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學寫作的那些事:如何用文字駕馭繁瑣的科學知識?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科學散文的表現形式多變,其中美國醫學作家柏頓・盧薛 (Berton Rouech)以「偵探小說」的方式為人所知。圖/bluebudgie@pixabay
前科學生涯 (Science Careers) 雜誌編輯吉姆・奧斯丁(Jim Austin) 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鼓勵科學家轉行寫作。他說,科學家已經具備了閱讀和理解科學文獻的能力,至於寫作嘛,大家都多少會一點。全職作家不僅工作時間自由,又能兼顧生活與家庭,還不受地域限制,多好!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你心裡可能還是會想:「這聽起來很不靠譜啊……」
——你的直覺沒錯。這其實只是開篇的小幽默,奧斯丁在後續文章中明白地指出科學寫作並不像大家以為的那般容易:正如其他寫作類別一樣,科學寫作也需要長期磨練,需要專注、決心、勇氣、甚至天份,而且競爭激烈。對於受過科學訓練的人來說,門檻也許稍低一些,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弄懂要寫的內容,並且能獨立進行科學項目的調研。儘管如此,寫作者仍然需要持續研讀最新論文,參與學術研會,不斷自我訓練,跟上科技發展最前沿的腳步。
當然,以上嚴格標準是針對以科學寫作為職業目標者;一般的科學研究隨筆、科普短文也並非高不可攀,其實只要有興趣、並且掌握基本原則,中學生就可以開始練習寫了。

科學寫作:就從身旁的電器開始吧!

「寫作是付諸文字的思維。只要你想得清楚,就能寫得清楚。」——威廉・津瑟
可以先從最簡單的練習開始,例如描述一樣家電用品是如何運作的,透過書寫的過程,把已經知道的整團概念整理成清晰的邏輯演繹。中途如果遇到模糊不清的部分時,可以翻閱電器說明書、問人、或者上網查,務必弄清楚了再繼續寫。盡量採用線性敘述,一句接著一句、每一句都往前拓展一步,然後一路走下去,如此一來再複雜的電器也難不倒你。
習慣創意文學的人,要特別留意避免寫出雕飾華麗的句子或晦澀的隱喻,虛實交錯會擾亂讀者的理解過程,直接而淺白則有助於專注。反覆練習,直到你能自然運用這種筆法,即可進入下一階段——科學散文。
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目標讀者」分析。為了抓準內容的難度與風格,下筆之前要先揣摩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者吸收知識的能力,如果目標讀者是普羅大眾,實務上可以將難度設定在高中三年級左右,高三學生經過將近六年的中學自然科教育,大致能掌握科學領域中的基礎詞彙,寫作者不用一邊介紹最新的天文發現,還要一邊忙著解釋什麼是萬有引力和大氣壓力。
初寫者常常把讀者想像成不懂事的小孩,而不經意用上高姿態說話,這種語氣很容易令人感到厭煩,誰喜歡聽長輩說個沒完呢?不論內容如何簡化,千萬不可以輕視讀者,要把他們預設為跟你一樣擁有聰明而好奇的心靈,如此寫來才能真誠而有趣。

現在,你正準備好要開始寫一篇科學散文

散文與論文最大的不同在於文學性,也就是對於細節的處理方式。學術論文發展至今已經形成固定格式,所呈現的內容過度簡化了研究者在實驗中的摸索歷程,以致於有許多重要訊息難以被表現出來,使讀者誤以為從提問、假設、 實驗到得出結果的方向總是必然,而高估其研究結果,或是忽略某些會干擾結果的外在變因。
巧的是那些被捨棄的細節恰恰是科普作家最感興趣的部分——錯誤、糾結、困境與掙扎,這之中所揭示的是科學真相在複雜世界中更完整的脈絡。因此高明的科普文章有時候比正式論⽂文更有價值,畢竟真實世界本來就是一張張相互交織的網。
再大的知識,都得從一個狹窄的事實寫起,不要第一句話就把人趕跑。這個狹窄的事實必定是讀者已經知道的,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現象或體驗,最好跟⼈人有關,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另一個人,這麼一來就有了說故事的元素,以推動故事前進的技巧把整個來龍去脈鋪展開來。
美國醫學作家柏頓・盧薛 (Berton Rouech) 就擅長以偵探小說的手法寫艱深的醫學知識,他的故事通常從某個人患了了不知名的病開始,循線追蹤神秘病因,最終真相大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一篇文章的開頭:
“1944年年9月25日,星期一早上大約8點鐘,一位衣衫襤褸、漫無目的的好人倒在了哈德遜車站附近的人行道上。一定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他,但他獨自躺在那裡好幾分鐘,神智不清。他由於腹部痙攣而蜷縮者身子,痛苦地發出嘔吐聲。
之後一名警察出現了,若不是彎腰仔細打量這位老人,警察還以為意碰上一個醉漢。大早上在這個區域遇見醉倒的離浪漢是常事。但是他的這個想法並沒有持續,這位老人的鼻子、嘴唇、耳朵還有手指都是天藍色的。”——摘錄自《醫學神探・十一個藍人》
一個尋常的日子,出現一件不尋常的事——變成藍色的人,盧薛運用敘事的懸疑性技巧,在文章一開始就緊緊吸引住讀者,之後故事要再講下去就不是難事了。
另外有些作家會以第一人稱描述的手法撰寫文章、讓自己親自參與其中,例如科學記者喬許.佛爾(Joshua  Foer)在2012年出版的《記憶人人hold得住:從平凡人到記憶冠軍的真實故事》這本書,即以他自己參加記憶大賽奪得冠軍的真實故事為主軸,帶領讀者探究人類大腦的記憶之謎。
科學記者喬許.佛爾 (Joshua  Foer)則是擅長以第一人稱描述,引人入勝。圖/By Christopher Michel @flickr
許多精神醫學方面的科普著作也都以親身經歷寫成,像是英國作家大衛·亞當 (David  Adam)《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自救指南》、美國作家史考特.史塔索(Scott Stossel)《我的焦慮歲月》等, 兩本故事的精彩程度都不輸小說。
親身經歷的書寫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但是也不能只單純地放任自己的情感,還是要有所節制、維持理性風度。人的回憶會隨時間而扭曲,有些忽略了、有些放大了、有些甚至記錯,以第一人稱寫作尤其容易被影響,所以需要謹慎評估記憶材料的忠實性。

