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誤解二十四節氣只是農耕工作的曆法

24節氣黃經度數及時間
24節氣黃經度數及時間

看 大雪、冬至,太陽躔何宮位就知24節與氣的位置。如下二圖:

24節與氣的位置
相信大家都聽過二十四節氣,但又有幾多人知道這些名詞的來源呢?
一般大眾眼中的節氣,不外乎是通勝(書)裡的一部份。有些字很複雜,又不太看得明白的一些詞語。
較為年長一點的,或者有務農經驗的,可能會說二十四節氣是用來計劃農耕工作的曆法。但其原理為何,卻又未必說得明白。

1:二十四節氣是陰曆一部份

很多人以為中國傳統農曆是陰曆,而農曆曆書裡有印有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於是,人們便以為二十四節氣是陰曆的一部份。其實,這兩個假設都是錯的。
【陰曆】,是以月亮週期為基礎的曆法;而【陽曆】,則是以太陽週期為本。
農曆有太陽週期的成份,所以不是純陰曆。【而二十四節氣,就更加是純正的陽曆系統】。
比對幾年的通勝,你會發現二十四節氣的日期都大同小異,一般相差不超過一日。例如我們常說「冬大過年」,吃冬至飯是年末一項重要的家庭活動。
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於每年公曆12月21或22日,年年如是。
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時約365日,即是一年。但從地球的主觀角度看,則是太陽在圍繞地球轉動(情況一如人坐在車上看窗外風景,本來是車在動,但車上人卻以為是景物在動)。太陽這樣子繞地球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當然亦需時一年。
古人把這一年週期分成二十四份,每份大約為15天多一丁點(24乘以15等於360,非常接近一個公曆年365日),每份為一個節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約30天,正好接近兩個節氣的長度。明白這些算式,你就會明白,為甚麼二十四節氣,每年都於大致一樣的公曆日期出現。
【二十四節氣所代表的明顯是太陽週期】。所以,把二十四節氣看成陰曆的一部份,是誤解了二十四節氣的原理。
所謂廿四節氣,當中是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的統稱。例如「立春」是節氣,而緊接住的「雨水」就是中氣,兩者一定梅花間竹地出現。
不過,一般人提到它們時都不會那麼仔細地分辨為「節氣」還是「中氣」。在本文我們也一律稱為「節氣」好了。

2:西洋12星座為例,背後的原理就是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都是中文,有些字還不常見,例如「驚蟄」。二十四節氣又怎會不是中國獨有?
說以上二十四個節氣是中國獨有,也不能說是錯;但如果說節氣的概念是中國獨有,這就大錯特錯了。就拿坊間常見的西洋12星座為例,背後的原理就是節氣。
12星座的分界,是按太陽在黃經行進的位置而定。黃經360度,除以12,就是30度。太陽每走過30度換一個星座,此所以坊間常說的12星座,其實應該叫做太陽星座。
而每一個星座的起點和終點,正好就是中氣之間的交界!
例如白羊座由黃經0度開始,直到黃經30度轉入金牛座。而太陽走到黃經0度就是春分,而走到黃經30度則是穀雨。
換個說法,踏入春分那一刻同時亦是白羊座的開始,春分至穀雨前出世的人,就是所謂白羊座的人了。
這是巧合嗎?當然不是。太陽是太陽系的能量泉源,太陽的光和熱在不同角度射向地球,自然對地球萬物有影響。此所以中西星學和曆法都緊扣太陽週期,連節氣與星座的分界都一致。

