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Style】劇場對社會的回應(心得感)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忠實的兩廳院劇場迷,收到來自兩廳院會員的邀請,9月的某個夜晚走進戲劇院,聆聽李明璁x朱家安的藝術思辨講座。

座談中討論了3個議題,分述如下:

Q1|在民主社會,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

Q2|藝術家需要在意政治正確嗎?

Q3|在分眾時代,創作者和讀者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或者說對抗的心法?

Q1|民主時代、文化進展的時代下,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而我們期待藝術應該具備怎樣的功能?現今,是不是需要防備某些特定的藝術形式?

很值得討論、很有意思的問題,不同時代下的社會風氣影響著藝術,而藝術又影響著社會風氣。我們如何與藝術互動?藝術又如何與我們、與環境互動?

座談中,李明璁老師提及音樂史上著名的例證──莫札特,他創造許多非凡傑出的樂曲及歌劇作品,然而,多數音樂性作品供取悅宮廷貴族,當中最典型的《費加洛的婚禮》,非常媚俗、極為大眾化,就是針對宮廷貴族戲謔、嘲諷性而生,藝術的效用體現了極大的娛樂性。

長期被貴族眷養(又名豢養)內心矛盾、糾結不已的莫札特,最終不選擇當樂師,洋溢著個人的熱望及信念,回歸真實的自我,然而不受主流社會意識支持的時代,做自己,真的很難,莫札特最終因疾病年輕逝世。

甚及,明璁老師更將藝術演變之潮流比擬成箭靶,當它與社會變遷走在一起時,會扮演如同箭頭般、攻擊性角色,拉著社會向前走,形成一股推力,然藝術的本質是反叛,當它不合時宜(或者說思想浪潮背道而馳,意識型態限制社會網絡的景況下)衝突與斷裂,會產生反作用力往回走,我們更應該以同理姿態去回應這樣的狀態及心情(它=藝術懂你,能夠互相被理解、被接納),所以我們才會說藝術具有療癒自己、療癒他人的作用。

而如果以標點符號表述藝術的推進、演變、進展、與革新,我認為那會是逗號、句號、分號,相互交織並串聯在一起,具有一定存在性、存在、連續中的停頓凝視。

邊聽座談的當下,想起了劃時代的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mirror room》該作品創造透視及無限延伸的空間,反映鏡像世界中無限延伸的意涵(意即無止境地無限環環的可能性)。

起初,因作品乏人問津,為了讓更多人知曉,到美國宣傳並積極拓展人脈,盡可能認識藝術圈的廊主等相關利益關係人,只為傳播的自身的藝術觀點及其作品。後期,甚至遭到比他名聲更大的藝術家搶先一步擷取創意,挪為己用,再者,不論哪方面的領域的藝術形式,中西方國家皆由男性壓倒性的主導了一切,當時的社會對女性藝術家充滿漠視、不友善的空間。背後的孤寂感及荒涼、或許也有憤懣及失落,草間彌生都需再次重塑自我、自我重製,確實不容易。

其他飽受爭議的藝術家波伊斯,當時的思潮或文化藝術絕非現今如此多元,社會本身已設下框限,想當然拒從聲浪極高,多數人不理解,總能聽到人們議論波伊斯的作品艱澀難解,否定與批評,缺乏大眾性,承受巨大壓力的波伊斯,在經歷謾罵及鄙視之後,卻總能堅守自我,重新開始且不斷嘗試,雖然這樣總是會給不喜歡藝術參與社會議題的人,造成攻擊與批判的空間。

#反過來說,是時代扼殺了藝術家嗎?

