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我的肉:人造肉、現代科技、倫理的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對於人造肉你有什麼想像?

藝術家以自身作為實驗,割下身體大腿的其中一部分,以肌肉細胞為基礎生產出培植肉,最後進行「吃肉」的演出,而在還沒有觀看這件作品時,雖然早已知道這件作品的展演形式,但實際看到的畫面是極具震撼力,除了訝異於培養出的培植肉比想像中的更加龐大,那種震撼的心情是源自於倫理的疑慮、詭異、恐懼、與不適感。

雖然,食用人造肉,是最可以避免吃到被污染的食物的一種手段,以現今的基因工程技術也可實現培養每一個細胞與器官,得以建構完整的人類。

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對外部社會的思考與質疑,我們對吃同類相食的恐懼(本能的不信任感與排斥),以及對現代科技技術的恐懼。

【食肉文化、倫理與科學議題】

回溯過往的歷史脈絡,撇除為求生存為理由之文化大革命、朝鮮飢荒、列寧格勒圍城戰等激進衝突運動,現今在加勒比海群島、印度、非洲、美洲原住民等傳統部落仍可以看到食人文化,當地人將「食人」作為親密關係的展現、神聖的宗教儀式,可以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文化象徵意涵。

我想起國外有個既奇異又瘋狂的想法(雖然這個概念尚未實現),為了解決格子籠飼養雞的形式、糧食不足與浪費等問題,以垂直農場的形式飼養雞群,透過手術切除大腦皮層,僅保留功能較低的大腦,並且截斷頭與腳,因為失去撕裂喊叫等五感能力,毫無生氣的雞群如同懸吊一袋袋的血袋,維繫生命系統的方式是以體內嵌入的兩條管子運作,與食道相連的管子,供給營養和水分,而另一條管子則協助帶走體內廢物,這一套的設計結構,得以維繫並延續一個生命體。如果失去感知能力,這隻雞就不會對痛楚做出任何反應。

但,我們真的有權行使嗎?如果真的實現,是不是真的有足夠的權利不用為道德做出選擇?再也不用為動物的痛苦而痛苦?

藝術上與食物的連結與象徵意義

回溯藝術史與食物的關係,食物在繪畫中有不同的象徵意義。最早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洞穴上出現的壁畫,除了有果腹之意涵,也表述了對生活的熱愛;<聖經>中的葡萄代表神聖,蘋果象徵原罪,石榴意味了耶穌復活,亞當與夏娃的主題總會出現蘋果;在寫實繪畫的歷史中,食物的出現,特別是水果,與紀實攝影一樣著重真實且客觀性,並且強調空間、透視感,食物成為主角,以靜物作為再現對象登場,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最有名的莫過於Balthasar vander Ast 的〈水果籃〉,蒼蠅、蜻蜓、蝴蝶啃食水果皮,表皮上的斑點象徵歡樂的消逝,畫面的呈現直指對生命感嘆與道德訓誡的隱喻。

藝術中也不乏出現進食場景,亦可作為時代、統治階級、飲食文化之意識形態。比如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吃豆子的人>,意圖暗示了這是一種文化的權威,一種尊貴的生活形式。

當今藝術中,最著名的是那根「香蕉」,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直接以膠帶固定香蕉直接在牆上展出,後續引發新聞傳媒的報導、行為藝術等的熱議,直接挑戰觀者對藝術的理解,何謂藝術?如何詮釋藝術?藝術的本質?香蕉也可以被稱做藝術品?食物的意義、存在性、及重要性?

食物在藝術再現,勢必必須與普通食物斷裂關係,又得不斷與他們=觀眾保持對話(保有跟觀眾互動的基礎)。

【結語】

行文至此,這件作品給觀者拋擲許多疑問與質疑,也邀請大家思考這些問題:

1/如果我們具有自給自足的生產機制,我們不需要再犧牲動物維持生命,受苦生命的本身不存在道德疑慮,你/我們為什麼不這麼做?

2/吃自己、或者吃別人,會是未來食物的選項嗎?