3:二十四節氣只是迷信產物,並不科學

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11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既然稱得上是「文化遺產」,難道二十四節氣真的只是一種風俗遺物?
此言差矣。
其實,節氣與天文關連甚大。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天,日夜時間均等(即所謂晝夜均等);夏至和冬至,則分別是日照時間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夏至過後,一天之中的日照時間開始減少;冬至過後,一天之中的日照時間則開始增加。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原來,在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就在赤道之上。及後,太陽的直射點會逐漸向北移,北半球地區因而得到更長的日照時間。
這個現象一直維持到夏至,此時太陽直射點會落在北回歸線。這一天以後,太陽直射點重新往南移,所以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又會慢慢縮短。
(圖片源自Patricka)
一直到秋分,太陽又回到赤道,故此這天和春分一樣都是晝夜均等。及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直到冬至那一天到達南回歸線。因為太陽直射點跑到老遠的南半球,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就會縮短。冬至過後,太陽又開始北移。
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裡的二分、二至,其實反映太陽光的照射角度。這個日照變化的循環週期,源自地球的自轉軸和公轉軌道面的交角。
古人找到這四個時間點,再進一步分出四立和其他節氣點,用來細分一年的時間。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其實絕對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用來描述太陽與地球運動的時間坐標,十分科學!
術數家於算命時採用節氣,其實亦是考慮能量在一年之中不同時間的消長變化。以算八字為例,月份的分界就在節氣,例如立春後至驚蟄前為寅月。出生時的節氣不同,即使八字完全一樣,命運亦不會完全一樣。
同理,西洋占星亦需考慮太陽所在位置。雖然西洋占星師以12星座為座標,但如上面所述,此12星座的位置與節氣亦有關聯。
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關乎地球萬物怎樣接收太陽的能量,自然亦用於計算人命枯榮。中、西命理皆重視節氣所反映的太陽能量,是理所當然。
有人說,二十四節氣的用途只限農業和命理,皆因太陽能量只對生物有影響。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由於中國傳統農曆是陰曆,而農曆曆書裡有印有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很多人便以為二十四節氣是陰曆的一部份。其實,這兩個假設都是錯的。
要知道為甚麼,要先了解節氣的原理。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時約365日,即是一年。但從地球的主觀角度看,則是太陽在圍繞地球轉動。太陽這樣子繞地球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當然亦需時一年。
古人把這一年週期分成二十四份,每份大約為15天多一丁點(24乘以15等於360,非常接近一個公曆年365日),每份為一個節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約30天,正好接近兩個節氣的長度。明白這些算式,你就會明白,為甚麼二十四節氣,每年出現於大致相同的公曆日。例如我們常說「冬大過年」,吃冬至飯是年末一項重要的家庭活動。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於每年公曆12月21或22日,年年如是。
說回曆法。陰曆,是以月亮週期為基礎的曆法(太陰便是月亮);而陽曆,則以太陽週期為本。二十四節氣反映太陽在圍繞地球出現的軌道上的位置,所代表的明顯是太陽週期。所以,把二十四節氣看成陰曆的一部份,是誤解了二十四節氣的原理。
順帶一提,農曆不是純陰曆,當中有陰曆元素,亦有太陽的成份,是有陰陽兩種元素的曆法。
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都是中文,有些字還不常見,例如「驚蟄」。二十四節氣又怎會不是中國獨有?
說二十四個節氣的中文名字獨見於中華文化,不能說是錯;但如果說節氣的概念是只此一家,這就大錯特錯了。就拿坊間常見的西洋12星座為例,背後的原理就和節氣異曲同工。
12星座的分界,是按太陽繞地球出現的行進軌跡的位置而定。把軌跡分為360份,再除以12,就是30度為一份,太陽每走過30度便換一個星座。
(圖片來自網路)
有趣的是,每一個星座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節氣的日子!例如白羊座由0度開始,直到30度轉入金牛座。而太陽走到0度就是春分,而走到30度則是穀雨。換個說法,踏入春分那一刻同時亦是白羊座的開始,春分至穀雨前出世的人,就是所謂白羊座的人了。
這是巧合嗎?當然不是。太陽是太陽系的能量泉源,太陽的光和熱在不同角度射向地球,自然對地球萬物有影響。此所以中西星學和曆法都緊扣太陽週期,連節氣與星座的分界都一致。
3:二十四節氣只是迷信風俗
最後一種要探討的說法,是二十四節氣到底是不是迷信風俗。節氣日期收錄於通勝(通書),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於2016年確認節氣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既然稱得上是「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傳統文化吧?甚至有人覺得根本便是迷信風俗。
從之前兩點的解說,看倌不難發現,節氣與天文關連甚大。原來,在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就在赤道之上。及後,太陽的直射點會逐漸向北移,北半球地區因而得到更長的日照時間。
這個現象一直維持到夏至,此時太陽直射點會落在北回歸線。這一天以後,太陽直射點重新往南移,所以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又會慢慢縮短。
一直到秋分,太陽又回到赤道,故此這天和春分一樣都是晝夜均等。及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直到冬至那一天到達南回歸線。因為太陽直射點跑到老遠的南半球,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就會縮短。冬至過後,太陽又開始北移。
(網上圖片,源自北回歸線太陽館)
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裡的二分、二至,其實反映太陽光的照射角度。這個日照變化的循環週期,源自地球的自轉軸和公轉軌道面的交角。
古人找到這四個時間點,再進一步分出四立和其他節氣點,用來細分一年的時間。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其實絕對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用來描述太陽與地球運動的時間坐標,是有其根據,絕非迷信!
太陽的行進軌跡見於節氣,而節氣亦反映日照時間的長短。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天,日夜時間均等;當太陽直射地球的一點來到南北兩個極端,即冬至和夏至兩天,日照時間長度亦變成極端,即是日照時間最短和最長的時候。
總結,二十四節氣不是陰曆,不是中華文化才有,亦不是迷信。二十四節氣源於天象,反映地球上的自然變化。
掃描QR可聯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