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是好奇,為什麼清明節的日期有時是4/5,有時是4/4?當我問起這個問題,大人總是要我不要問那麼多;但我不喜歡這樣,今天就要來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清明節是基於24節氣設立的,即清明開始的那天,也就是太陽抵達黃經15度的那一天,如果某年太陽在4/4到達黃經15度,那麼該年的清明節就在4/4,如果另一年太陽在4/5到達黃經15度,那該年的清明節就是4/5。
由於國曆本就是一種陽曆,是基於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設立的,因此與同樣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定義的24節氣高度吻合,所以清明節基本不是4/4就是4/5,但為什麼還是會有偏差呢?
24節氣走完一輪代表太陽(從地球上看起來)繞行黃道一圈,稱為一回歸年,約365又1/4天左右,所以國曆採取平年365天閏年366天的方式來配合回歸年,由於平年略短於回歸年,閏年略長於回歸年,使得4/5這天有時被推遲到清明的隔日,有時剛好出現在清明當天,因此就會看到清明節的日期每年不太一樣。
其實所有的節氣都會出現這個現象,當然與12個中氣對的上的黃道十二宮也是一樣,所以為什麼常常看到不同書上寫的星座日期有偏差,因為每年的星座日期其實都是不太一樣的,存在約1~3天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