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河堂女主人靜珠的邀約下,事隔兩週後再度重返石硬子古道。只是這次不再只是匆匆路過,而是和新竹荒野的夥伴一起來修復步道。
修復步道前,一行人穿過民宅後方,經過一塊小平地後來到樟樹伯公,捻了兩炷香向上蒼祈求今日一切順利。果不其然,今天天氣風和日麗,沒有落下一滴雨,五星級的工作日。
回到清河堂的路上,在訊竹大哥熱情的分享下,我才知道原來石硬子古道是日警在峨眉南庄巡查的必經道路,因山路危機四伏,日警都是配著大刀來到清河堂開會;而我們在伯公前路過的空地,則是日治時期的講習所位置。
「走古道若不知道過往發生的事情,是一件很淺薄的行動。」我十分贊同訊竹大哥的意見;也很慶幸可以透過不同的走讀行動,聆聽到先民開發歷史也見證了現在住民的守護行動。
今天的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共分為三個工區,團隊從清河堂後的農路進去,第一組的工區在過溪前的斜坡,第二組工區為風爐缺周圍區段,第三組則是在私人菜園旁。
我在第三組,主要是要將狹窄的路基拓寬,讓行人不要誤入綠意盎然的坑洞中。學員八人共分兩組,一組負責取得約五米長的木頭,另一組則是於溪邊搜集大小不一的石頭。忙了一早上,材料差不多備齊了。
中午大家聚在竹林中吃靜珠姐準備的素肉粽與拿手滷肉,搭配香蕉熱茶,以及秩帆特地於新埔柿子工廠選購的製程第六天的石柿子-一口咬下,可以感受到柿子的juicy,以及清脆的口感。而在新竹荒野夥伴熱情的招呼,以及以糙搭當作話題媒介下,那個互不相識的陌生感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下午開工,我們調整了一下長木擺放的位置,決定不回填下面過大的坑洞,而是以「半邊橋」的工法施作,在長木的縫隙中塞填石頭,小縫隙處則以敲碎的小石頭/細沙作為填充物。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不出兩個小時,長約4.5公尺,寬約1.1公尺的步道就完成了。
接著馬不停蹄的帶上所有的傢伙去幫忙第二組。第二組上半天都在鋸木頭,下半天就趕忙地幫風爐缺的斜坡做上一段枕木階梯,讓健行者走起來更加舒適。只是時間是一把殘酷的殺豬刀,大夥兒趕忙分工:你鋸桱木、我來沖孔、他拿著小榔搥把桱木錘入我剛剛沖的孔洞中,後面趕來的一批人把溪邊拿來的大小石塊填入石階凹槽,緊接著後方傳來另一個人在土堤邊坡挖的細黏土。最後有人拿著十字鎬蹲在土堤上使勁把桱木往木階拉住,讓拿著大鐵鎚的人不會白費力氣將固著木階梯的桱木打歪。待桱木再也無法敲打入土更深一層後,持鋸者將會把高出階梯部分的桱木鋸掉。如此方完成一個階梯。工作量之大連第一組都前來支援,好不容易在時間的期限內完成。
手持工具往回程走,過了溪後,突然發覺斜坡的路更為平整好走,而且還增加了幾階平緩的木階梯,原來是第一組的傑作!
在清河堂的廣場享用著靜珠媽子準備的紅豆湯圓與仙草,聽著大家熱切的分享,思及今日巧遇特地前來石硬子古道健行的民眾,真切的希望有越來越多人來這邊走走看看,聽聽在地人說在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