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邂逅而不是搭訕》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要如何知道對方到底想不想靠近自己?首先就要先拿掉所有的「判斷」。因為請認清一個事實,統計學雖然有他的用途,但是統計學在個體真相上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例如今天一個人對你微笑,統計學說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會對喜歡的人微笑,那請問等於這個人對你有好感的機率等於50%嗎?

不,今天真相只有一個,就是他對你微笑的當下是有好感還是沒有好感而已,根本跟機率沒有關係。因為對方微笑有可能是對方的禮貌,他對每一個人都這樣(而且通常這樣的人對特別有感覺的人反而會反常地不笑)。或是今天樂透中獎機率低到靠北,對個體來說當中獎數字公佈的瞬間,會中的人就是100%中,不會中的人就是100%不中。機率根本除了精神安慰之外,沒實質屁用。

個體就是個體,當我們在單一去探討一個個體時,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正常」跟「常理」。你如果覺得一個標準化的指標是可以去「判斷」個體的真相的話,那麼...很遺憾地只能說真的該開始學習獨立思考惹。

「判斷」也許能夠因為誤會而促成關係形式上的短期順利,但我可以斷言,它絕對不準確。因為每個人的感受在任何時刻都是獨一無二的且極其複雜細膩的(即使本人意識上無法認知,真相就是如此)。真正準確並且可以與他人產生真實連結的,是我們的「感受力」而不是「判斷力」。而這個是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自然帶著的一種能力,反而「理性的判斷」是一種後天不自然的學習起來的能力。

而理性的判斷會正確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機械化,導致大部分的人的行為舉止也都是遵循這些機械化的模式,因此才會造成「判斷會正確」的假象。但真實情況是,如果每個人都尊重自己的感受去生活,那麼根本不會有一套標準的指標可以作為參考。正因為我們都將別人當成一種「非人/非自然」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去用指標判斷是可行的。

也因此感受力其實正確來說並不需要「培養」,而是「找回」。感受力不分性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天線,而這天線是怎麼搜集能量資訊的每個人不盡相同,我們身為寶寶的時候就有。如果我們沒有的話,就不可能被原生家庭影響這麼深,就因為我們一出生就有很強的感知能力,所以才有可能被如此「無形中」影響。

而我們會生活得如此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都被他人用機械化的方式對待,也用機械化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沒有人懂我們,在暗夜裡覺得寂寞跟孤獨,就算有人陪在身邊也覺得不滿足。如果說我們真的要開始去真正活著,去感受每一個存在、每一段關係、每一個生命,你會發現你「每天」對「每一個人」想要打招呼的方式都「不一樣」。

就如同一杯茶,加不同的物質的味道一定都不一樣,這就是「自然」。同一款茶葉,在不同溫度(時間點)不同的濃度、放幾天的味道,加不同的東西的量跟濃度也都會不一樣。人跟萬物都是隨時都在變化的,就算變化只有細微的一點點,仍然存在。能帶給我們感動的藝術品,也都是能感知到這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細節,才使得我們感覺到療癒、被看見。

你要做就只是放下過去經驗帶給你的框架,不要再急著下判斷,不要想用在A身上適用的方式去套在B身上,甚至不要把昨天適用於A的方式套在今天的A身上。這時候你可能會有點無所適從,不知道那這樣自己要怎麼跟別人相處,但這就是把生活腳步放慢給自己跟別人空間的一種方法。

你要讓自己可以不要急著去對世界作出反應,可以讓自己停下來先感受,等到自己「有想做這件事的『感覺』」了再去行動。但通常我們都不是有了想做某件事、說某句話的『感覺』才行動,而是先照我們自己預設「安全」的方式去做,然後產生了問題再去解決。你讓自己可以成為「奇怪的人」的空間,你可以盯著一個人10秒甚至一分鐘再決定自己要不要跟他打招呼或是不打招呼。這也是為什麼限制彼此「不講話」光是眼神的對視,就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奇妙的體驗。

