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人慈》你相信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2022/11/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史丹佛大學監獄實驗
監獄實驗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獄卒,一組犯人,在實驗的過程中獄卒對犯人口語辱罵甚至是暴力行為,讓犯人身心俱疲,在實驗的中途就選擇提前結束,這場實驗幾乎在每個心理學的教科書甚至是科普文章上都會出現,實驗的結果也代表著當人們被賦予身份權力的象徵將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
但當這場實驗有其他學者也想複製,在英國的實境節目中,也以相同的角色分配,卻發現獄卒跟犯人之間並沒有像先前史丹佛大學所做的結果,而是雙方相處的和樂融融,還一起坐下來討論民主制度。這場實境秀最後則是因為太無聊提前結束。
兩場實驗最大的不同是有沒有下指導,在史丹佛大學大學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獄卒要嚴厲對待犯人,就算他們不願意。而在英國的實境秀則是讓參與者自由發揮。實驗的事實其實大家都對於被賦予新的身份感到很不自在,提議能提早結束,甚至是獄卒與犯人間會互相照顧。
《人慈》by Rutger Bregman
史丹利・米格爾電擊實驗
這場心理學實驗也是非常著名象徵當我們遇到有權利以及壓力的情境,會選擇遵循權利做出可能會傷害他人的事情。在實驗者的命令之下,受試者會對一個陌生人施行有致命可能的電擊。
然而,後來這場實驗也被推翻,受試者有近半數覺得根本是假的實驗,也不相信對方真的會被電擊,只是用演的遵循實驗人員的指示。
戰爭與反人慈
今年所發生的俄烏戰爭,似乎並不是場人慈的行動,但更深刻去剖析在戰場上身亡的原因,卻可以發現幾乎只有10%是因為近距離的射擊,其他都是因為遠程的砲彈或是地雷。面對戰事前線的人依然擁有慈愛,但在遠方下達指令的領導卻沒能實際感受到。
XY理論
若套用在工作上《人慈》所講的就是Y理論,也與大家分享反面的X理論。
X理論
  • 一般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話會逃避工作。
  • 大部分人對集體(公司,機構,單位或組織等)的目標不關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強迫,威脅處罰,指導,金錢利益等誘因激發人們的工作源動力。
  • 一般人缺少進取心,只有在指導下才願意接受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對他們施加壓力。
Y理論
  • 人們在工作上體力和腦力的投入就跟在娛樂和休閒上的投入一樣,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並不抗拒工作。
  • 即使沒有外界的壓力和處罰的威脅,他們一樣會努力工作以期達到目的 ,人們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監督的能力。
  • 人們願意為集體的目標而努力,在工作上會盡最大的努力,以發揮創造力,人們希望在工作上獲得認同感,會自覺遵守規定。
  • 在適當的條件下,人們不僅願意接受工作上的責任,並會尋求更大的責任。
  • 許多人具有相當高的創新能力去解決問題。
  • 在大多數的機構裡面,人們的才智並沒有充分發揮。
X理論的管理者會趨向於設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以減低員工對工作的消極性。
Y理論的管理者主張用人性激發的管理,使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一致,會趨向於對員工授予更大的權力,讓員工有更大的發揮機會,以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
photo on Unsplash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Jamie,心理系畢業,擁有多種跨領域的經驗,因為與朋友聊天的過程常被問到相關的問題,看到媒體連最基本的知識都缺乏,台灣沒有心理醫生喔:))因此想與大家分享更生活化且正確的心理學內容。
每週三上新文章,創立這個內容的初衷是總被他人誤會念心理系的都會知道每個人在想什麼XD實際接觸過後才發現心理學的知識真的非常廣泛,從做夢到清醒的時時刻刻都影響著我們,所以才取名為從早到晚心理學。透過時事、戲劇、電影以及書籍結合心理學,想帶給大家更加生活化與專業的內容,想與更多人一同交流!想了解什麼內容也歡迎跟我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