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慈》你相信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史丹佛大學監獄實驗

監獄實驗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獄卒,一組犯人,在實驗的過程中獄卒對犯人口語辱罵甚至是暴力行為,讓犯人身心俱疲,在實驗的中途就選擇提前結束,這場實驗幾乎在每個心理學的教科書甚至是科普文章上都會出現,實驗的結果也代表著當人們被賦予身份權力的象徵將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

但當這場實驗有其他學者也想複製,在英國的實境節目中,也以相同的角色分配,卻發現獄卒跟犯人之間並沒有像先前史丹佛大學所做的結果,而是雙方相處的和樂融融,還一起坐下來討論民主制度。這場實境秀最後則是因為太無聊提前結束。

兩場實驗最大的不同是有沒有下指導,在史丹佛大學大學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獄卒要嚴厲對待犯人,就算他們不願意。而在英國的實境秀則是讓參與者自由發揮。實驗的事實其實大家都對於被賦予新的身份感到很不自在,提議能提早結束,甚至是獄卒與犯人間會互相照顧。

《人慈》by Rutger Bregman

《人慈》by Rutger Bregman

史丹利・米格爾電擊實驗

這場心理學實驗也是非常著名象徵當我們遇到有權利以及壓力的情境,會選擇遵循權利做出可能會傷害他人的事情。在實驗者的命令之下,受試者會對一個陌生人施行有致命可能的電擊。

然而,後來這場實驗也被推翻,受試者有近半數覺得根本是假的實驗,也不相信對方真的會被電擊,只是用演的遵循實驗人員的指示。

戰爭與反人慈

今年所發生的俄烏戰爭,似乎並不是場人慈的行動,但更深刻去剖析在戰場上身亡的原因,卻可以發現幾乎只有10%是因為近距離的射擊,其他都是因為遠程的砲彈或是地雷。面對戰事前線的人依然擁有慈愛,但在遠方下達指令的領導卻沒能實際感受到。

XY理論

若套用在工作上《人慈》所講的就是Y理論,也與大家分享反面的X理論。

X理論

  • 一般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話會逃避工作。
  • 大部分人對集體(公司,機構,單位或組織等)的目標不關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強迫,威脅處罰,指導,金錢利益等誘因激發人們的工作源動力。
  • 一般人缺少進取心,只有在指導下才願意接受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對他們施加壓力。

Y理論

  • 人們在工作上體力和腦力的投入就跟在娛樂和休閒上的投入一樣,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並不抗拒工作。
  • 即使沒有外界的壓力和處罰的威脅,他們一樣會努力工作以期達到目的 ,人們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監督的能力。
  • 人們願意為集體的目標而努力,在工作上會盡最大的努力,以發揮創造力,人們希望在工作上獲得認同感,會自覺遵守規定。
  • 在適當的條件下,人們不僅願意接受工作上的責任,並會尋求更大的責任。
  • 許多人具有相當高的創新能力去解決問題。
  • 在大多數的機構裡面,人們的才智並沒有充分發揮。

X理論的管理者會趨向於設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以減低員工對工作的消極性。

Y理論的管理者主張用人性激發的管理,使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一致,會趨向於對員工授予更大的權力,讓員工有更大的發揮機會,以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

photo on Unsplash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photo on Unsplash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https://wiki.mbalib.com/zh-tw/X%E7%90%86%E8%AE%BA%E5%92%8CY%E7%90%86%E8%AE%B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感謝分享筆記,收穫很多
avatar-img
Jamie.K的沙龍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Jamie.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8
毒性羞恥介紹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Thumbnail
2024/02/28
毒性羞恥介紹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Thumbnail
2024/01/10
衝破慣性介紹 歲末年終寫下的「新年新希望」,一不留神就又變成隔年的希望了嗎? 在嶄新行事曆中填滿的新計畫,經常列出的多、完成的少嗎? 為什麼明明許下了目標,失敗率卻總是高得驚人? 你或許落入了「知易行難」、「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陷阱之中…… 學習新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4/01/10
衝破慣性介紹 歲末年終寫下的「新年新希望」,一不留神就又變成隔年的希望了嗎? 在嶄新行事曆中填滿的新計畫,經常列出的多、完成的少嗎? 為什麼明明許下了目標,失敗率卻總是高得驚人? 你或許落入了「知易行難」、「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陷阱之中…… 學習新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3/11/15
當看似性別平等,自我追求的提升,新科技的發展,學歷與工作的追求等,卻也讓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變的越來越困難,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卻開始減少,從我希望他有什麼什麼樣的特質…到希望他不要有什麼什麼樣的壞習慣就好。
Thumbnail
2023/11/15
當看似性別平等,自我追求的提升,新科技的發展,學歷與工作的追求等,卻也讓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變的越來越困難,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卻開始減少,從我希望他有什麼什麼樣的特質…到希望他不要有什麼什麼樣的壞習慣就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在1971年進行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旨在研究權力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實驗模擬監獄環境,參與者表現出殘忍、剝奪他人權利的行為,導致實驗提前結束。該實驗引發了對道德、權力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在1971年進行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旨在研究權力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實驗模擬監獄環境,參與者表現出殘忍、剝奪他人權利的行為,導致實驗提前結束。該實驗引發了對道德、權力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Thumbnail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Thumbnail
選邊站跟貼標籤比思考事件本質還要重要!我們是先支持一個人,才支持他的言行觀點?還是因為他的觀點與我支持的理念相同才支持他?我們能不能分割出對事與對人,還是我們要搶先站好派系位置後就開始械鬥?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事件的本質,或是試圖了解不同立場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嗎?還是我們要任由輿論導向來選擇戰鬥的工具?
Thumbnail
選邊站跟貼標籤比思考事件本質還要重要!我們是先支持一個人,才支持他的言行觀點?還是因為他的觀點與我支持的理念相同才支持他?我們能不能分割出對事與對人,還是我們要搶先站好派系位置後就開始械鬥?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事件的本質,或是試圖了解不同立場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嗎?還是我們要任由輿論導向來選擇戰鬥的工具?
Thumbnail
如書名,作者要處理、解釋他的觀點:「人慈」。大多數人都是正派的好人,翻轉我們認為人類天性自私的迷思。要處理這樣大的問題,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各領域著手,各種舉例佐證。
Thumbnail
如書名,作者要處理、解釋他的觀點:「人慈」。大多數人都是正派的好人,翻轉我們認為人類天性自私的迷思。要處理這樣大的問題,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各領域著手,各種舉例佐證。
Thumbnail
【簡介】 看了很多的電影,尤其關於「人性實驗」的部分,很多學者都會致力於「實驗」,但不知不覺「實驗」就不再是實驗,甚至連原本提出計劃的學者本身,都會成為實驗的一部份。因為他們不知道,走火入魔的不只是被實驗者,還有他們自己,但旁觀者清,唯能做的就是讓實驗者發覺,原來這已經與他們的初衷不同了。
Thumbnail
【簡介】 看了很多的電影,尤其關於「人性實驗」的部分,很多學者都會致力於「實驗」,但不知不覺「實驗」就不再是實驗,甚至連原本提出計劃的學者本身,都會成為實驗的一部份。因為他們不知道,走火入魔的不只是被實驗者,還有他們自己,但旁觀者清,唯能做的就是讓實驗者發覺,原來這已經與他們的初衷不同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