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怎麼辦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小我就在照顧周遭的人。
那種照顧不是一般的定義,而是我總是在接收現場所有的能量,並且試圖平衡現場的狀況。我不會一定要去做什麼角色,而是總是去填補那個缺乏的角色。
需要有人說真話時我會變成說真話的角色,需要有人破壞和諧假象的時候我會變成那個人。要有人當和事佬的時候我就會變成那個和事佬,要有人帶氣氛我就會變成那個帶氣氛的人,要成為關心別人的人我就會變成那個人。不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會變成邊緣人。
我的照顧並非行為上的貼心,而是我知道現場沒有人比我更清楚到底現在發生什麼事,每個人彼此的交互的狀態,現在需要說出什麼話才能讓能量順利流動。這很無可奈何,我也想要有人可以讓我能夠尊敬跟學習。
我不想刻意說好聽話助長他人的幻想,讓別人喜歡我。有需要說好聽話的時候我也會誠實的說,如果很少人說出來我就會說。在這個意義上,我從小到大都在照顧我身邊的所有人,包含我爸媽。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小孩,我三歲就會自己待在家不會哭,我小五就能自己坐車回高雄。我功課不用爸媽擔心,我什麼事都能自己解決。我甚至能去解決別人的事情。
我三歲以後就從來沒跟爸媽吵說要買什麼,也從來沒跟爸媽喊餓喊累喊辛苦喊害怕,我從來就不要求。因為我知道我爸媽自己都自顧不暇,他們的內心很混亂,也總在關係裡繞一個不斷重複的迴圈。
我出去玩幾乎不會想家,也不會想聯絡我爸媽,因為我根本不依賴他們。我反而在家爸媽都在的時候反而會有想家的感覺,讓我覺得莫名困惑。
當我不知道怎麼面對周遭的人的死亡時,我爸也只會採取令人傻眼的態度還自以為正確,我媽也不會糾正他。這就讓我完全對我父母失去了信賴,原來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人,不知道什麼是尊重,也不知道如何面對情感。
我不知道要怎麼向身邊的大人學習,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智慧的樣貌,每個大人都幼稚得毫無道理,有智慧的大人在哪裡誰可以教我怎麼面對這些看似無解的問題?當身邊的大人感情跟面對自己的能力都一塌糊塗,自省能力薄弱,那我又能去問誰?
前陣子我對我媽大吼大叫,就算是小時候我媽也從來沒看過我大吼大叫,因為我是個不吵不鬧的孩子,像是發洩了累積30年的怨氣,我一邊捶桌子一邊尖叫。
為什麼我不管說什麼都要「給我建議」?明明什麼都不了解為什麼認為自己是對的?為什麼不能好好聽我說話?為什麼不相信我講的話?為什麼要逼我把別人想成好人?為什麼我的感受都是錯的?為什麼我不能生氣?為什麼都是我要去在乎別人的感受?
為什麼我不能發文罵粉絲?為什麼我不能罵我爸?為什麼不能發文講事實為什麼要照顧我根本不關心的人的白痴面子?為什麼我一定要假惺惺的去跟他說父親節快樂(我根本不想說)?為什麼妳說這些是為我好?為什麼你明明就沒有要了解我,卻說你想了解我?
不要開玩笑了好嗎?你們到底還想要我怎樣?我有要求你看我的文章嗎?為什麼我連說實話的空間都要來干涉?為什麼都是我要在乎別人的感受?
我呢?那我怎麼辦?你們全都這樣,那我的感受怎麼辦?就因為我是一個不需要被照顧的人,一個比較有能力的人,因為我是一個看得比別人清楚的人,所以我活該嗎?
