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 2022 觀察續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屆台北藝博一反往例,並未公布觀展人數與成交業績。就人潮來看,現場人氣並未渙散,但是買氣呢?
敏感的畫廊業者對今年的業績預估早就心裡有底: 不少老牌畫廊今年的攤位縮減,大多數畫廊展售也是打安全牌。相較今年上半年台北當代,這次台北藝博的大尺寸高價作品明顯減少。雕塑較過去無論件數與單價都下降,攝影則全場似乎只有一家半的業者有展售。保守策略之下,成績似乎也沒有太令人驚艷。例如即使是潮藝術的指標畫廊,去年VIP預展時就白手套,今年則第一天銷售了七成;直到周日,許多大畫廊牆上作品還原封不動,紅點稀落;有幾位我蠻熟識的中生代知名藝術家,過去基本盤很穩定,這次竟然標價4萬元以上的畫作乏人問津。有一家中型畫廊宣稱創下紀錄,賣了158件作品。但根據媒體報導,該畫廊的銷售總額約為1500萬元。照這樣推算:平均每件作品單價幾乎不到十萬元,這個現象恐怕不見得讓所有的業者能毫無保留的歡欣鼓舞。私下與一些業者閒聊,也證實今年果然是買氣不如人氣,人潮勝過錢潮。
就我看來: 畫廊協會今年不少創新是頗令人激賞的。比如線上展廳的提前布置並拉長展期至11月4日; 藝博會臉書小編比前幾屆都要積極; 今年與AkaSwap合作,撮合畫廊代理藝術家製作NFT原生作品在專區展售以外,舉行了種種論壇,場面火熱; 而畫協也首次推播Podcast介紹藝術家並暢談創作收藏議題。這些突破儘管不見得完全反映在本屆的業績,但不應該被忽視,我們應該給畫協的努力比一個讚!
本來任何產業沒有天天過年的。今年疫情解封的爆買紅利用罄,大半年來股市走跌,企業對景氣的預期悲觀,都是影響藝術品交投的因素。然而,我隱隱約約感覺到有些藝術市場的風向在轉變。比如:整場觀眾的平均年齡層較往昔下降。有資深的業者說: 這些觀眾還是對藝術市場有期待,有熱情,也有購買欲望的,但他們百分之八十是完全對不上場中的作品。而潮藝術雖曾符合年輕族群的口味,但今年看來也開始嶄露疲態。換句話說: 畫廊或許需要思考"世代交替"的作品。
什麼是"世代交替"的作品? NFT是一個選項。而其他更開闊靈活的媒材創作又何嘗不是?例如某畫廊這次引進曾在空總與國美館展出過,深受矚目的日本科技藝術家的3D建模投影裝置,就締造了不錯的成績。我要說的是: 業者不需要媚俗降格,但是也別想當然爾地以為年輕人只鍾情公仔動漫萌藝術,只買得起版畫與衍生性商品。我認識一些藏二代對於收藏的胃納,眼界,乃至藉著贊助與收藏來聲援或主張公共議題的企圖,都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既然客群的世代交替已成定局,業者的經營方針與業務策略相應調整,勢不可免。
今年,對畫廊業是有點辛苦的;明年呢?
我看會更辛苦!
但既然都要辛苦了,為什麼不趁機秣馬厲兵,勤練戰術戰技呢?不景氣總會過去,但機會都是給準備好的人。希望此間的業者能從馬雲的名言得到啟發: "今天很辛苦,明天更辛苦,但是,後天很美好。"

avatar-img
21會員
101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ang-Ywe Lya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花大錢跑國外藝博會參展,卻放著IG這種相對惠而不費,技術門檻最低的Web 2.0的基礎建設不做好,如何能奢望如魚得水在Web 3.0的元宇宙徜徉呢?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花大錢跑國外藝博會參展,卻放著IG這種相對惠而不費,技術門檻最低的Web 2.0的基礎建設不做好,如何能奢望如魚得水在Web 3.0的元宇宙徜徉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幾年線上藝廊平台逐漸成為藝術趨勢,因為你只需要透過手機、電腦等裝置,就能買畫及賣畫,吸收最新的藝術資訊。
Thumbnail
不管怎麼說,在臺灣好像藝術產業的價值很低... 正因為永遠免費比較好,所以好像沒有價值一樣。 但是,那是個人的努力和天賦,為什麼這麼沒有價值呢? 我不知道。 作品成為付費模式的話,很多人會想“為什麼讓我付錢?” 而不是“真的很棒的作品,想付費支持”😶😶 我厭倦了這種文化習俗,因為只會減少
記者林允兒/綜合報導 2024第14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24),25日晚上,在世貿一館盛大登場。藝術、科技、與魔幻結合的異次元主題,成功吸引民眾注目。寶勝畫廊藝術家聯合創作的AI藝術系列作品,開展7分鐘後完售;主辦單位的「3天2夜的藝術之旅」專案,更
Thumbnail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今年1/5-1/7,我參加了大苑藝術所主辦的藝術未來飯店型博覽會。在展覽期間很直接地面對了市場和觀眾,因此也激發了我對於影像收藏的問題和想像。因此整理出幾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和大家分享。影像收藏是否仍有價值?影像取得變得容易,攝影作品價格是否也應該因此降低?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市場來源中,除了藝術品經紀是一個很市場來源、藝術雜誌也是一個很大市場來源。南畫廊(英文名稱:NAN)出版台灣畫雙月刊,至今超過三十年以上。記錄西元二十世紀以來台灣在地西畫創作的故事,這些源自台灣在地人文精神的藝術品,具有台灣畫派l的基因。 南畫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
Thumbnail
最近幾年線上藝廊平台逐漸成為藝術趨勢,因為你只需要透過手機、電腦等裝置,就能買畫及賣畫,吸收最新的藝術資訊。
Thumbnail
不管怎麼說,在臺灣好像藝術產業的價值很低... 正因為永遠免費比較好,所以好像沒有價值一樣。 但是,那是個人的努力和天賦,為什麼這麼沒有價值呢? 我不知道。 作品成為付費模式的話,很多人會想“為什麼讓我付錢?” 而不是“真的很棒的作品,想付費支持”😶😶 我厭倦了這種文化習俗,因為只會減少
記者林允兒/綜合報導 2024第14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24),25日晚上,在世貿一館盛大登場。藝術、科技、與魔幻結合的異次元主題,成功吸引民眾注目。寶勝畫廊藝術家聯合創作的AI藝術系列作品,開展7分鐘後完售;主辦單位的「3天2夜的藝術之旅」專案,更
Thumbnail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今年1/5-1/7,我參加了大苑藝術所主辦的藝術未來飯店型博覽會。在展覽期間很直接地面對了市場和觀眾,因此也激發了我對於影像收藏的問題和想像。因此整理出幾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和大家分享。影像收藏是否仍有價值?影像取得變得容易,攝影作品價格是否也應該因此降低?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市場來源中,除了藝術品經紀是一個很市場來源、藝術雜誌也是一個很大市場來源。南畫廊(英文名稱:NAN)出版台灣畫雙月刊,至今超過三十年以上。記錄西元二十世紀以來台灣在地西畫創作的故事,這些源自台灣在地人文精神的藝術品,具有台灣畫派l的基因。 南畫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