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諮商心理師的婚姻思辨

更新於 2024/1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看似性別平等,自我追求的提升,新科技的發展,學歷與工作的追求等,卻也讓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變的越來越困難,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卻開始減少,從我希望他有什麼什麼樣的特質…到希望他不要有什麼什麼樣的壞習慣就好。

Lori Gottlieb先有了孩子才開始尋找自己的靈魂伴侶,卻也碰到社會上對於單親媽媽比起單親爸爸更不友善的眼光,認為單親媽媽有個累贅,女性卻更容易照顧單親爸爸的孩子。

究竟什麼特質才是另一半真正重要的?身高?髮量?還是薪水?

Lori Gottlieb將告訴我們如何不在一開始就關注這些條件,而是看到一個真正吸引人的靈魂。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Lori Gottlieb最新作品《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連心理師自己都要找心理師諮詢?!那他/她憑什麼能幫我?!

圖片取自Unsplash by Mayur Gala

圖片取自Unsplash by Mayur Gala

「在我擔任心理師的所有資格裡,最重要的一個是: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每年找心理師晤談的美國人將近三千萬名 — — 其中有些病人本身也是心理師。

在這本書裡,作者蘿蕊・葛利布告訴我們:儘管她受過嚴格訓練,也具備心理治療執照,但她之所以能做諮商,最重要的憑據是 — — 她同樣是人類的一員。當她的世界因為一次危機天翻地覆,她寫道:「我知道當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於是,她開始和古怪、經驗豐富,但很不典型的心理師溫德爾晤談。並將自己的諮商過程整理出來,從故事中得到力量,助人者同時也是非常需要受到幫助。

圖片取自Unsplash by Nathan McBride

圖片取自Unsplash by Nathan McBride

《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簡介

「不知為何,在珍.奧斯汀之後,一個女人承認她多麼孤獨、多麼強烈想要成為傳統家庭的一份子,已經變成丟臉的事情。」

這本者挑戰當代社會各種混淆人的資訊,揭示過去我們所尋找的那些伴侶特質,可能反而會導致與永恆幸福距離更遠。在書中作者與行為經濟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等專家對話,並融合從媒人機構到離婚研究者們的内在觀點。這本充滿希望的書,指引女性提升在長期關係中,真正重要事物的標準,放下那些阻礙她們尋求連結的燃愛模式。

「當我決定生孩子時,並不是為了排解寂寞,而是希望在沒有生理時鐘的壓力下找到命定之人,我真心以為(極其天真)我可以把事情倒過來做:先有孩子,再找靈魂伴侶。」

為了避免自己迫於生理時鐘而「將就」步入婚姻的作者蘿蕊.葛利布,求助醫學方式成為了單身母親。度過艱辛的育兒階段,當四十一歲的她「準備好」再次投入婚戀市場,卻發現自己的「籌碼」已不若當年,難道她再也找不到「真命天子」,注定孤獨一生?為什麼現代女性似乎更難找到理想的伴侶,「女性主義」教我們不僅要獨立自主、更要「樂於」獨立自主,這意謂著想要婚姻就只是想要「依賴」或成為「附屬」嗎?

她還察覺了一個常見的困境:如何在追求一段幸福婚姻的渴望與一長串複雜的「必須擁有」和「不能容忍」擇偶清單間找到平衡,清單上的標準往往讓許多機會被錯誤地排除在外。

《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by Lori Gottlieb

《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by Lori Gottlieb

心理學中的戀愛

在許多研究中都指出比起差異,我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另一半,在《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書中也看到比起那些我們在清單中開出的條件,例如要身高超過多少,要有個炫砲的職稱等,關係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溝通,而相似性,或者說擁有相似的價值觀,比較容易能讓雙方是針對事情討論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法,而不會只是針鋒相對。

