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004/觀念/交易的加法與減法


  交易,在學習的路上,一開始是加法,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了解規則,尋找適合自己的商品。
  把自己能交易的時間、資金、自己的期望等,做為篩選的條件,要以自己為出發點,去了解、學習每個商品不同的特性,選對商品,交易的路上會輕鬆很多。
   如果沒有後顧之憂,甚至可以用小錢或虛擬資金到各商品試試,波動、特性、規則,都會造就出不同的交易行為,一定有適合自己的商品。
  網路打開,滿坑滿谷的策略與技巧,其中也充斥著各種課程、雜訊(註1),甚至詐騙。
  看似很多秘密,但如果你願意花時間了解自己,願意花時間運用網路的力量,花時間歸納、導正、刪除,你可以省去很大很大的麻煩。
  這麻煩不只是金錢上的花費,更重要的習慣的養成,錯誤的學習來源,會染上很多錯誤的惡習(註2)。
  尤其隨著年紀的增長,這點會越來越難改,從事這行以來,遇到很多人來問問題,能成功扭轉錯誤觀念或習慣的,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不是說絕對,但我遇到的年長者,大多總有莫名的堅持。
  在資訊發的現今,交易早就沒什麼秘密,隨便搜個關鍵字,便會得到一大堆資訊。唯一的困難,就是沒辦法分辨資訊是否正確,是否為自己所期望的資訊。但這本來就是學習的必經之路。
  每次吸收到新的知識,請抱著懷疑的心。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尋找適合自己的商品、尋找自己的交易信仰、判斷自己的交易屬性。

  再來是減法,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談論「心態」,更有一堆談論「心態」的文章、影片,其實都歸咎於過度學習,當確立目標後,你必須開始忘記不需要的東西。
  我們冷靜思考一下,極大部分的「心態」問題,不就是「不甘心認輸」,剩的就是「急」、「賭」。
  很多人連什麼是「認錯」都不懂,那什麼叫不甘心認錯?
  廣告、教學都會提到理性交易,這個理性,便是指「邏輯」,什麼是邏輯?去除掉情緒,想想你進場理由是什麼?想想「因為、所以」、「如果、那麼」,想想你相信什麼?想想你所訂下的規則。
  在這個過程中,請回歸自己交易的根本。慢慢去除與決策無關、多餘的知識、資訊、技巧,暫時避開不必要的新知。
  Google跳出交易神人的開課?我不需要,跳過。
  Youtube跳出談論總經的影片?我不需要,跳過。
  Instagram跳出價值投資的廣告?我不需要,跳過。
  Facebook跳出技術分析的教學?哦,可以看一下,思考一下,跟我的交易理念不同,關掉。
  不需要的,請不要因為好奇心而點開,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路歪了,你會付出很多代價,這些東西不是不能看,而是在不夠穩定的情況下,不要打開。當有足夠的能力,資金開始增加,想減少主商品的配置,想分散風險後,才能慢慢回到交易的加法。
  當了解自己的交易屬性,可以分辨自己需要哪些資訊、工具,就可以閉上眼睛,關起耳朵,專注在自己的交易上。
  接下來,就算還是虧錢,最重要的是「自己懂自己在做什麼。」,知道錯誤在哪裡。虧損本來就是交易的一部份,那就是你猜錯的那一部分,你必須接納它,控制它。
  學習過程中,如果迷惘,請好好回來看看這篇文,交易跟人生一樣,總有高有低,尤其是專職交易者,低潮會不斷地來襲,但只要有所信仰,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導向正軌上的。

(註1)這裡的雜訊是指「不適合自己」的知識。
(註2)「不適合自己」的習慣。


  最後,筆者所有文章皆出自於興趣,全部免費分享,若須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來信告知。如果覺得內容有幫助、有希望我聊的主題或問題,亦或是商業合作,歡迎直接來信。
請將相關資訊、問題mail至以下信箱:TraderInTheFlow@gmail.com
歡迎直接贊助或抖內(Donate):
將來銀行 823
帳號 8869 2724 0638 16
  完成抖內(Donate)後,請在信中說明及抖內(Donate)相關資訊。所有抖內(Donate)者,「盡量」會給予有優先回覆權,只有一個前提,「要我有時間」。若問題脫離範疇,我有權利不回答。

強調:本人除方格子及Facebook粉絲團外目前沒有任何群組、社團。更沒有帶單,沒有推薦任何交易標的。所有文章內容、標的、分析資訊皆僅用於教學用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專職交易邁入第十年, 只是想找個地方記錄自己的交易歷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