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敵藝友》,藝壇版的小城畸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我既非藝術家,對繪畫藝術也沒有特別興趣,自己的繪畫能力在小學畢業後就停止發展。可我喜歡看故事,尤其從故事中去發現和了解古今大千世界是我的嗜好,那種規規矩矩的制式書籍反會叫我呵欠連連(即使是輕鬆的旅遊書亦然)。所以這本書的主題剛好滿足我的需求,就像一服見效的近代藝術史補充膠囊。

「只有遇上真正的對手,才能激發出最好的自己」,這是出現封底上的文案,明確勾勒出本書主旨。作者 Sebastian Smee 為專業藝評人,他以四對知名藝術家為目標,研究他們彼此之間相互交纏的愛恨情仇,並據此分析在各自藝術生涯中其對手於己造成何等影響,尤以作品本身為佐證。 大師們的過往生平屬於藝術史,作品的意念與手法闡述則屬於美術鑑賞,這些都不是短短一本書能詳盡解釋的,我也不敢僅讀一冊就妄言領略。只針對我覺得特別有興趣的「心裡」層面紀錄心得,這些形塑人格的 DNA 是我愛搜羅的素材。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 - 1992):

  • 只有願意冒險才能知道自己走得多遠。
  • 大膽無畏、畫風狂野,卻不喜歡模特兒在工作室裡待著,因為怕專注力受打擾。
  • 真正的友誼是承受得了兩個人鬧到想將對方扯爛的地步,甚至搬出王爾德的名言:「你殺死你所愛的」。

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 - 2011):

  • 一幅成功的繪畫始終是關於紀錄一段關係的過程。
  • 畫家是最終掌控局面的人,但是這個這個過程需要畫家和模特兒雙方在控制和退讓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消長,所以這個關係的「交易」過程是不能輕易離棄的價值。
  • 藝術的定義為「對生命癡迷」,以生命的真相為首要,勝過於美學論述,不需問自己適合在藝術中做什麼。

馬內(Édouard Manet,1832 - 1883):

  • 喜歡捕捉一種即興和自由的畫面,因為真相是變動且花招百出的,因此欣賞每個人的多變性,以及人們在各式面具下不為人知的可能性。
  • 喜愛謎本身製造出來的樂趣
  • 將現代化和城市生活視為流動、不穩定的現象。格言:「世事難料」。

竇加(Edgar Degas,1834 - 1917):

  • 嚴謹、紀律分明、認真對待手上的創作,因此藝術中最美麗的事來自於克己自律
  • 藝術必須為真理服務,必須將隱藏的真相以某種方式使其攤在陽光下,因此一張畫的形成如同預謀一場犯罪,需要耍手段、惡意和壞心眼
  • 藝術不是正正當當的戀愛,最終目的不是結婚,而是強暴

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 - 1954):

  • 總是提升自己對抗混亂
  • 相信藝術家的人格確立來自於他所克服的困境
  • 知道如何占有人們的注意力,讓人們相信自己是唯一重要的。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 - 1973):

  • 在不協調之下蓬勃發展,歡迎碰撞和衝突
  • 從不會直接採納一項令他感興趣的事物或某個影響,他總是加以複雜化
  • 大膽「借用」並「共享」馬諦斯的創意,卻如施展煙火表演般,把各種元素濃縮成更為純然的反對力量

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 - 1997):

  • 持續不斷捨下或扯碎自己的天賦才能
  • 作品中的「不確定性或模糊性」是藝術家本身勇敢「壓抑自己技能」的結果。
  • 切除、毀壞、拍打的方式,表現出那些非常強烈的筆觸。

波拉克(Jackson Pollock,1912 - 1956):

  • 找到方法繞開或克服自身明顯缺點
  • 成功會在某個靈感閃現的時刻來到,靠的是直覺而不是堅持慎重的計畫。因此不尊重規則,樂於以毫無戒備的遊戲精神去創造新規則。
  • 唯有真正身在畫中創作,才能在經過某種「變熟悉」的過程後,看到自己剛剛所經歷的一切,而不期待任何人的認可。

這四組藝術家,總是一位較年長、較資深(但不一定較早成名),另一位則是後來追上,再逼得前者超群越輩。不一定是同行相忌、文人相輕,甚至彼此性格也說不上多麼南轅北轍,應該說藝術家多少都有點桀驁不遜,是吧?反而更多是由愛生恨,或距離太近反生嫌隙。聽起來有沒有很像情人之間的老症頭?其實親朋好友之間也一樣,君不見所謂閨蜜即「男友歸 me」嗎?