不嫌晚不急找

假設當我們定義某個年紀就要結婚定下來,那麼在那時候遇到的對象,很有可能雖然不適合卻因為年紀到了必須要做這件事。看了一個台灣女生到紐西蘭定居的影片,她說:「那些想在30歲以前就結婚的朋友,過了兩三年看到他們也開始離婚了。」急著做出決定可能是一時衝動,完美男雖不存在,我們依然有機會可以找到能最舒服相處的另一半。

avatar-img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mie.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多巴胺是什麼? 成癮、性愛、手機 使用智慧型手機、熬夜觀看劇集、放任自己大吃大喝、不受限制地消費,已成為我們疲憊一天後的慰藉方式。然而,我們可能並不自覺地陷入網路、購物、酒精或性的成癮中。
作者艾倫・薩克斯擁有牛津和耶魯的雙學位,同時也是一名思覺失調患者。從八歲起,她就感受到自己的覺知模糊,像沙堡般分崩離析的感覺。儘管如此,她在高中、大學和研究院取得卓越的學術成就,但在她背後的人生舞台上,卻是對抗幻覺、妄想和恐懼的無盡搏鬥。
這兩本書我覺得非常適合一起看,不論是面對工作或是關係,我們都會遇到希望自己或對方改變的情境,然而,人的天性有著慣性與惰性,如果不是出了什麼大錯,或是舊有的習慣突然已經不再合適,那麼我們的天性將會促使遵循以往的舊習慣,讓改變這件事變得難上加難。
快樂、有意義的生活是什麼?我想這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前一段時間因為威力彩獎金飆高,也引起我們抱持著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夢,然而,中了高額的獎金就會使我們快樂嗎?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值得討論的。作者崔仁哲先前的著作《框架效應》也就探討了因為生活中的框架,我們會因此提高幸福感,或是感到不那麼幸福。
在工作場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似乎成為了能否留下好人才的關鍵軟實力,《愈吵愈有競爭力》介紹了在組織中並不是表面看似一片祥和的組織工作績效與員工的產能會更高。而是當組織間的成員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指出其他成員錯誤的地方,才能真正激發出創造力及提升工作績效。
刺蝟法則是在說刺蝟的生物天性,在寒冷的天氣中,刺蝟為了要互相取暖而緊靠在一起,卻又因為彼此身上的刺痛讓牠們分開。太近會刺痛,太遠又會冷,在不斷地掙扎中,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冷又不會痛的適當距離。將刺蝟法則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心理距離效應,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與夥伴建立下適當的關係界線。
多巴胺是什麼? 成癮、性愛、手機 使用智慧型手機、熬夜觀看劇集、放任自己大吃大喝、不受限制地消費,已成為我們疲憊一天後的慰藉方式。然而,我們可能並不自覺地陷入網路、購物、酒精或性的成癮中。
作者艾倫・薩克斯擁有牛津和耶魯的雙學位,同時也是一名思覺失調患者。從八歲起,她就感受到自己的覺知模糊,像沙堡般分崩離析的感覺。儘管如此,她在高中、大學和研究院取得卓越的學術成就,但在她背後的人生舞台上,卻是對抗幻覺、妄想和恐懼的無盡搏鬥。
這兩本書我覺得非常適合一起看,不論是面對工作或是關係,我們都會遇到希望自己或對方改變的情境,然而,人的天性有著慣性與惰性,如果不是出了什麼大錯,或是舊有的習慣突然已經不再合適,那麼我們的天性將會促使遵循以往的舊習慣,讓改變這件事變得難上加難。
快樂、有意義的生活是什麼?我想這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前一段時間因為威力彩獎金飆高,也引起我們抱持著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夢,然而,中了高額的獎金就會使我們快樂嗎?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值得討論的。作者崔仁哲先前的著作《框架效應》也就探討了因為生活中的框架,我們會因此提高幸福感,或是感到不那麼幸福。
在工作場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似乎成為了能否留下好人才的關鍵軟實力,《愈吵愈有競爭力》介紹了在組織中並不是表面看似一片祥和的組織工作績效與員工的產能會更高。而是當組織間的成員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指出其他成員錯誤的地方,才能真正激發出創造力及提升工作績效。
刺蝟法則是在說刺蝟的生物天性,在寒冷的天氣中,刺蝟為了要互相取暖而緊靠在一起,卻又因為彼此身上的刺痛讓牠們分開。太近會刺痛,太遠又會冷,在不斷地掙扎中,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冷又不會痛的適當距離。將刺蝟法則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心理距離效應,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與夥伴建立下適當的關係界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些日子我的好友暨馬祖研究夥伴與其他馬祖人一同出版了《戰地之框》。這本書以報導文學的手法,將不同的馬祖人置入進了他們所身處的時代中......。
Thumbnail