我也想被照顧啊!為什麼三歲就要訓練我獨立?還以此為榮?不就是你們根本不想花精力照顧我嗎? 我都已經做成這樣盡量讓我們沒有太多交集所以不會有衝突了,我都對你們沒有期待了,到底為什麼一直要來招惹我?問我怎麼了,最後全部都是我要承擔,連同你們想當好人的自我滿足。
我以前身邊的人不是想要得到我的認同就是想得到我的幫助或是透過成為可以糾正或幫助我的人來獲得成就感,他們根本不在乎我想要什麼,或想怎麼被看見。
因為我看起來不太需要別人給我照顧,因為我一點都不可憐,我也完全不想當可憐人。我也習慣了,反正Dana就是大家想要看到的樣子,大家需要的我,那我就扮演這個角色。
而我根本不知道我正在扮演這個角色,因為真正的我應該3歲之後就漸漸消失了。我也不再有想要期待別人會照顧我的心情,因為那樣我會感覺自己像個受害者。
在看《只想告訴你》時我一直哭,內心有那麼一點點委屈跟傷心,因為大家都只想看見有用的我,那個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有深度、不用別人擔心的我。
但我也想要被照顧、被看見,為什麼每個人都想要跟我要能量走?為什麼我看得到就要崇拜我?怕我?
我很羨慕傻傻的爽子,因為我不像她那麼單純,做什麼事有什麼效果、誰對我有什麼想法跟感覺、意圖我都知道。
我知道自己很有用,所以我不會像爽子一樣因為自己成為他人的助力,而那麼感動開心。
如果我不再依賴我這些明顯的價值,我是否還是能像現在這樣觸動到他人?是否可以讓別人感覺被看見而不是被看穿?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想再開課了,因為我不想主動去創造需要被崇拜跟被依賴的場合。我不懂在萬人之上到底有什麼好玩的,那裡只有寂寞。
如果我很傻,是不是別人就不會覺得被「看穿」而感到敬畏?可不可以不要用那樣的眼光欣賞我的想法跟做到的一切?為什麼不能普通地看待跟欣賞我有的東西?為什麼我什麼也沒做,也不炫耀跟自滿,你們也要感到自卑?
我很討厭那種會說「妳內心住了一個小女孩」的人,只因為他知道看似堅強的人內心大多有很柔軟的一面,不是因為他看見了我是怎樣的人,而是他認為就是這樣,而不是那真的是他看見跟感受到的東西。然後這樣的人如果對我仍然有敬畏,我就會更加討厭這種感覺。
接納這種東西,真的不能用說的,要真的是那樣才能讓人感覺到被理解。如果真相明明是不理解卻說出「我理解喔」反而會讓人很火大。
《只想告訴你》讓我看到我內心最深處原始的傷,我看到我的內在小孩哭喊著「那我怎麼辦」,我就不斷地哭。也許因為我從來沒好好看見她,所以才一直讓人有被看穿而不是被看見的感覺吧?
我不想再主動抓著這個被依賴的身分,或許一點一滴的,我不一定要認為很弱才會讓人想要保護,也許就算我能看得很清楚,也不代表不能去要我想要的東西。也許有這個可能性存在,最近我正漸漸的看見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5K會員
468內容數
我是誰不重要,我的文字有帶給你什麼比較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4D嬋娜 的其他內容
昨天把NETFLIX新上的舊動畫《只想告訴你》兩季一口氣看完。第一季我應該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流眼淚,看完我頓時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很早就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有些人就得要跌跌撞撞地遇到很多不對的人。這部非常療癒,因為爽子就是個非常純而且真的人,也非常善良。不是那種鄉愿跟忍耐式的偽善,而是真正的善良。(女
https://fb.watch/gznWHQzSra/ 想遠離紛紛擾擾的能量,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去實踐愛。 「你到底經歷過甚麼」被問了這個問題,我才發現我最近幾年才漸漸體認到作為「我」是一個甚麼樣的體驗。越來越了解自己之後,我常常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嘗試描述自己的感受跟遇到的人事物時得到「哇原來你
不要再來問我要怎麼推進關係了。不分男女,你需要的絕非方法,而是要長出能夠自由地去用各種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感受的膽子而已。 你需要問方法九成都是因為你沒膽,沒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沒膽接受別人的拒絕。無法承擔拒絕的人要談什麼關係?只是把自己推入彼此情緒勒索跟要認同的深淵而已。 怎麼長出膽子?膽子本
要如何知道對方到底想不想靠近自己?首先就要先拿掉所有的「判斷」。因為請認清一個事實,統計學雖然有他的用途,但是統計學在個體真相上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例如今天一個人對你微笑,統計學說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會對喜歡的人微笑,那請問等於這個人對你有好感的機率等於50%嗎? 不,今天真相只有一個,就是他
我記得我之前看到某個翻譯的影片,是在說某位男士在訴說自己跟前女友交往的緣由。據說他前女友看到他的模特照就深深陷入了對他的迷戀,她前女友駭進了自己的apple watch知道會出沒的地點在那邊埋伏創造了相遇。 第一約會帶著那位男士喜歡的所有零食到他家,然後那位男士就覺得彼此是天作之合然後交往了四年。最