你需要的不是什麼高超的技巧,是能夠讓自己不再遵循自己幻想出來的「安全」的勇氣,跟願意跟這個世界真實互動的意願而已。而這些讓你知道對方是否也想靠近你的能力,你本來就有,只是你忘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任性救贖》
30.9K會員
497內容數
曾經以「文飛(Dana)」這個名字創業、出書。我靈魂、身為藝術家的創作名字是嬋娜。我不能保證你會喜歡我的文字,或覺得花這筆錢一定是值得的,但我能保證的是,我寫的每一個字,都是我當時生命歷程的當下,最赤誠並用我的生命的血淚堆疊出來的。沒有任何華麗的包裝,那含藏了我當下的領悟、痛苦與迷惘。
《任性救贖》的其他內容
2023/12/30
人離不開會忘不掉的絕不是某一個特定的人,而是這個人所代表的意義,是那個人曾經帶給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沒有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因為物質是虛的,而精神則是主觀而非客觀的。所以當你的對象有個無法忘記的人,你可以評估看看你到底有多少愛人的能力與餘裕。 如果你只是想談談戀愛,想要感受小情小愛,不是想給另
Thumbnail
2023/12/30
人離不開會忘不掉的絕不是某一個特定的人,而是這個人所代表的意義,是那個人曾經帶給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沒有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因為物質是虛的,而精神則是主觀而非客觀的。所以當你的對象有個無法忘記的人,你可以評估看看你到底有多少愛人的能力與餘裕。 如果你只是想談談戀愛,想要感受小情小愛,不是想給另
Thumbnail
2023/12/19
我認為男女之間有純友誼,但要看對象。 如果你對一個異性真的生理上有抗拒,那你們就有純友誼。但如果你對一個異性沒有抗拒,那你們之間就算只是友誼,也會多多少少有點男女之間的情愫在,但這充其量只是情「愫」,而不會發展成「情感」。 我覺得我還蠻喜歡男女之間的那一點點非純友誼的互動,例如當對方願意主動
Thumbnail
2023/12/19
我認為男女之間有純友誼,但要看對象。 如果你對一個異性真的生理上有抗拒,那你們就有純友誼。但如果你對一個異性沒有抗拒,那你們之間就算只是友誼,也會多多少少有點男女之間的情愫在,但這充其量只是情「愫」,而不會發展成「情感」。 我覺得我還蠻喜歡男女之間的那一點點非純友誼的互動,例如當對方願意主動
Thumbnail
2023/12/08
最近真的覺得自己在感情裡長大了,很多事情學會不去較真。 最近也接觸了一些人看到他們處理感情的方式,讓我更鮮明的看見自己的進步。我現在覺得是否可以維持好一段關係,在於妳願意為對方做出多少的讓步。 然而我並不覺得這種讓步叫做犧牲,而是妳願意為對方的快樂去承擔的一些代價,而妳自己所得到的就是對方的開心
Thumbnail
2023/12/08
最近真的覺得自己在感情裡長大了,很多事情學會不去較真。 最近也接觸了一些人看到他們處理感情的方式,讓我更鮮明的看見自己的進步。我現在覺得是否可以維持好一段關係,在於妳願意為對方做出多少的讓步。 然而我並不覺得這種讓步叫做犧牲,而是妳願意為對方的快樂去承擔的一些代價,而妳自己所得到的就是對方的開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類的感覺、直覺和價值觀是多樣且個體差異性很大的。以下是 一些常見的感覺、直覺和價值觀: 感覺(Sensing): 安全感:對於周遭環境和關係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舒適感:對於舒適的環境、身體感受和情緒感受的偏好。 直覺(Intuition): 直覺感知:對於隱含信息和可能性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未來
Thumbnail
人類的感覺、直覺和價值觀是多樣且個體差異性很大的。以下是 一些常見的感覺、直覺和價值觀: 感覺(Sensing): 安全感:對於周遭環境和關係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舒適感:對於舒適的環境、身體感受和情緒感受的偏好。 直覺(Intuition): 直覺感知:對於隱含信息和可能性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未來
Thumbnail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就是落實「只看事實跟身體感受,不解讀。」練習這件事會讓你脫離幻想世界,並且讓你的人緣變好,關係也可以更長久。我們人生的問題大概有1/3是來自於自身對外界發生的事情的解讀。 例如當你的朋友跟你見面的時候心情不好,你的解讀是他是不是討厭我,你沒辦法把對方心情不好這件事看成一個獨立存在
Thumbnail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就是落實「只看事實跟身體感受,不解讀。」練習這件事會讓你脫離幻想世界,並且讓你的人緣變好,關係也可以更長久。我們人生的問題大概有1/3是來自於自身對外界發生的事情的解讀。 例如當你的朋友跟你見面的時候心情不好,你的解讀是他是不是討厭我,你沒辦法把對方心情不好這件事看成一個獨立存在
Thumbnail