「不知為何,在珍.奧斯汀之後,一個女人承認她多麼孤獨、多麼強烈想要成為傳統家庭的一份子,已經變成丟臉的事情。」《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 by Lori Gottlieb,關於四十一歲女性對於何為幸福婚姻的探索,以及「夠好」的心態如何引領她找到完美男。
Thumbnail
▮「偉大的故事都需要大膽修訂。你的人生也是如此。」 既《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治癒人心、改編自諮商真實故事的書籍,作者推出實踐為主軸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帶領讀者一起修正自己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未來學家》的心得,介紹了書中的一些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文章講述了作者如何從書中找到生活的核心價值,並且提到了一些書中的名言和啟發。文章內容生動有趣,值得閱讀。
Thumbnail
★有時候,身心疲憊的我們, 需要的只是靜靜的陪伴,和懂我的一句話。
Thumbnail
★當你聽到「孤獨」這個詞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 ●無論在什麼狀態下,你都不是「一個人」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孤獨小姐」。 當你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 請察覺「孤獨小姐」的存在。 不要漠視或帶過「寂寞」的感受, 好好面對吧。   ●停止「抹除寂寞」的行為 當你覺得寂寞的時候
Thumbnail
只穿一套衣服去旅行 書頁一翻開,就看見一張可愛的照片:一對男女縮在桌子後邊,桌上擺著是“小側背包”就可以全部收納起來的各種旅行物件,男生的甚至褲子的口袋就夠。 他們即將去歐洲旅行十四天。 這本書給了我們對於旅行顛覆認知的開頭:沒有帶任何換洗衣服、行李,沒有訂飯店,甚至沒有任何行程,他們準備好了
Thumbnail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Thumbnail
★忍耐是沒有用的!認識人格障礙,不再一味委曲求全! ●如果這本書吸引了你的注意,代表你正因人際關係而感到困擾,而且那個讓你覺得疲憊的人,是至今為止從來沒有碰過的類型,讓人心累的程度已超越可忍受的範圍。閱讀人際關係方面的書籍,或是聆聽相關的講座,經常會建議我們要懂得接納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差異。換句話說,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些日子我的好友暨馬祖研究夥伴與其他馬祖人一同出版了《戰地之框》。這本書以報導文學的手法,將不同的馬祖人置入進了他們所身處的時代中......。
Thumbnail
「不知為何,在珍.奧斯汀之後,一個女人承認她多麼孤獨、多麼強烈想要成為傳統家庭的一份子,已經變成丟臉的事情。」《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 by Lori Gottlieb,關於四十一歲女性對於何為幸福婚姻的探索,以及「夠好」的心態如何引領她找到完美男。
Thumbnail
▮「偉大的故事都需要大膽修訂。你的人生也是如此。」 既《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治癒人心、改編自諮商真實故事的書籍,作者推出實踐為主軸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帶領讀者一起修正自己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未來學家》的心得,介紹了書中的一些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文章講述了作者如何從書中找到生活的核心價值,並且提到了一些書中的名言和啟發。文章內容生動有趣,值得閱讀。
Thumbnail
★有時候,身心疲憊的我們, 需要的只是靜靜的陪伴,和懂我的一句話。
Thumbnail
★當你聽到「孤獨」這個詞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 ●無論在什麼狀態下,你都不是「一個人」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孤獨小姐」。 當你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 請察覺「孤獨小姐」的存在。 不要漠視或帶過「寂寞」的感受, 好好面對吧。   ●停止「抹除寂寞」的行為 當你覺得寂寞的時候
Thumbnail
只穿一套衣服去旅行 書頁一翻開,就看見一張可愛的照片:一對男女縮在桌子後邊,桌上擺著是“小側背包”就可以全部收納起來的各種旅行物件,男生的甚至褲子的口袋就夠。 他們即將去歐洲旅行十四天。 這本書給了我們對於旅行顛覆認知的開頭:沒有帶任何換洗衣服、行李,沒有訂飯店,甚至沒有任何行程,他們準備好了
Thumbnail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Thumbnail
★忍耐是沒有用的!認識人格障礙,不再一味委曲求全! ●如果這本書吸引了你的注意,代表你正因人際關係而感到困擾,而且那個讓你覺得疲憊的人,是至今為止從來沒有碰過的類型,讓人心累的程度已超越可忍受的範圍。閱讀人際關係方面的書籍,或是聆聽相關的講座,經常會建議我們要懂得接納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差異。換句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