如果說,不存在絕對的目標,存在有缺角的菱形,或者所謂永遠在變動的時刻,而這絕對是藝術的本質(或者說代名詞)。

寫到這裡,若嘗試論述藝術,他具有批判性、思考性、娛樂性、以及嘲諷性等多重面向。

並且我們的社會應該有能力(必須要!)包容這些異端、呵護異端、釋出寬容,允許並容忍這些人保有自主性,能夠不斷的實驗與嘗試。

謝謝兩廳院,藝術萬歲。

To be continu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妮可的生活紀錄的沙龍
7會員
17內容數
2025/03/13
▌我眼中的阿卡西紀錄 是透過五感之外讓意識擴展, 感受到遠比感官更深層的事物, 直達深處,反映出最真實的自我, 並且可以是個工具,指引、洞察心理, 突破某種枷鎖或困境,感到自在以後,可以以一顆平和的心抵達生命想要去的地方。 ▌阿卡西紀錄,可以知道自己的靈魂是怎麼的聲音。 比如,雀躍的、安靜沉穩
Thumbnail
2025/03/13
▌我眼中的阿卡西紀錄 是透過五感之外讓意識擴展, 感受到遠比感官更深層的事物, 直達深處,反映出最真實的自我, 並且可以是個工具,指引、洞察心理, 突破某種枷鎖或困境,感到自在以後,可以以一顆平和的心抵達生命想要去的地方。 ▌阿卡西紀錄,可以知道自己的靈魂是怎麼的聲音。 比如,雀躍的、安靜沉穩
Thumbnail
2022/11/22
【前言】 對於人造肉你有什麼想像? 藝術家以自身作為實驗,割下身體大腿的其中一部分,以肌肉細胞為基礎生產出培植肉,最後進行「吃肉」的演出,而在還沒有觀看這件作品時,雖然早已知道這件作品的展演形式,但實際看到的畫面是極具震撼力,除了訝異於培養出的培植肉比想像中的更加龐大,那種震撼的心情是源自於倫理的疑
Thumbnail
2022/11/22
【前言】 對於人造肉你有什麼想像? 藝術家以自身作為實驗,割下身體大腿的其中一部分,以肌肉細胞為基礎生產出培植肉,最後進行「吃肉」的演出,而在還沒有觀看這件作品時,雖然早已知道這件作品的展演形式,但實際看到的畫面是極具震撼力,除了訝異於培養出的培植肉比想像中的更加龐大,那種震撼的心情是源自於倫理的疑
Thumbnail
2022/08/11
若你有關(喜)注(愛)詩集,或多或少應該有聽過他 余秀華,一位出身農村、罹患腦疾的女詩人 這是外界給予她的評價。 雖然她自己不怎麼認同,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帶著一種歧視,拿掉標籤後,我們什麼都不是,只是平凡人,非常普通的那種。 - - #幾年前最愛的詩人余秀華,現在依舊如此。
Thumbnail
2022/08/11
若你有關(喜)注(愛)詩集,或多或少應該有聽過他 余秀華,一位出身農村、罹患腦疾的女詩人 這是外界給予她的評價。 雖然她自己不怎麼認同,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帶著一種歧視,拿掉標籤後,我們什麼都不是,只是平凡人,非常普通的那種。 - - #幾年前最愛的詩人余秀華,現在依舊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猜您想知道,對於當今的藝術我是否有一個系統(système),它與我同行們的系統相比是怎樣的。我有點緊張,感覺被問住了,因為我沒有什麼稱得上系統的東西,而且我對其他人的系統也不甚了解,但我所知的,都算不上什麼系統:佛洛依德式的藝術解讀、馬克思主義的解讀、符號學的解讀等等。或許,我們應該改變的是我
Thumbnail
「我猜您想知道,對於當今的藝術我是否有一個系統(système),它與我同行們的系統相比是怎樣的。我有點緊張,感覺被問住了,因為我沒有什麼稱得上系統的東西,而且我對其他人的系統也不甚了解,但我所知的,都算不上什麼系統:佛洛依德式的藝術解讀、馬克思主義的解讀、符號學的解讀等等。或許,我們應該改變的是我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3.3 藝術的困惑 幾百年後,一個東方人對自己的文明做出了質問。 在《此生:肉生覺醒》裡,蔣勳對死亡做出了反思:「儒家文化的影響,使華人的世界,極其避忌死亡。死亡的場域,沒有生者的圖像,沒有生者的容顏姿態,只有非常抽象的文字。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3.3 藝術的困惑 幾百年後,一個東方人對自己的文明做出了質問。 在《此生:肉生覺醒》裡,蔣勳對死亡做出了反思:「儒家文化的影響,使華人的世界,極其避忌死亡。死亡的場域,沒有生者的圖像,沒有生者的容顏姿態,只有非常抽象的文字。
Thumbnail
身為忠實的兩廳院劇場迷,收到來自兩廳院會員的邀請,9月的某個夜晚走進戲劇院,聆聽李明璁x朱家安的藝術思辨講座。 座談中討論了3個議題,分述如下: Q1|在民主社會,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 Q2|藝術家需要在意政治正確嗎? Q3|在分眾時代,創作者和讀者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或者說對抗的心法? Q1|民主
Thumbnail
身為忠實的兩廳院劇場迷,收到來自兩廳院會員的邀請,9月的某個夜晚走進戲劇院,聆聽李明璁x朱家安的藝術思辨講座。 座談中討論了3個議題,分述如下: Q1|在民主社會,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 Q2|藝術家需要在意政治正確嗎? Q3|在分眾時代,創作者和讀者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或者說對抗的心法? Q1|民主
Thumbnail
那麼藝術只僅僅是奢侈品嗎? 然而,藝術也可以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例如,藝術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甚至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藝術表達了思想。 藝術將思想植根於地球的物質材料,轉化為有血有肉可接觸的 - - 藝術以具體的形式表達抽象。
Thumbnail
那麼藝術只僅僅是奢侈品嗎? 然而,藝術也可以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例如,藝術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甚至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藝術表達了思想。 藝術將思想植根於地球的物質材料,轉化為有血有肉可接觸的 - - 藝術以具體的形式表達抽象。
Thumbnail
就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11日將疫情警戒提升到第二級之時,疫情斗然而來,藝文活動皆戛然而止,所有人共體時艱,以防疫為優先。時過數週,6月23日中央宣佈三級警戒三度延長至7月12日,在感謝所有醫護人員群策群力照顧國人健康、全民共同防疫的同時,也不禁讓人陷入沉思。
Thumbnail
就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11日將疫情警戒提升到第二級之時,疫情斗然而來,藝文活動皆戛然而止,所有人共體時艱,以防疫為優先。時過數週,6月23日中央宣佈三級警戒三度延長至7月12日,在感謝所有醫護人員群策群力照顧國人健康、全民共同防疫的同時,也不禁讓人陷入沉思。
Thumbnail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Thumbnail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