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英語發音規則筆記】══重音══

英語文學習者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發音,重音是最大的問題。
因為英語是有節奏的,如果說起來沒有節奏,會讓人很難理解在表達什麼,也讓人感覺不到情感。
英語中的相似音不少,假如說話時講錯重音,會被理解成另外完全不同的英文單字,或者完全聽不懂而無法理解。
學習重音的最直接簡單的方式是,遇到生字,查字典,注意音標的重音標記位置,更重要的是反覆聽單字的發音音檔,除了用眼睛閱讀,同時還要用耳朵聆聽,產生聽覺記憶。
重音的標記符號為「 ˋ 」。
重音的特徵:
  • 聲音高低(較高)
  • 母音長度(較長)
  • 母音完整性與清晰度(完整且清楚)
  • 音量大小(較大)
重音的規則:
英語的第一重音在最後音節唸4聲,在其他音節唸1聲,而第二重音唸2聲或3聲(如果分不清楚的話,可以只唸3聲),輕音節則唸3聲,以中文來對照,就是昌(1)、常(2)、敞(3)、唱(4),注意英語的3聲不像中文,後面音調沒有往上提。
台灣英語文教學忽略的發音規則「複合名詞重音」:
  • 複合名詞=(當形容詞用的)名詞+名詞,前面的名詞保留原有的重音,後面的名詞則沒有重音                            舉例:ˋcoffee cup 咖啡杯
  • 如果複合名詞的前一個名詞是後一個名詞的主要成份或原料,兩個名詞都保留原有的重音                               舉例:ˋbeef ˋstew 燉牛肉
  • 如果複合名詞的前一個名詞是時間、空間或團體組織,兩個名詞都保留原有的重音                                  舉例:ˋSunday ˋnight 星期天晚上                     ˋkitchen ˋsink 廚房水槽                       ˋfamily ˋmeeting 家庭會議
  • 有一種類型的複合詞「形容詞+名詞」用來表達一個特別的意思,用的卻是複合名詞的重音規則                            舉例:ˋblackboard 黑板,ˋgreenhouse 溫室,ˋhot dog 熱狗
在電視新聞或廣播中,英文母語人士為了強調所要講述的內容,會用較 HIGH 的語氣來吸引觀眾或聽眾的注意力,經常會不管複合名詞的重音規則,而把每個字詞的原有重音都唸讀出來。
台灣英語文教學忽略的發音規則「句子語調重音」:
  • 在講新的說話內容時,所有的實詞是加上重音的,虛詞則是沒有重音。
  • 任何實詞在講第二遍(以上)時,也就是重複提及時就不加上重音了。
  • 當兩個以上的字詞有比較的對比關係時,整句只有那兩個字詞有重音。
英文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及一部份副詞;英文虛詞包括代名詞、冠詞、介係詞、連接詞、助動詞及一部份副詞。
英語句子的語調:
英語語調,不只是為了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節奏旋律說話好聽,其實還有傳達語義而達到溝通交流的功用。換句話說,跟「資訊價值」有關。也就是說,語調能幫助聽者知道:
  • 講話內容中哪些是重要關鍵訊息,而哪些只是背景資訊或瑣碎細節(實詞 🆚 虛詞)?
  • 哪些講話內容是初次說的,哪些是之前已經提及的(新資訊 🆚 舊資訊)?
  • 哪些部分是在對比做比較?
人在說話時,會適時停下來呼吸換氣,所以需要「斷句」。不論使用哪一種語言,講話一定要分段,讓對方便於做文法/語法上與脈絡邏輯上的分析、歸納及吸收,能較容易理解意思。
英語的斷句:
  • 用英語表達或唸讀時,遇到標點符號就停頓一下。             例如:逗點/comma(,)、句點/period/full stop(.)、分號/semi-colon(;)、冒號/colon(:)、驚歎號/exclamation point(!)、問號/question mark(?)、單引號/single quotes(‘ ’)、雙引號/double quotes(“ ”)……
  • 用英語表達或唸讀時,整個主詞說完需停頓一下。             補充說明,包含修飾主詞的部分一併說完後停頓一下。
  • 用英語表達或唸讀時,在介係詞之前需停頓一下。             用英語表達或唸讀時,在介係詞之前需停頓一下。
  • 用英語表達或唸讀時,在連接詞之前需停頓一下。
  • 用英語表達或唸讀時,在子句之前需要停頓一下。
英文句子中的每一個斷句處之前最後一個有重音的音節,需比句子中其他的重音高得多,然後音調要快速降下來,再微微上揚,微微上揚的語調代表話還沒說完,跟整句話說完的單純下降語調有所不同。
我用 Notion 做的筆記請點擊 📝重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