避免,恢復心跳的高一翔,為何步向死亡,而又是如何救贖老玄? 此時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前提:這是一篇普通高中生的閱讀心得。(這本書叫大烈) 一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胡遷是一名導演兼小說家,在2017年使用繩子自殺,享年29歲,他曾說寫作是直面生活最有利的方法,以抵擋世界的灰暗。這本書的筆法如砸碎玻璃般,直接且暴力,直接的帶入問題,暴力的讓人正視問題。故事使用第一人稱的對話來呈
Thumbnail
高更離開巴黎,離開華麗閃亮的中上流社會生活,跑到布列塔尼鄉下,跑到阿爾,最後跑到了原始的大溪地。 高更一邊想著:要不要回巴黎?還來得及。一邊卻愈跑愈遠。 他在大溪地最有名的畫之一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哲學和人生的大哉問。 從文明的框架裡出走,放棄了成為一個成功的證券經紀人、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亞歷山大雖然有著偉大的抱負。隨著朝目標的邁進,他卻忘了追隨他的人的需求…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知名男藝人高一翔五年前(2019)於浙江衛視拍攝節目時意外離世,這件事故的背後竟有老玄身影? 千里馳援的術法與現場人員急救配合下,讓一度心跳停止的高一翔再次重現生機,恢復心跳的同時也終於等來了救護車。 悲劇的發生無可避免,恢復心跳的高一翔,為何步向死亡,而又是如何救贖老玄? 此時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前提:這是一篇普通高中生的閱讀心得。(這本書叫大烈) 一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胡遷是一名導演兼小說家,在2017年使用繩子自殺,享年29歲,他曾說寫作是直面生活最有利的方法,以抵擋世界的灰暗。這本書的筆法如砸碎玻璃般,直接且暴力,直接的帶入問題,暴力的讓人正視問題。故事使用第一人稱的對話來呈
Thumbnail
高更離開巴黎,離開華麗閃亮的中上流社會生活,跑到布列塔尼鄉下,跑到阿爾,最後跑到了原始的大溪地。 高更一邊想著:要不要回巴黎?還來得及。一邊卻愈跑愈遠。 他在大溪地最有名的畫之一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哲學和人生的大哉問。 從文明的框架裡出走,放棄了成為一個成功的證券經紀人、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