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國學003:賞析-諫逐客書(李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戰國•李斯〈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典故

  秦皇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為了對抗秦國,發起了一則「疲秦」的策略。因為當時的關中地區,排水不良,土壤多為鹽鹼地,不宜耕種;於是,韓國派了一位水利工程大師「鄭國」這個人,入秦,試著說服秦國,建造一座史無前例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以解決長年來的關中土質問題。韓國的真正用意?是希望藉此拖垮秦國的國力,不讓秦國有餘力攻打六國。
  秦國在廟堂上,經過細細思量,認為這是長治久安的利國利民之策,於是,就採納鄭國此人的建議,發動「鄭國渠」水利工程的建造。

  但是,「鄭國」此人,並沒有那麼多政治的野心、謀算,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名工匠,只想盡展所學,為天下、為民,做點實事而已。看到秦國傾全國之力來建造這個破天荒的水利工程,他的理想、抱負,可以據此實現,所以,他還是跟秦國朝堂說明韓國的最初打算。秦始皇一聽,就怒了!當場翻臉!並下令驅逐所有的「非秦國人」,這便是「逐客」的由來。
  此時的李斯,才正準備要大展手腳,施展政治抱負,聽到這樣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於私,為了不讓自己的理想就此覆滅;於公,為了不讓秦國自毀長城(統一六國的希望,已經出現)。所以,李斯便寫出這篇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細數秦國百年來的發展軌跡,方方面面地陳述「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並隱晦地提醒一位君王應該要具備的「格局」。最終,打動了秦始皇,並讓秦始皇親自廢掉自己所公布的「逐客令」。

  PS:後來完工的「鄭國渠」(全世界第一座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灌溉面積達280萬畝,遺址,至今仍在),使得「關中沃野,無兇年」,令後來的四川一帶,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而當初的「疲秦之策」,最終,反倒成為「秦國」的最強後援,令秦國東出,再無後顧之憂,切實地擁有了「一統天下」的底氣。

戰國•李斯〈諫逐客書〉(公元前237年)

  會韓人鄭國來閒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閒、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夷郡縣城,銷其兵刃,示不復用。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人的天荒地老的沙龍
11會員
103內容數
公司治理、領導、管理
2022/12/05
亂世梟雄,不是這麼容易當的
Thumbnail
2022/12/05
亂世梟雄,不是這麼容易當的
Thumbnail
2022/12/02
2022/12/02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這場戰役,是整個戰國時代的巔峰之戰。 這場大戰,參戰的賬面人數達到接近百萬,再算上後續秦國河東所有適齡男子投入長平戰場,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沒有之一。 圖片 這一戰,徹底加速了中國的第一次大一統的步伐,秦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塊大石頭被搬開,東方六國的最後一根大梁被
Thumbnail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這場戰役,是整個戰國時代的巔峰之戰。 這場大戰,參戰的賬面人數達到接近百萬,再算上後續秦國河東所有適齡男子投入長平戰場,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沒有之一。 圖片 這一戰,徹底加速了中國的第一次大一統的步伐,秦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塊大石頭被搬開,東方六國的最後一根大梁被
Thumbnail
馬陵之戰是繼孫臏、龐涓鬥智的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圍繞齊國、魏國誰當老大的第二場大戰。這一戰,魏國又成了被各國圍攻的對象。因此相關的人事物與桂陵之戰是高度重疊的。
Thumbnail
馬陵之戰是繼孫臏、龐涓鬥智的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圍繞齊國、魏國誰當老大的第二場大戰。這一戰,魏國又成了被各國圍攻的對象。因此相關的人事物與桂陵之戰是高度重疊的。
Thumbnail
教科書基本上認為由於燭之武看清了秦晉間的利害矛盾關係,所以能夠利用談判的手法來說服秦國之後,也順應連帶著讓晉國也退兵。但是看完了左傳〈燭之武退秦師〉的部分之後,不免還是讓人很不解,僅僅只是去說個幾句話,就真的能讓鄭國阻止被併吞的命運嗎?即便對於秦國真的沒有好處,晉國僅僅以「不仁、不知、不武」如此高尚
Thumbnail
教科書基本上認為由於燭之武看清了秦晉間的利害矛盾關係,所以能夠利用談判的手法來說服秦國之後,也順應連帶著讓晉國也退兵。但是看完了左傳〈燭之武退秦師〉的部分之後,不免還是讓人很不解,僅僅只是去說個幾句話,就真的能讓鄭國阻止被併吞的命運嗎?即便對於秦國真的沒有好處,晉國僅僅以「不仁、不知、不武」如此高尚
Thumbnail
秦王政二十六年,大將王賁、李信、蒙恬合力滅齊,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 不過其實當時還沒有年號的概念,也沒有改元這種玩法,所以即使當年稱帝,也就是改成始皇帝二十六年來記事而已。 李斯等人發揮了各種國學常識,擬定了各種新的稱呼玩法。包括改稱皇帝,自稱朕。除諡法……
Thumbnail
秦王政二十六年,大將王賁、李信、蒙恬合力滅齊,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 不過其實當時還沒有年號的概念,也沒有改元這種玩法,所以即使當年稱帝,也就是改成始皇帝二十六年來記事而已。 李斯等人發揮了各種國學常識,擬定了各種新的稱呼玩法。包括改稱皇帝,自稱朕。除諡法……
Thumbnail
春秋時代,各國總是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國君底下的卿大夫奪權。 卿大夫並不是單純的「大臣」,事實上,他們就是各國的小諸侯。 試想,周天子養了很多諸侯,但諸侯一開始擁兵自重不甩周天子,開啟了自由自在的春秋時代。 那諸侯底下的小諸侯不會有樣學樣嗎?
Thumbnail
春秋時代,各國總是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國君底下的卿大夫奪權。 卿大夫並不是單純的「大臣」,事實上,他們就是各國的小諸侯。 試想,周天子養了很多諸侯,但諸侯一開始擁兵自重不甩周天子,開啟了自由自在的春秋時代。 那諸侯底下的小諸侯不會有樣學樣嗎?
Thumbnail
秦穆公的霸業定義,來自於翟泉之盟。 但實質上的武功霸業,則發生在更後面。 翟泉之盟最重要的決議,就是晉秦要聯合攻打鄭國。
Thumbnail
秦穆公的霸業定義,來自於翟泉之盟。 但實質上的武功霸業,則發生在更後面。 翟泉之盟最重要的決議,就是晉秦要聯合攻打鄭國。
Thumbnail
秦穆公的一代霸業,就從召募了公孫枝、百里奚跟蹇叔開始。 那一年,齊桓公藉口楚國不納歲貢,興兵伐楚,讓他的霸主威名到達了頂峰。
Thumbnail
秦穆公的一代霸業,就從召募了公孫枝、百里奚跟蹇叔開始。 那一年,齊桓公藉口楚國不納歲貢,興兵伐楚,讓他的霸主威名到達了頂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