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統一or獨立,that is the question.

歷史因素

為什麼中國人強調大一統?這是一個歷史問題。中國歷朝歷代,凡是各地方獨立的時期,必然是民不聊生的時期。戰國時代、唐朝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到後來軍伐割據,由於歷史上分裂時期,各地方政權擁兵自重,互相侵略,戰火連天,生靈塗炭,這些都刻在了我們祖先的基因,所以統一的既定觀念也同時被灌輸。當然我們不能排除現代教育的因素,使學生們的思想也被桎梏在固定思維。

獨立

雖則分裂帶來苦難是歷史事實,卻也不能忽略分裂的本質。獨立本不是貶義詞,更非十惡不赦,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獨立成人的階段,之所以過去國家分裂會帶來災難,是人民不具備獨立的條件,條件就是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由於過去的教育從不強調個人意志,而在於倫常關係,自然人就隱藏個人思想情感,失去思考的能力,實現愚忠,愚孝。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文化,公民素質低下的中國人不理解這點,簡單粗暴的歸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於是得出要消滅一切差異,才能獲得和平。然而,這種想法顯然是不乎合邏輯的,每個人的性格、外貌、言行舉止,都有所不同,又豈能建立一套消除差異的制度呢?

獨立的前提

不懂得尊重欣賞差異,才造成不斷的衝突與磨擦。人類是一種比較動物,看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然而多數人鮮少與自身比較,與自身比較,才能在沒有羨慕和妒忌別人的情感之下進步。缺少這種能力的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會產生自卑心,又或是勝負慾,至於看到比自己不濟的人,又會產生優越感,又或是同情心。處於一個感性狀態,這雖然沒有對錯之分,卻難以客觀地意識到自身的優劣,始終活在別人的陰影下,所謂優秀與不濟,只是我們從單一標準所得出的主觀結論,而通過這種結論,我們簡單地劃分了階級,形成了予盾。予盾演化成衝突,於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

主權在民

該如何避免走向衝突?要合作。合作建基於雙方契約精神,至於中國人的契約精神,恕我目前仍未看見,故然在地區獨立後不可能產生長期合作,頂多是建基於利益的合作關係。究竟是統一好,還是獨立好?應以人為本,而非國家為先,人民應當是國家的主人,而國家只是服務人民的存在,至於要讓人民有資格成為主人,必先通過啟蒙教育,認識普世價值,有能力權衡二者之別,才能決定國家的方向。國家的方向應取決於人民的意志,而非一人的意志。
無論支持統一,還是支持獨立,都有其發表意見的空間,才是健康的社會,至於何者更勝一籌,真理自然是越辯越明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