所以,除了欣賞一本高水平的現代藝術史與藝術欣賞的入門書之外,你也可以把它讀成厚黑學與異人誌,只是場景移到了 19、20 世紀的藝壇。實乃中文書市罕見奇書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意思哦,找來讀讀,感謝推薦
avatar-img
小白的窩的沙龍
71會員
262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小白的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3/19
2025/03/1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藝術史大家貢不里西在《藝術的故事》說: 「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 藝術的美,藝術的善,藝術的質樸與真摯, 往往可以在許多地方提醒我們:藝術與我們同在。
Thumbnail
藝術史大家貢不里西在《藝術的故事》說: 「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 藝術的美,藝術的善,藝術的質樸與真摯, 往往可以在許多地方提醒我們:藝術與我們同在。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藝術家之死》看上去是在談論藝術家的「死」,但每一章節都是在談論藝術家該如何「生」。因此,如果你渴望踏入藝術領域,卻又對這塊領域感到徬徨、陌生或好奇的話,這將會是一本非常值得參考的書,值得你看清現實,並且對現實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藝術家之死》看上去是在談論藝術家的「死」,但每一章節都是在談論藝術家該如何「生」。因此,如果你渴望踏入藝術領域,卻又對這塊領域感到徬徨、陌生或好奇的話,這將會是一本非常值得參考的書,值得你看清現實,並且對現實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藝術投資沒有錯,但「藝術」一定在「投資」之前,為了投資買藝術品,將只能永遠被藝術擋在門外。
Thumbnail
★藝術投資沒有錯,但「藝術」一定在「投資」之前,為了投資買藝術品,將只能永遠被藝術擋在門外。
Thumbnail
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 02.《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03.《蒙太奇的微笑:城市影像/空間/跨領域》 04.《帝國的眼睛:林惺嶽藝術評論及學術文集》 05.《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藝術史到當代評論】 ​
Thumbnail
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 02.《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03.《蒙太奇的微笑:城市影像/空間/跨領域》 04.《帝國的眼睛:林惺嶽藝術評論及學術文集》 05.《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藝術史到當代評論】 ​
Thumbnail
自從有了google,鍵盤學位證書人人有,所以專家都不值錢了,各式各樣的翻案與經典顛覆層出不窮。 但其實這種以流行語包裝的「重新詮釋」,討好取巧之餘,有些不做足功課的自圓其說反而只是混淆,並且取代了原本對於學問的不刊之論。究竟這是橫空出世的個人之言?或者是苦心造詣的曠論呢?
Thumbnail
自從有了google,鍵盤學位證書人人有,所以專家都不值錢了,各式各樣的翻案與經典顛覆層出不窮。 但其實這種以流行語包裝的「重新詮釋」,討好取巧之餘,有些不做足功課的自圓其說反而只是混淆,並且取代了原本對於學問的不刊之論。究竟這是橫空出世的個人之言?或者是苦心造詣的曠論呢?
Thumbnail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Thumbnail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Thumbnail
最後一組藝術家是波拉克(1912年-1956年)與德庫寧(1904年-1997年),德庫寧在荷蘭鹿特丹出生,曾上過美術學校,從他早期的速記能看出他的素描畫非常精細,在他決定在美國生活後,極力拋棄自己的學院派畫技,這對一位畫工精細的畫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兩位藝術家的出生背景相當不同...
Thumbnail
最後一組藝術家是波拉克(1912年-1956年)與德庫寧(1904年-1997年),德庫寧在荷蘭鹿特丹出生,曾上過美術學校,從他早期的速記能看出他的素描畫非常精細,在他決定在美國生活後,極力拋棄自己的學院派畫技,這對一位畫工精細的畫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兩位藝術家的出生背景相當不同...
Thumbnail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所謂的「生態圈」就是這樣的,女人為難女人、同行才能為難同行。各行各業如此,但沒想到,創作者之間的相輕就算了,對藝術愛好和品味有所不同的這些「買家」,竟然也會出現彼此互相看不順眼的情況。
Thumbnail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所謂的「生態圈」就是這樣的,女人為難女人、同行才能為難同行。各行各業如此,但沒想到,創作者之間的相輕就算了,對藝術愛好和品味有所不同的這些「買家」,竟然也會出現彼此互相看不順眼的情況。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Thumbnail
影集《藝術家對決》從生平、個性到爭論事件的還原描述,使人可從新的視角去探究這些耳熟能詳的藝術歷史。我們忽略的、習以為常的不見得即是真實的,它藉由多方研究家的爭論和解析,拼湊出豐具知識且引人入勝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影集《藝術家對決》從生平、個性到爭論事件的還原描述,使人可從新的視角去探究這些耳熟能詳的藝術歷史。我們忽略的、習以為常的不見得即是真實的,它藉由多方研究家的爭論和解析,拼湊出豐具知識且引人入勝的藝術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