資料收集很重要

我試著講述能讓人們從甲地到乙地的故事,我不是指故事要有頭有尾,而是指讓他們可以瞭解某個主題。——喬許.佛爾
即使是單篇散文,也要幫助讀者在認知上前進,哪怕只是一小步,這也是科學寫作最重要的任務。當甲地到乙地所跨越的距離遙遠時,作者需要調度更多資源,首先會面臨的就是大量的文獻。目前科學界最普及的語言仍是英語,最新的研究報告都是用英語寫成的,科學作家必須能獨立閱讀英文,甚至以英文說、寫,才能順利展開調研工作。就拿我寫這篇小文章為例,如果只看中文,那材料真是太少了。
閱讀文獻之外,長篇著作也經常涉及訪談,或與相關機構的聯繫,這些工作都必須在寫作之前規劃妥當。資料收集得越豐富,寫作時越能更好地發揮,然而時間和預算都有限制,不能無止盡發散,從收集資料到內容撰寫都要收斂範圍,一方面節省精力,另方面則有助於聚焦主題,把那些互搶風頭的精彩片段留給下一本書吧!

科學寫作,不是現在才出現的

當你終於進入科學寫作的疆界,正從山腳下一路摸索往上爬,也許你會想看看這片土地的歷史全景,在連綿起伏的地勢中尋找前人留下的山峰與低谷。
科學給人一種創新和未來感,讓人理所當然地以為科學寫作是屬於現代世界的活動;但事實上,這是一派歷時悠久、高度成熟的文體。科學寫作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三世紀的希臘文化,當時人類掌握的科學知識還不多,所以科學著作的目標讀者是所有識字的人——雖然可能也沒幾個,但凡只要是能識字的人,都應該能讀懂歐幾里得所寫的《幾何原本》,不需要特別去想「普及」這件事。
1660年英國皇家學會在啓蒙運動的核心之地——倫敦成立,當時人類所累積的科學知識已經相當豐富了,但在皇家學會裡的科學家們仍不滿足於此、盡可能的想辦法理解有關於自然萬物的「所有」知識;包含羅伯特・波以耳 (Robert Boyle)、艾薩克・牛頓 (Isaac Newton)等等。為了幫助科學家們彼此交流,皇家學會鼓勵他們將研究結果以較為淺顯易懂的方式寫出來,發表於學會期刊(這份期刊一直延續至今)。科學寫作在這一階段的普及目標是不分領域、所有受過訓練的科學家。
英國皇家學會成為科學寫作在啟蒙時期的重要推手,鼓勵學著們將研究結果以較為淺顯易易懂的方式寫出來。圖/@wikimedia
二次大戰前後,美國主流雜誌開始出現以描述自然或科學內容為主體的散文,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 的第一本書《海風之下》出版於1941年,以極富文學技巧的敘事風格描寫海洋生物活動。而後在美國新聞潮流影響下,科學寫作逐漸向報導文學靠近,積極關注社會議題,甚至影響經濟與政治決策,卡森的最後著作《寂靜的春天》亦為代表作品之一。
十九世紀末,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 (Jean-Henri Casimir Fabre) 前後耗費四十多年寫出巨作《昆蟲記》,一共十冊,直到今天都還是科普類的暢銷書,啓發無數人對自然與昆蟲的熱愛。
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人類所發現的科學知識已如宇宙般浩瀚,再聰明的人也難以一己之力悠遊其中,我們比任何時代都需要優秀的科普作家來為我們轉述、解讀萬物。此外,教育的普及也讓人們更習慣、也更期望以科學的視野觀看世界,我們想知道大腦如何運作影響情緒、病毒感染的機制是什麼、氣候變遷的原因和後果,還有社會現象背後的統計數據等等。
科學觸角已經進入幾乎所有非虛構主題,不論你寫什麼,都無法避免引用科學知識,採用科學邏輯與方法進行推論,更要有本事不落入偽科學的陷阱。科學逐漸成為所有非虛構作者必備的素養,這種素養還包括對科學侷限的認知。以「生命」這一主題為例,除了生物學上的探索外,我們還需要兼及哲學、宗教、人類學等多方面的理解,才能更接近真實全貌。科學知識幫助我們解讀複雜的世界,但也絕不是全部。
延伸閱讀:
  • 瑞秋.卡森 《海風之下》、法布爾《昆蟲記》
  • 柏頓・盧薛《醫學神探》
  • 大衛·亞當《停不下來的人 : 強迫症自救指南》史考特.史塔索《我的焦慮歲月》
  • 喬許.佛爾《記憶人人hold得住》
參考資料:
  • 威廉・津瑟《寫作法寶:非虛構寫作指南》
  • Deborah B., Mary K., Robin M. H.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 Field Guide for Science Writer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5.
  • Jim Austin “Science Writing and Editing” *Science*, 2011.
