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Life Style】劇場對社會的回應(心得感)I

身為忠實的兩廳院劇場迷,收到來自兩廳院會員的邀請,9月的某個夜晚走進戲劇院,聆聽李明璁x朱家安的藝術思辨講座。
座談中討論了3個議題,分述如下:

Q1|在民主社會,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

Q2|藝術家需要在意政治正確嗎?

Q3|在分眾時代,創作者和讀者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或者說對抗的心法?

Q1|民主時代、文化進展的時代下,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而我們期待藝術應該具備怎樣的功能?現今,是不是需要防備某些特定的藝術形式?
很值得討論、很有意思的問題,不同時代下的社會風氣影響著藝術,而藝術又影響著社會風氣。我們如何與藝術互動?藝術又如何與我們、與環境互動?
座談中,李明璁老師提及音樂史上著名的例證──莫札特,他創造許多非凡傑出的樂曲及歌劇作品,然而,多數音樂性作品供取悅宮廷貴族,當中最典型的《費加洛的婚禮》,非常媚俗、極為大眾化,就是針對宮廷貴族戲謔、嘲諷性而生,藝術的效用體現了極大的娛樂性。
長期被貴族眷養(又名豢養)內心矛盾、糾結不已的莫札特,最終不選擇當樂師,洋溢著個人的熱望及信念,回歸真實的自我,然而不受主流社會意識支持的時代,做自己,真的很難,莫札特最終因疾病年輕逝世。
甚及,明璁老師更將藝術演變之潮流比擬成箭靶,當它與社會變遷走在一起時,會扮演如同箭頭般、攻擊性角色,拉著社會向前走,形成一股推力,然藝術的本質是反叛,當它不合時宜(或者說思想浪潮背道而馳,意識型態限制社會網絡的景況下)衝突與斷裂,會產生反作用力往回走,我們更應該以同理姿態去回應這樣的狀態及心情(它=藝術懂你,能夠互相被理解、被接納),所以我們才會說藝術具有療癒自己、療癒他人的作用。
而如果以標點符號表述藝術的推進、演變、進展、與革新,我認為那會是逗號、句號、分號,相互交織並串聯在一起,具有一定存在性、存在、連續中的停頓凝視。
邊聽座談的當下,想起了劃時代的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mirror room》該作品創造透視及無限延伸的空間,反映鏡像世界中無限延伸的意涵(意即無止境地無限環環的可能性)。
起初,因作品乏人問津,為了讓更多人知曉,到美國宣傳並積極拓展人脈,盡可能認識藝術圈的廊主等相關利益關係人,只為傳播的自身的藝術觀點及其作品。後期,甚至遭到比他名聲更大的藝術家搶先一步擷取創意,挪為己用,再者,不論哪方面的領域的藝術形式,中西方國家皆由男性壓倒性的主導了一切,當時的社會對女性藝術家充滿漠視、不友善的空間。背後的孤寂感及荒涼、或許也有憤懣及失落,草間彌生都需再次重塑自我、自我重製,確實不容易。
其他飽受爭議的藝術家波伊斯,當時的思潮或文化藝術絕非現今如此多元,社會本身已設下框限,想當然拒從聲浪極高,多數人不理解,總能聽到人們議論波伊斯的作品艱澀難解,否定與批評,缺乏大眾性,承受巨大壓力的波伊斯,在經歷謾罵及鄙視之後,卻總能堅守自我,重新開始且不斷嘗試,雖然這樣總是會給不喜歡藝術參與社會議題的人,造成攻擊與批判的空間。
#反過來說,是時代扼殺了藝術家嗎?
如果說,不存在絕對的目標,存在有缺角的菱形,或者所謂永遠在變動的時刻,而這絕對是藝術的本質(或者說代名詞)。
寫到這裡,若嘗試論述藝術,他具有批判性、思考性、娛樂性、以及嘲諷性等多重面向。
並且我們的社會應該有能力(必須要!)包容這些異端、呵護異端、釋出寬容,允許並容忍這些人保有自主性,能夠不斷的實驗與嘗試。
謝謝兩廳院,藝術萬歲。
To be continu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