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創造邂逅而不是搭訕》參

何為邂逅?就是「自然無違和地」去認識他人。
那要做到這件事,首先你就需要「勢」來幫忙你。什麼是「勢」,「勢」就是「能量流動的方向」。為什麼選舉需要「造勢」,就是將所謂的大家的意志聚集在一起,並且朝向同一個方向的時候就會形成巨大的能量流動,就可以帶動很結果的自然形成。
而關係之間的「勢」呢?如果你在認識他人的時候感覺自己很不順利、很卡,原因就在於不尊重「勢」的流動。也就是我們前面幾篇說得雙方的意願跟能力,合起來時在此時此刻這個當下該發生的事。如果你已經是一個站在那裡就讓人覺得舒服想靠近的人,那麼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接下來的關鍵點,就是在於你是否有能力為對方創造在這段關係裡的空間。
大部分的人的敗因都在這裡,就是根本不給對方空間,自顧自地預設立場跟朝自己想要的目的去行動。什麼叫做給對方空間?我們很常在吸引的階段使用「丟球」這個形容,我覺得是非常貼切的,但很少人真正懂得這個形容的含義。物理的丟球,如果你把球丟給對方,球是不是就在對方手上?球如果在對方手上,就要等待對方把球丟回來。
也就是說,當你丟出了一個訊號,你要給對方自己消化跟輸出的時間跟空間,而且訊號這種東西是要一點一點地去釋出的。大部分的人會把認識人這件事情弄得很不舒服,就是把對方當成沙包拼命地丟球,不然就是一次丟的球太大顆。但基本上這兩個問題的核心都是同一個:根本沒在管對方的意願跟心情。只在乎自己想得到的,抑或是認同、抑或是不想被拒絕。如果一個人缺乏承擔被拒絕的能力,那麼就會容易讓人不舒服,因為他會去逃避跟扭曲現實,並且不允許對方自由的表達。
舉例來說,要在路上認識一個人,再有任何的互動之前,首先一定要讓對方先注意到你的存在。如果對方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你馬上去點人家肩膀問說「我想認識你」,這會嚇到對方而且會讓對方感到非常的不自在。這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雖然每個人加熱的速度不同,但同樣都要從室溫開始煮,你不能跳過任何一個溫度而直接上升到某度,你可以停止加溫,但不能根據意識擅自降溫。
因為你們兩個的溫度是怎樣就是怎樣,只是你選擇做出來的事情有沒有符合那個溫度而已,沒有就會很怪,有就會很自然。
如果想要創造自然無違和的邂逅,就「不可以」跳過任何的步驟,但這些步驟根據不同狀況可能可以進行得很快。第一件事就是要進入對方的視野之中,讓對方「知道」他注意到的環境裡有你這個人的「存在」。例如當我們進入一個場域,例如車廂、書店,我們都會大概看一下週遭有什麼樣的人,再決定自己要移動到什麼位置。但如果我們在移動的時候那個場域就會縮得比較小,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在注意身邊有什麼人。
當我們的「意識場域」越小的時候,邂逅就會越難成功,因為越沒有「勢」可以幫助你們。意識場域什麼時候會很小?當我們在快速移動在趕路的時候,我們的意識都在未來要到的那個地方,並沒有停留在現在的位置上,所以這時候最好不要去吵對方,你們就是無緣就對了。(除非不小心相撞,對方的意識場域才有可能突然回到所在地)捷運車廂也不太方便,當一個地方的能量越不固定,其實你擁有的「勢」越少。
我們的意識場域什麼時候會大?當我們進入一個我們預期會「待著」的地方時,例如要去咖啡廳工作時,我們至少會把意識場域包含在座位周遭。密閉空間的社交場合的意識場域會最大,因為我們進入那個場域就是想要尋找想認識的人,至少會環顧四周把所有存在的人都掃過一遍。(但要記得這只是一個通則,每個人的狀態還是不一樣的)當女性進入比較容易發生危險的區域時意識場域也會變大,但並不是為了認識人而是為了防禦危險。
確定自己進入了對方的意識場域之後,第二個步驟是要讓對方知道你的能量是朝向他的,白話就是「你在注意他」。但是這邊的能量不能放得太強,很多人會變得猥褻(或男生覺得恐怖),就是在「注意對方」這個步驟時放了太多慾望跟動能進去,當然這源自於對自己的自卑感,你覺得跟對方的差距越大,無論是你高還是你低都會讓對方有種不舒服的感覺。(但對方不舒服不一定會給你不好的臉色看,尤其女性跟尤其你地位比較高時,但這最後必定爆掉)
