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由台灣央行的簡報探索經濟近況

    美國聯準會(Fed)在台北時間22日凌晨2點宣布利率結果,將聯邦基準目標利率上調3碼,由原本的2.25%~2.5%上調到3.0%~3.25%的區間,這是近期連續第3次升息3碼,也是今年以來第5次升息,資金緊縮程度實屬罕見。
    大家第一眼都會關注的重點-三大政策利率變化
    (資料來源: 中央銀行)
    (資料來源: 中央銀行)
    各國央行為了避免與美國利差過大,導致資金快速流入美國,也都跟上這一波升息潮,而我們央行當然也不例外,在聯準會宣布升息後也緊接著在當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議,追隨聯準會的腳步,將「三大利率」分別調升半碼,因此:
    (1) 重貼現率:1.5% = 1.625%
    (2) 擔保放款融通利率:1.875% = 2%
    (3) 短期融通利率:3.75% = 3.875%
    在此,我們先對這3種常常可以看到的利率定義做一個簡單的小複習:
    重貼現率
    所謂的「貼現」,就是持有票據的人因為急需用錢,所以跑去銀行將手上的商業票據兌換成現金的動作;同樣地,銀行如果也缺錢的話,可以再將這些手上持有的票據向央行兌換成現金,這樣的動作稱為「重貼現」。當然,借錢者理應付出代價,因此票據持有人所付給銀行的利率稱為「貼現率」,而銀行付給央行的利率稱為「重貼現率」。
    擔保放款融通利率
    銀行缺錢時,將持有的政府公債、央行所發行的定期存單、央行認可的那些客戶貼現的商業票據,當作合格的擔保品,向央行借錢時,所付出的利率就稱為「擔保放款融通的利率」。
    短期融通利率
    在上方介紹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的定義時,提到如果銀行缺錢但卻有合格的擔保品作為抵押品時,就能以「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借入資金,但如果銀行並沒有足夠的合格擔保品,則必須用較高的利率向央行借錢,這樣的利率稱為「短期融通利率」。
    政策利率變化背後的重點-通膨與經濟成長
    由上方表格可知,台灣央行在今年第一季「三大利率」都上調了1碼,而第二季與第三季則都只上調半碼而已,在升息的幅度上遠不及美國。而會有這樣的現象,央行也在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中的簡報裡做出了解釋:
    第一季:
    通膨央行認為全球供應鏈瓶頸持續,原油、穀物及基本金屬等國際商品價格攀高,尤其是在俄烏衝突的影響下,將增加對通膨的影響,再加上天候因素致蔬果價格上漲,預期CPI年增率全年為2.37%、核心CPI年增率為1.93%;
    經濟成長各產業復甦力道不一致現象逐漸緩和,勞動市場已逐漸回復至去年國內疫情爆發前水準,而電子零組件出口亮麗,再加上國內防疫管制措施鬆綁與政府紓困振興措施出現成效,預測本年經濟成長率為4.05%。
    第二季:
    通膨受原油及糧食等進口成本攀升,以及天候因素等供給面影響,再加上俄烏戰爭未見緩和及中國大陸嚴格防疫封控措施,加劇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預估CPI年增率於全年上修至2.83%,核心CPI年增率上修至2.42%;
    經濟成長俄烏戰爭、供應鏈瓶頸等外部不確定性仍高,國際機構下調本年全球經濟與貿易量之成長率預測值,使國內民間投資及出口擴張力道都受到干擾,再加上國內疫情衝擊民間消費,下調本年經濟成長率至3.75%。
    第三季:
    通膨隨全球供應鏈壓力下降,國際貨運費率走低,加以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帶動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回降,且國際機構預測原油價格將自今年第2季高點回降,明年還會變成負成長,預估CPI與核心核心CPI年增率於今年全年分別為2.95%與2.52%,而明年CPI與核心核心CPI年增率將進一步分別下滑至1.88%與1.87%;
    經濟成長全球經濟走緩,衝擊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動能,近期台灣出口開始有成長趨緩的現象,此外民間投資轉趨保守,尤其大家十分關注的半導體設備進口年增率在8月轉為負值,使資本設備進口值衰退,今年經濟成長率再次被下調至3.51%,且明年還會下滑至2.90%。
    台美對通膨與經濟成長的預期差異
    由此可知,央行認為通膨增速最快的時間點或許已經過去了,但也預示經濟成長率會跟著略為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下修GDP成長率的預期,這點與美國類似,因為Fed也是調降GDP預測,今年從1.7%降為0.2%,明年也由1.7%下降至1.2%;然而,台灣通膨預期的預估卻與美國截然不同,因為美國反而是預估CPI與核心CPI年增率於今年全年分別上調至5.4%與4.5%,而明年CPI與核心CPI年增率也是被上修至2.8%與3.1%。
    (資料來源: 美國聯準會)
    因此,目前市場預期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趨緩,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為了要壓抑通膨,將不惜犧牲經濟成長趨緩的風險也要持續升息以打擊通膨,這也是為什麼聯準會雖然下調經濟成長預期,甚至也將失業率上修,但仍執意要進行數十年來罕見的高速升息了。
    最後,在央行的簡報中還有一項要點也很值得思考,那就是聯準會引用了「貝弗里奇曲線(Beveridge Curve)」。該曲線是用來描述職缺率與失業率的關係,當職缺率越高,一般而言代表缺工的情況就會越嚴重,因此失業率會越低,反之亦然,因此曲線才會呈現負斜率。
    而2020年開始美國的貝弗里奇曲線已經明顯的往右移,代表在相同的職缺率之下,失業率是比過去還高的;或者也可以說在相同的失業率之下,但職缺率卻反而是上升的,代表勞動市場中勞工與雇主之間的媒合效率不高,而目前職缺率達到歷史上的高水位且失業率非常低,代表就業市場緊俏。鮑威爾曾在會議中提到的這個概念用意是想表達在未來經濟可能趨緩的情況下,職缺率或許會略微下滑,而失業率則是略微上升,即便職缺率因為經濟惡化而快速驟降,但考量媒合效率不高的情況下,失業率要突然大增的機率也不是非常高,因此這樣給了聯準會大膽升息的理由,使鮑威爾不用太過擔憂經濟放緩的問題。
    對於股市真的很不利嗎?
