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寫作的難度(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產業科普文為何少?因為涉及系統都太複雜,欠缺各式各樣填補細節的堆疊,很難由一篇文章了解整個產業,反而會讓人覺得你牽拖,明明就那麼簡單。這用在軍普跟各種經濟學普及文都一樣,之所以很難寫,原因是寫的人太想一次搞定整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今天科普文很多,是過去理工教育扎根,為了提升全國科學水準,有大量的基礎刊物跟科學讀物協助,再透過好幾代的科學家投入的結果喔。

最後一部分,筆者來談,普及類文章要寫好,扣除心態這些算武功心法,招式的部分應該要怎麼處理,或是練習呢?

嗯,首先筆者希望各位理解,普及文寫作難度很高,以個人經驗來看,比寫論文難很多。畢竟論文寫給本行專家看,我們只要顧好這一行的人,普及文要寫給其他人,除了其他專家外,還有更多一般民眾。要怎樣寫出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已經不簡單,要能接受作者傳達的意念,或是學到些什麼更難。

所以,人類歷史上可以學習的對象,叫做「教師」,教師的專業本就是把難到哭爸的專業,簡化到小朋友可以看。而這個過程,顯然是要營造階梯式的層次感,如同小學到中學畢業得花12年。

別把教育當成愚蠢,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

普及文章也是,打開市面上林林總總的科普書,是可以從針對小學到高中,一字排開什麼都有,連童書都有相當的書目。以歷史來說,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難道超級無敵專業?根本沒有吧,長大後才曉得有多誇張,但我們這代人卻可從這套書對歷史感到興趣,成就不凡。

筆者的意思是,

先放下專業矜持,想想你的受眾是誰,然後思考受眾「缺什麼」,接著才是寫什麼。

以科普文而言,受眾是小學生,內容就不應該出現任何國中以上的理化公式,即便有需要,也該轉變為生活上可懂的概念。像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F=ma,表達力與加速度的關係,小學生該怎麼學會「觀念」?這很多老師應該都有經驗。

「拿一顆球輕輕丟出去,有沒發現球剛飛出去的速度不快,如果你用力丟呢?是不是一開始就咻的飛出去。所以丟球的力道,會跟球離開手後,飛出去的速度有關喔,越大力就越快。」

別覺得這是廢話,去問問低年級小學生,搞不好一半的人無法有組織地說出「越用力球一開始飛越快」這件事。

知道有一個現象,玩耍過的小朋友應該都會懂用力丟球才會飛得快,這跟「能敘述完整一個現象」是兩回事。如果可以完整敘述,才具備往下學習的能力,將其變成自身可運用的知識,不然「他只是知道用力丟球很快」。

用範例給出想像畫面,再帶入數字說明

但如果針對的是成年人呢?別以為國中理化應該都學過,筆者手上歷年成績單攤開,看成績就知道,保證至少一半的人離開學校之後就忘記 F=ma是什麼。

那要怎樣傳達這個概念?F是「力」,a是指「加速度」,是「瞬間」的「加速度」,並不是「速度」喔,小學生可以用快慢去抓住這個概念,成年人呢?先不談能否想像的出來,我們不能重新講解理化課本,先設想有一個光滑平面,重新敘述加速度定義,來試圖讓人理解這件事,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比喻法,在此「別勾起人家痛苦的國中回憶」比較好。

「你在鄉間道路上開車,時速10公里,撞上一頭麋鹿,跟用100公里開,哪一種狀況下的麋鹿會飛出去?當然是100公里。各位想想,假設你用20、30、40…不同速度去撞,麋鹿飛出去的距離會一樣嗎?是不是好像有個正比關係,10公里把麋鹿撞起來退後1公尺,20公里2公尺……100公里就飛出去10公尺?