如果你就是無法不放得太強,那這就是你得先去處理的議題,先不要談什麼舒服地認識別人這件事了。這個步驟跟順序也適用於同性之間的認識,沒有侷限於潛在的愛情關係。
而第一個步驟到第二個步驟會花多少時間,真的很看當下的條件,例如你自己狀態好不好、對方狀態好不好,你們兩個彼此之間自然產生的吸引力、這個時間點、這個場景、有沒有什麼阻撓等等。例如如果想要認識常常在火車上坐同一班車上班的人,那麼從第一個步驟到第二個步驟可能要花很多次相遇的時間,當然也有可能一次相遇就行了(如果在火車上的時間夠長,但這也不是在火車上的時間能決定的,真正決定你們會花多久時間去經過這些步驟,真的是你們兩個的關係本質決定的,你只能順應你們的溫度成長來選擇做什麼,這是無法改變的事情,你一但想改變就會變卡變奇怪讓對方不舒服。慢不一定不好,快也不一定好。),如果是在社交場合可能只需要2秒。
意識場域越大時,環境裡越有合理可以去運用的東西來當作彼此互相認識的潤滑劑,認識的難度越低。意識場域越小時,越沒有合理的理由跟道具可以運用來當潤滑劑,所以越是得依靠兩個人彼此的原生吸引程度跟自己有多能順應能量來表達決定你們是否能順利的走在一起。不同場域適合的工具是不一樣的。例如書店的場合當然就是能用「幫忙拿書」或「詢問對方看什麼書」的這種方式去跟對方建立互動。
不管是第一個步驟還是第二個步驟,你都要等待對方給予同等的回應才能進行下一步。第一個步驟你進入對方的場域之後,要給對方一段時間來習慣你的存在,也就是對方也在意識上進入了你的意識場域而沒有感到不自在。(這個要怎麼確定真的就是靠自己的感覺能力了我教不了)對方有在能量上回應了,你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一樣第二個步驟也要等對方也給自己同等的回應,首先是習慣了你的注意,再來是也給你一些注意力時你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
第三個步驟是「釋出好感」,釋出好感沒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就是「笑意」。無論你要怎麼笑,你要表現最適合你們兩個當下能量流動的笑法,抑或是害羞撇頭的笑,或是抿嘴的笑,或是燦爛的笑。如果你們兩個彼此之間曖昧的張力沒有那麼大,比較偏向友誼的能量,那麼也可以在湊巧兩個人在很近的距離時,輕鬆地說「常常看到你耶」。(請帶著笑意)
如果你選擇說話,你要衡量現在你們兩個彼此之間的能量是否要就此打住,並不是每次說話都要一直延續話題感覺才是好的。在第一次對話時,如果兩個人彼此之間還是有點曖昧張力,有時候講一句就夠了,對方也不一定要回答(最好是講對方不需要回答的句子,為什麼呢?因為是你主動開創了一個關係裡的新模式,所以你如果丟問句就是在逼對方回應,除非你感覺到對方已經等你開口很久了)然後就停止對話讓對方消化跟感受。
這邊真的要看情境給你怎樣的條件去講什麼話,如果有曖昧張力時還說什麼「你也住附近嗎?」這樣其實會挺尷尬的,這種對話適合第二次開口說話的時候說。而在你決定要主動說第二次話的時候(如果上次主動說話的也是你)也請你花一次相遇的時間(或上次講完之後對方消化的時間),等到對方也釋出好感的的能量給你的時候,你再進行下一步。一切都依照對方給你的回應,因為你也要消化感受之後,準備好再表達,並不是只有對方需要這樣。
也許過程中你會發現你們兩個的能量差距是大的,例如你覺得很多事情無所謂但很多事情對方有所謂(這個在進行前三個步驟的時候其實就會蠻明顯的),那也許兩個人彼此之間不需要發生什麼不愉快,也可以就此打住。因為真正和諧的關係講求的就是一來一往跟勢均力敵。如果能量彈性跟範圍差距太大,交流起來兩個人都會很辛苦。
P.S.請各位記得這些都只是舉例,因為文章我都只能講個別狀況跟普遍情況,你自己遇到的狀況請自己懂得變通跟感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