要如何知道對方到底想不想靠近自己?首先就要先拿掉所有的「判斷」。因為請認清一個事實,統計學雖然有他的用途,但是統計學在個體真相上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例如今天一個人對你微笑,統計學說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會對喜歡的人微笑,那請問等於這個人對你有好感的機率等於50%嗎? 不,今天真相只有一個,就是他
Thumbnail
要如何知道對方到底想不想靠近自己?首先就要先拿掉所有的「判斷」。因為請認清一個事實,統計學雖然有他的用途,但是統計學在個體真相上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例如今天一個人對你微笑,統計學說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會對喜歡的人微笑,那請問等於這個人對你有好感的機率等於50%嗎? 不,今天真相只有一個,就是他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為徹底擺脫對錯的限制,我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對於「對」的概念輪廓。 (我認為)每個人的當下,都是根據過去已被自己「認知到」的經驗,所整合出來的原則來對未來做出預測,符合自己所認同、接受的邏輯跟框架(套路)的,就能夠被擺進「對的」的範疇。過去我下意識尋找的真理,相當於一條不可質疑、不可被推翻的一條路,
Thumbnail
為徹底擺脫對錯的限制,我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對於「對」的概念輪廓。 (我認為)每個人的當下,都是根據過去已被自己「認知到」的經驗,所整合出來的原則來對未來做出預測,符合自己所認同、接受的邏輯跟框架(套路)的,就能夠被擺進「對的」的範疇。過去我下意識尋找的真理,相當於一條不可質疑、不可被推翻的一條路,
Thumbnail
我們會吸引與我們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來到生活中,外在的顯現即是內在的投影,在了解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之後,讓我不禁思考著一件事。
Thumbnail
我們會吸引與我們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來到生活中,外在的顯現即是內在的投影,在了解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之後,讓我不禁思考著一件事。
Thumbnail
【明明大家都說當你快樂了,愛情就會來,但是為什麼我很快樂愛情還是不來?】 當人生卡住或不順時,十之八九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的認知有錯誤。也就是說,對自己的現狀缺乏自覺。當我們在這個狀態的時候,會誤把自我感覺良好當成快樂,把需要他人注意當成喜歡自己,並且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觀察,常常以「可是」或反駁作為回應
Thumbnail
【明明大家都說當你快樂了,愛情就會來,但是為什麼我很快樂愛情還是不來?】 當人生卡住或不順時,十之八九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的認知有錯誤。也就是說,對自己的現狀缺乏自覺。當我們在這個狀態的時候,會誤把自我感覺良好當成快樂,把需要他人注意當成喜歡自己,並且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觀察,常常以「可是」或反駁作為回應
Thumbnail
「欸你真的都沒有對我不爽的地方嗎?」 『你是不是覺得…怎麼可能都沒有?我看一堆人不爽,但就你沒有?』 「對,這不太真實喔。」 好險我平常也有想過這個問題,想了1分鐘後,終於想起來1個上一次捐血的事情讓我不爽。 「喔喔,哈哈,那就好。不然如果都沒有的話,怪怪的。」 -- 有些人很看重言語以外的反
Thumbnail
「欸你真的都沒有對我不爽的地方嗎?」 『你是不是覺得…怎麼可能都沒有?我看一堆人不爽,但就你沒有?』 「對,這不太真實喔。」 好險我平常也有想過這個問題,想了1分鐘後,終於想起來1個上一次捐血的事情讓我不爽。 「喔喔,哈哈,那就好。不然如果都沒有的話,怪怪的。」 -- 有些人很看重言語以外的反
Thumbnail
真正從心理學出發,以大量愛情與人格理論為基礎,再透過演算法配對,幫你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人!整體來說,這是一個滿有趣的交友軟體,它的設定是以認真交往為前提,所以會花一些時間在填寫測驗、基本資料與數據媒合(也就是5%不會天天出現),但相對在上面遇到的人真的比較聊得來。
Thumbnail
真正從心理學出發,以大量愛情與人格理論為基礎,再透過演算法配對,幫你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人!整體來說,這是一個滿有趣的交友軟體,它的設定是以認真交往為前提,所以會花一些時間在填寫測驗、基本資料與數據媒合(也就是5%不會天天出現),但相對在上面遇到的人真的比較聊得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