3/假如我們也可以盤子中的那一塊肉,那麼,生而為人,我們的本質究竟為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妮可的生活紀錄的沙龍
7會員
17內容數
2025/03/13
▌我眼中的阿卡西紀錄 是透過五感之外讓意識擴展, 感受到遠比感官更深層的事物, 直達深處,反映出最真實的自我, 並且可以是個工具,指引、洞察心理, 突破某種枷鎖或困境,感到自在以後,可以以一顆平和的心抵達生命想要去的地方。 ▌阿卡西紀錄,可以知道自己的靈魂是怎麼的聲音。 比如,雀躍的、安靜沉穩
Thumbnail
2025/03/13
▌我眼中的阿卡西紀錄 是透過五感之外讓意識擴展, 感受到遠比感官更深層的事物, 直達深處,反映出最真實的自我, 並且可以是個工具,指引、洞察心理, 突破某種枷鎖或困境,感到自在以後,可以以一顆平和的心抵達生命想要去的地方。 ▌阿卡西紀錄,可以知道自己的靈魂是怎麼的聲音。 比如,雀躍的、安靜沉穩
Thumbnail
2022/09/29
身為忠實的兩廳院劇場迷,收到來自兩廳院會員的邀請,9月的某個夜晚走進戲劇院,聆聽李明璁x朱家安的藝術思辨講座。 座談中討論了3個議題,分述如下: Q1|在民主社會,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 Q2|藝術家需要在意政治正確嗎? Q3|在分眾時代,創作者和讀者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或者說對抗的心法? Q1|民主
Thumbnail
2022/09/29
身為忠實的兩廳院劇場迷,收到來自兩廳院會員的邀請,9月的某個夜晚走進戲劇院,聆聽李明璁x朱家安的藝術思辨講座。 座談中討論了3個議題,分述如下: Q1|在民主社會,藝術有助於公共討論嗎? Q2|藝術家需要在意政治正確嗎? Q3|在分眾時代,創作者和讀者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或者說對抗的心法? Q1|民主
Thumbnail
2022/08/11
若你有關(喜)注(愛)詩集,或多或少應該有聽過他 余秀華,一位出身農村、罹患腦疾的女詩人 這是外界給予她的評價。 雖然她自己不怎麼認同,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帶著一種歧視,拿掉標籤後,我們什麼都不是,只是平凡人,非常普通的那種。 - - #幾年前最愛的詩人余秀華,現在依舊如此。
Thumbnail
2022/08/11
若你有關(喜)注(愛)詩集,或多或少應該有聽過他 余秀華,一位出身農村、罹患腦疾的女詩人 這是外界給予她的評價。 雖然她自己不怎麼認同,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帶著一種歧視,拿掉標籤後,我們什麼都不是,只是平凡人,非常普通的那種。 - - #幾年前最愛的詩人余秀華,現在依舊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我們用以栽培糧食作物的現代化農業系統,也是造成地球氣候與生態系統不穩固的元凶之一。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可以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取代需大量資源的農耕與畜牧模式,並汰換我們用以將易腐壞食品運輸到全球各地所需的冷鏈(cold chain)。
Thumbnail
我們用以栽培糧食作物的現代化農業系統,也是造成地球氣候與生態系統不穩固的元凶之一。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可以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取代需大量資源的農耕與畜牧模式,並汰換我們用以將易腐壞食品運輸到全球各地所需的冷鏈(cold chain)。
Thumbnail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Thumbnail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很少讀小說,因為覺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書本是在逛茉莉二手書店時,因為購買特價書籍買二送一,為了那個送一而挑選的。也就是說,我免費得到了這本書。它非常嶄新,即使說是全新也無人懷疑,卻靜靜地躺在一本特價49元,還買二送一的區域。許是它的主題台灣人不感興趣,抑或是,不敢閱讀。 我用它作為長途車程時的消磨
Thumbnail
很少讀小說,因為覺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書本是在逛茉莉二手書店時,因為購買特價書籍買二送一,為了那個送一而挑選的。也就是說,我免費得到了這本書。它非常嶄新,即使說是全新也無人懷疑,卻靜靜地躺在一本特價49元,還買二送一的區域。許是它的主題台灣人不感興趣,抑或是,不敢閱讀。 我用它作為長途車程時的消磨
Thumbnail
【前言】 對於人造肉你有什麼想像? 藝術家以自身作為實驗,割下身體大腿的其中一部分,以肌肉細胞為基礎生產出培植肉,最後進行「吃肉」的演出,而在還沒有觀看這件作品時,雖然早已知道這件作品的展演形式,但實際看到的畫面是極具震撼力,除了訝異於培養出的培植肉比想像中的更加龐大,那種震撼的心情是源自於倫理的疑
Thumbnail
【前言】 對於人造肉你有什麼想像? 藝術家以自身作為實驗,割下身體大腿的其中一部分,以肌肉細胞為基礎生產出培植肉,最後進行「吃肉」的演出,而在還沒有觀看這件作品時,雖然早已知道這件作品的展演形式,但實際看到的畫面是極具震撼力,除了訝異於培養出的培植肉比想像中的更加龐大,那種震撼的心情是源自於倫理的疑
Thumbnail
《未來犯罪》儼然成為了「柯能堡進化論」的發表會,寓言體式演繹著人類可能發生的近未來,啃食塑膠遭母親當成怪物殺害的男孩,成了變種世代的新耶穌,主角決定拋去道德剖開他幼小的身體,在眾人面前卻發現早有人為動過手腳的痕跡,讓準備提倡新進化論的父親只能當場宣告失敗。然而,得知了「男孩臟器是自然演化而來」的主角
Thumbnail
《未來犯罪》儼然成為了「柯能堡進化論」的發表會,寓言體式演繹著人類可能發生的近未來,啃食塑膠遭母親當成怪物殺害的男孩,成了變種世代的新耶穌,主角決定拋去道德剖開他幼小的身體,在眾人面前卻發現早有人為動過手腳的痕跡,讓準備提倡新進化論的父親只能當場宣告失敗。然而,得知了「男孩臟器是自然演化而來」的主角
Thumbnail
「肉體是一頭透明的動物」,充滿哲學感的展覽名稱,一開始就啟人疑竇。又不是哈利波特的護法,哪來透明的動物?何況肉體明明看得見、摸得著,扎扎實實地存有呢。在本事藝術搬遷到關渡的首展中,我拾起放大鏡微觀「肉身」,特別是在人我互動時,究竟身體是樂器、還是兵器?是擁抱、還是對立?
Thumbnail
「肉體是一頭透明的動物」,充滿哲學感的展覽名稱,一開始就啟人疑竇。又不是哈利波特的護法,哪來透明的動物?何況肉體明明看得見、摸得著,扎扎實實地存有呢。在本事藝術搬遷到關渡的首展中,我拾起放大鏡微觀「肉身」,特別是在人我互動時,究竟身體是樂器、還是兵器?是擁抱、還是對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