邂逅跟搭訕的差別在哪?搭訕會讓人覺得目的性很強很刻意,雖然可以滿足對方的虛榮心但會限縮關係的發展方向,也不夠自然。但我們會怎麼去理解邂逅?就是一段自然又美麗的相遇。在兩性教學的業界裡面有多人會教搭訕,他們認為自己有拿到電話或是女生願意跟他們出去就等於自己成功了。 但身為一個女性的經驗,我年輕的時候曾
昨天把NETFLIX新上的舊動畫《只想告訴你》兩季一口氣看完。第一季我應該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流眼淚,看完我頓時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很早就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有些人就得要跌跌撞撞地遇到很多不對的人。這部非常療癒,因為爽子就是個非常純而且真的人,也非常善良。不是那種鄉愿跟忍耐式的偽善,而是真正的善良。(女
https://fb.watch/gznWHQzSra/ 想遠離紛紛擾擾的能量,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去實踐愛。 「你到底經歷過甚麼」被問了這個問題,我才發現我最近幾年才漸漸體認到作為「我」是一個甚麼樣的體驗。越來越了解自己之後,我常常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嘗試描述自己的感受跟遇到的人事物時得到「哇原來你
不要再來問我要怎麼推進關係了。不分男女,你需要的絕非方法,而是要長出能夠自由地去用各種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感受的膽子而已。 你需要問方法九成都是因為你沒膽,沒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沒膽接受別人的拒絕。無法承擔拒絕的人要談什麼關係?只是把自己推入彼此情緒勒索跟要認同的深淵而已。 怎麼長出膽子?膽子本
要如何知道對方到底想不想靠近自己?首先就要先拿掉所有的「判斷」。因為請認清一個事實,統計學雖然有他的用途,但是統計學在個體真相上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例如今天一個人對你微笑,統計學說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會對喜歡的人微笑,那請問等於這個人對你有好感的機率等於50%嗎? 不,今天真相只有一個,就是他
我記得我之前看到某個翻譯的影片,是在說某位男士在訴說自己跟前女友交往的緣由。據說他前女友看到他的模特照就深深陷入了對他的迷戀,她前女友駭進了自己的apple watch知道會出沒的地點在那邊埋伏創造了相遇。 第一約會帶著那位男士喜歡的所有零食到他家,然後那位男士就覺得彼此是天作之合然後交往了四年。最
邂逅跟搭訕的差別在哪?搭訕會讓人覺得目的性很強很刻意,雖然可以滿足對方的虛榮心但會限縮關係的發展方向,也不夠自然。但我們會怎麼去理解邂逅?就是一段自然又美麗的相遇。在兩性教學的業界裡面有多人會教搭訕,他們認為自己有拿到電話或是女生願意跟他們出去就等於自己成功了。 但身為一個女性的經驗,我年輕的時候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通常承受巨大的心理與生活壓力。本文講述了一位兒少照顧者的真實生活故事,以及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心酸與矛盾。文章呼籲重視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並提醒人們預防失能、失智等問題。這篇文章深刻描繪了照顧者的內心世界,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照顧這一群體的辛酸與無奈。
Thumbnail
我在要求環境給我想要的同時,我有沒有先給予環境想要的?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最近卻因為生活陸續出了一些狀況,我開始仔細回想過往與爸媽、伴侶甚至是自己的工作的狀況,發現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為什麼你都不幫我?」 不可否認即便到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通常承受巨大的心理與生活壓力。本文講述了一位兒少照顧者的真實生活故事,以及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心酸與矛盾。文章呼籲重視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並提醒人們預防失能、失智等問題。這篇文章深刻描繪了照顧者的內心世界,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照顧這一群體的辛酸與無奈。
Thumbnail
我在要求環境給我想要的同時,我有沒有先給予環境想要的?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最近卻因為生活陸續出了一些狀況,我開始仔細回想過往與爸媽、伴侶甚至是自己的工作的狀況,發現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為什麼你都不幫我?」 不可否認即便到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