  • Ian T. “Science writing: how do you make complex issues accessible and readable?” *The Guardian*, 2012.
  • llana Y. “From the Editor: 83.1 Evolution of Science Writing.” *Yale Scientific Magazine*, 2010.
本文2018/02/02發表於泛科學
avatar-img
5會員
14內容數
天地遼闊,開心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鉛筆羊 的其他內容
非虛構寫作範圍寬廣,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舉凡科學、哲學、歷史、遊記、新聞紀實、人物專訪、寵物飼養、園藝栽培、個人回憶錄,都算。這樣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只有一個共同交集——基於事實。
非虛構寫作範圍寬廣,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舉凡科學、哲學、歷史、遊記、新聞紀實、人物專訪、寵物飼養、園藝栽培、個人回憶錄,都算。這樣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只有一個共同交集——基於事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不論是剛開始創作小說還是已有一定的經驗,相信都(曾)面對同一個問題:我的小說完成不了!!(俗稱的開坑不填)或是一看到文稿便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如何下筆。其實這題我想直接回答寫就對了,不過這太水字數了,所以就有了這一篇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Thumbnail
如果說《點子都是偷來的》,是一本教你如何從別人身上偷學的書,這本《點子就要秀出來》則是要讓你學會,發揮你的影響力,讓別人從你身上去偷學。英國演員約翰克里斯曾經說過,「創意不是一種天分而是一種經營」。如果你是創作新手,這本書正是你必看的新手指南。
在講內容前... 這是我個人的方式!! 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夠專業啥的? (請去找專業老師) 第一、如何起頭? (需要有靈感!!)或是(一個事件或是各種可能觸發故事的內容)。 靈感的部分...(應該不用多解釋) 後面講的事件或是可能觸發的部分,通常需要自我體悟。 例如:今天出門,
Thumbnail
《血字的研究》是柯南道爾的一部短篇小說
Thumbnail
寫作需要技巧和邏輯思考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寫作技巧,包括如何培養邏輯思考能力,順暢傳遞訊息以及增強說服力,並介紹了OREO map的寫作結構。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不論是剛開始創作小說還是已有一定的經驗,相信都(曾)面對同一個問題:我的小說完成不了!!(俗稱的開坑不填)或是一看到文稿便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如何下筆。其實這題我想直接回答寫就對了,不過這太水字數了,所以就有了這一篇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Thumbnail
如果說《點子都是偷來的》,是一本教你如何從別人身上偷學的書,這本《點子就要秀出來》則是要讓你學會,發揮你的影響力,讓別人從你身上去偷學。英國演員約翰克里斯曾經說過,「創意不是一種天分而是一種經營」。如果你是創作新手,這本書正是你必看的新手指南。
在講內容前... 這是我個人的方式!! 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夠專業啥的? (請去找專業老師) 第一、如何起頭? (需要有靈感!!)或是(一個事件或是各種可能觸發故事的內容)。 靈感的部分...(應該不用多解釋) 後面講的事件或是可能觸發的部分,通常需要自我體悟。 例如:今天出門,
Thumbnail
《血字的研究》是柯南道爾的一部短篇小說
Thumbnail
寫作需要技巧和邏輯思考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寫作技巧,包括如何培養邏輯思考能力,順暢傳遞訊息以及增強說服力,並介紹了OREO map的寫作結構。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