各位再想想,被撞擊到時,是不是剛飛出去的速度也有這種關聯?沒錯,麋鹿被撞飛的瞬間速度,就跟撞擊的力道呈現正比。實際上會有一些差別啦,畢竟撞的位置跟空氣阻力或多或少都有影響。」

簡單說,把各種限制條件放到最後,先專注在解釋力道跟加速度上,但因為瞬間加速度很難解釋,就先用距離把撞擊力的關係表達出來,再接上被撞擊的瞬間速度,速度的瞬間變化量就是加速度,故也沒有說錯。數字先列出來,是要植入一個正比關係,也就是用案例帶出數字感,不是用數字去表現範例。

以簡單清楚的範例引起興趣,讓學習正向循環

跟科學有關的普及文,像是軍普就是很典型,常常普到失敗的案例,因為作者往往放入太多數字,想用數字去營造案例的對比,卻忘記不是每個人都對武器數字有敏銳度,不然「這批貨物上火車到鹿特丹,船運經蘇伊士運河,經麻六甲到高雄港要1個月」這句話,請問各位讀者有何感覺?沒有相關經驗的,根本就不會知道這1個月代表什麼啦。

也就是作者往往以為讀者應該要懂,然後大家不懂,最後變成同溫層,一小群人相互取暖。接著憤世嫉俗,認為世界上蠢人何其多。

為何軍普把數字對比會很失敗?難道這樣是錯的?

不,這樣做是對的,但這種寫法的受眾是小學生以下,書店有賣一些「坦克大百科」、「軍艦大比較」類的童書,通常都是介紹型,各種坦克的型號性能列出,加上一些說明。這種純介紹的不能當軍普,而是典型的入門磚,專門讓小朋友引起興趣的,但顯然沒有比恐龍大百科這種受歡迎。

編:引起興趣很重要,破千隻的神奇寶貝,小朋友一樣可以看外型告訴你名字跟絕招,連進化後的名字都背得出來。

編:引起興趣很重要,破千隻的神奇寶貝,小朋友一樣可以看外型告訴你名字跟絕招,連進化後的名字都背得出來。

因為恐龍的區別很單純,草食、肉食;大型、小型,小朋友閱讀時的感覺,沒有數字也能從圖片感受到要傳達的概念,就算書上沒寫,有點觀察力的孩子,會發現「肉食動物牙齒都很大很尖」,「草食龍體型好像都蠻大的」。對比強烈,敘事單純,就容易懂。

接著孩子就能觸類旁通,看到新恐龍的外觀,就能指出應該是肉食、草食。

這就是教育啊,普及教育到小朋友從童書中,就獲得了簡單的辨識能力。

但軍普為何不行?先不提軍普,植物大百科這種為何接收度也不高。各位可以想想,童書中講動物跟植物,哪一種的對比強烈,又可以簡單敘述出一套邏輯,讓孩子能不用你教,自行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