    從上方可知如果趨勢不變且央行的判斷準確的話,未來的經濟情勢應該不甚理想,市場開始擔憂經濟疲軟的現象在短期內不會太快獲得改善,因此美國股市也在利率決策會議後開始下挫,導致全球其他國家的股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由央行的資料來看,截至本月21日,那斯達克指數從年初開始已經下滑28%,以科技股為重的台灣加權指數也跟著一起下挫,年初至今也大約跌了2成,因此許多人紛紛感慨營收與獲利仍持續高度成長的台積電(2330),或是明明是成長股但本益比卻遠不到10倍的聯發科(2454)股價卻一直跌跌不休。
    剛剛曾提到半導體設備進口年增率在8月轉為負值,這也反映出半導體相關的電子股表現較疲弱,其實背後未必是公司的經營績效出現問題,畢竟仍有許多企業營收與獲利仍創歷史新高,若從月營收的年增率來看也是連續多個月份出現雙位數的強勁成長。
    當許多基本面亮麗的企業股價都出現一波修正時,更不用說被視為景氣循環股的航運或面板等產業了,在K線圖上前方也是呈現一座高山,層層賣壓,偶有利多消息才有望激勵股價向上衝刺,因此較大的機率或許是需要保守看待或需要更大的耐心長期持有了。
    其實不光是台灣央行升息幅度遠不如美國大,在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政策利率也因各自不同的理由而無法過快速的升息,因此資金加速回流美國,近期才會看到歐元、日圓、英鎊或新台幣等非美貨幣兌美元出現重貶的現象。
    由於央行在簡報當中提及,外資賣股匯出資金是新台幣貶值的主因,因此可知新台幣的貶值對台股來說也是一項不利的因素,在外資回流美國的過程中,許多企業股價要大漲的難度自然就會增加,增加選股的難度,在這種艱難的時刻,在選股上就需要更加注重財報,應先觀察近幾年某些公司營收、三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與本股盈餘是否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接著再看近幾季與去年同期相較是否也是增加,並且再觀察月營收的年增率是否幾乎都是正值,或者累計月營收是否仍加速增長等等。
    5G、綠能與節能減碳或為中長期的投資方向
    儘管民間投資隨出口成長力道趨緩,但仍然有部分的產業值得我們留意。央行的簡報指出,明年5G、綠能與節能減碳等投資趨勢將延續。關於5G的部分,由於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與AT&T等都開始導入OPEN-RAN的技術,而歐洲多國與日本的龍頭電信商也有類似的計畫,使5G相關的構想不再只是概念,而是正走在實際付諸行動的道路上,而台股的啟碁(6285)、智邦(2345)、智易(3596)、中磊(5388)、明泰(3380)等網通族群就有列入觀察清單;綠能與節能減碳的問題則更是深入歐洲多國,主因為俄烏戰爭後,歐洲各國亟欲擺脫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目前卻又深受電費爆漲的痛苦,且因綠能發展程度還不足以供應自身的需求而需被迫暫時仰賴傳統化石燃料,但此必非長久之計,因此綠能也被列為國家長期重點發展規劃項目之一,期望能達成能源自給的目標,而台灣也偶有缺電問題,因此重電設備股如中興電(1513)、士電(1503)、華城(1519)、亞力(1514)、東元(1504)等或許就可以列入長期觀察的目標,等待適當的時機進場。如果以中長線來看,這些投資趨勢都算是剛性需求,台股相關標的或許仍有機會與歐美等各國的基礎建設一起成為投資題材。
    本文為個人長期研究國際總體經濟與股市的心得,並僅供參考,提及的觀點並不作為投資依據,相關標的也不涉及股價預測,建議投資人於投資前仍需多加參考各項資料並預防未知風險,才能持盈保泰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Hi~大家好ʕ◉ᴥ◉ʔ,我們是 macrodata.picture(總經圖鑑),我們主要是撰寫經濟相關的文章,並以自己繪製的圖表和大家分享經濟趨勢,期望能多多與大家相互討論、分享看法,讓我們一起探討全球財經世界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