指出這個是草食動物簡單,還是指出那株是蕨類植物容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7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當前網路文章都有極化現象,要不就是談一篇超有廣度的泛泛之文,但能舉出的案例就那一方向,最常見於交通類型。再不就是個案分析到極致,然後直接擴充成整體,一路滑坡到底,環保文幾乎都有這現象。
Thumbnail
當前網路文章都有極化現象,要不就是談一篇超有廣度的泛泛之文,但能舉出的案例就那一方向,最常見於交通類型。再不就是個案分析到極致,然後直接擴充成整體,一路滑坡到底,環保文幾乎都有這現象。
Thumbnail
回到寫作上,怎樣的普及文是好的寫法?以軍普來說,就是要一次只講一件事。這前面幾篇講很多,這邊再強調一次,必須一次只講一件事,最忌諱跨太多層次,例如用「步槍性能推論包含裝步砲、空地一體作戰的勝負」。
Thumbnail
回到寫作上,怎樣的普及文是好的寫法?以軍普來說,就是要一次只講一件事。這前面幾篇講很多,這邊再強調一次,必須一次只講一件事,最忌諱跨太多層次,例如用「步槍性能推論包含裝步砲、空地一體作戰的勝負」。
Thumbnail
筆者希望各位理解,普及文寫作難度很高,以個人經驗來看,比寫論文難很多。畢竟論文寫給本行專家看,我們只要顧好這一行的人,普及文要寫給其他人,除了其他專家外,還有更多一般民眾。要怎樣寫出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已經不簡單,要能接受作者傳達的意念,或是學到些什麼更難。
Thumbnail
筆者希望各位理解,普及文寫作難度很高,以個人經驗來看,比寫論文難很多。畢竟論文寫給本行專家看,我們只要顧好這一行的人,普及文要寫給其他人,除了其他專家外,還有更多一般民眾。要怎樣寫出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已經不簡單,要能接受作者傳達的意念,或是學到些什麼更難。
Thumbnail
以筆者自己出的書「阿共打來怎麼辦」為例子,難度控制在中學以上,邏輯一次只針對一個,避免交錯使用,同時加入幾套劇本,模擬跟台灣媒體長期敘述的版本不同。目的只有一個,「把失敗主義到極致的心態,拉回到勝敗乃兵家常事」。
Thumbnail
以筆者自己出的書「阿共打來怎麼辦」為例子,難度控制在中學以上,邏輯一次只針對一個,避免交錯使用,同時加入幾套劇本,模擬跟台灣媒體長期敘述的版本不同。目的只有一個,「把失敗主義到極致的心態,拉回到勝敗乃兵家常事」。
Thumbnail
心態正確,也確定好受眾,之後是設定寫作的框架。框架指的是: 1.控制整體寫作的難易度 2.邏輯的複雜度 3.調整出內容的簡單程度。
Thumbnail
心態正確,也確定好受眾,之後是設定寫作的框架。框架指的是: 1.控制整體寫作的難易度 2.邏輯的複雜度 3.調整出內容的簡單程度。
Thumbnail
普及性的寫作,首重受眾,也就是你想寫給誰看,理論上來說,年齡越小的要越單純,知識層次越低的要越簡單。這兩者並不相同,年紀小要單純,因為無法理解複雜事務,一條條解說都要儘量單一,不要扣著其他內容。但知識層次不夠的成年人,需要的是簡單說法,把複雜的系統簡化成可以理解,而非單純單一化。
Thumbnail
普及性的寫作,首重受眾,也就是你想寫給誰看,理論上來說,年齡越小的要越單純,知識層次越低的要越簡單。這兩者並不相同,年紀小要單純,因為無法理解複雜事務,一條條解說都要儘量單一,不要扣著其他內容。但知識層次不夠的成年人,需要的是簡單說法,把複雜的系統簡化成可以理解,而非單純單一化。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好的報導是可以提升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能力,增強我們對於社會的靈敏度。反之,倘若只是隨便的、沒有營養的「農場文」,或者是為了獲得收益訂下的「標題文」,這些盲目追求流量或資本的文章,字裡行間就透露出稍嫌庸俗的氣息。 今天,一位理科背景的同學於中場下課時間走到台前向老師提問,此時的筆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好的報導是可以提升我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能力,增強我們對於社會的靈敏度。反之,倘若只是隨便的、沒有營養的「農場文」,或者是為了獲得收益訂下的「標題文」,這些盲目追求流量或資本的文章,字裡行間就透露出稍嫌庸俗的氣息。 今天,一位理科背景的同學於中場下課時間走到台前向老師提問,此時的筆
Thumbnail
筆者個人的經驗是,要把一個有符合三段論的論述好好寫出來,或是至少有條理的敘述自己的想法,沒練個二、三年應該做不到。除非你有人帶,教你潤飾文章,不然就真的是個人天賦很強。有人帶的成長速度會很快,筆者就曾經請前輩指導過,會比自己反覆練習快好幾倍。
Thumbnail
筆者個人的經驗是,要把一個有符合三段論的論述好好寫出來,或是至少有條理的敘述自己的想法,沒練個二、三年應該做不到。除非你有人帶,教你潤飾文章,不然就真的是個人天賦很強。有人帶的成長速度會很快,筆者就曾經請前輩指導過,會比自己反覆練習快好幾倍。
Thumbnail
寫科普文章其實會有壓力,雖然很多人會覺得科普寫作很困難、不知道怎麼開始,但就這幾年的經驗來說,科普寫作其實沒有想像中難,但確實有它困難的地方,而這個困難點就是壓力來源。最後會跟各位報告未來這一年的寫作計畫,期待之後文章的各位趕快追蹤起來!
Thumbnail
寫科普文章其實會有壓力,雖然很多人會覺得科普寫作很困難、不知道怎麼開始,但就這幾年的經驗來說,科普寫作其實沒有想像中難,但確實有它困難的地方,而這個困難點就是壓力來源。最後會跟各位報告未來這一年的寫作計畫,期待之後文章的各位趕快追蹤起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