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作重構百年記憶—專訪蔡楊吉匠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王筱珺 攝影/陳安嘉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蔡楊吉老師於工作室,手上正在進行一件委託的藝品修復。

蔡楊吉老師於工作室,手上正在進行一件委託的藝品修復。

修復知多少?揭密工程二三事

建築物結構的修繕稱作「大木作」,本案由「添薪坊」負責人蔡楊吉擔任木作匠師。蔡楊吉老師是臺灣重要的木雕藝術工作者、教師,主責新竹地區許多重要的古蹟修復案,包含新竹縣北埔鄉的姜阿新洋樓、新埔范氏家廟、新竹竹蓮寺、新竹都城隍廟等。和上述的閩式建築相比,新竹公會堂的裝飾較為單純,建物主體講求實用性,樑柱上沒有複雜的雕刻、沒有外露的樑柱與斗拱、亦沒有在宗教或民俗上特別需要留意的禁忌,因此木作匠師將心力集中在「結構」的設計上。

「新竹公會堂以日式棟架為主結構,整體規劃上,我們將大木作施作完畢,再進行窗、門、舞台以及樓梯等物件的安裝。」蔡楊吉老師娓娓道來木作修復工程進行的順序。當匠師進到施工現場,會先核對建築師繪製的圖稿,將現場的狀況考量進去,互相討論、切磋,按照檢測內容最終做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調整。檢測的內容包含白蟻滲透的範圍、既有木料腐朽程度等,一切都完備後才會購買材料、進行拆除。


公會堂現場的大木作,包含牆板的強化。

公會堂現場的大木作,包含牆板的強化。

許多古蹟修復工程往往有延宕的情形,蔡楊吉老師解釋,常常是因為到了現場將表層材料拆卸下來之後,發現腐朽比想像中嚴重,因而追加拆除的比例。例如本次公會堂修復案,在實際勘查才發現建物中脊有些微彎曲,還有部分特殊結構與建築師繪製的圖面有出入,仰賴著匠師的經驗將其合理化。不過,幸運的是新竹公會堂本身結構紮實,就連大木作中最大比例的壁板,大致都有完整保留,僅以鋼板與螺絲鎖上加以強化,盡可能保存建築原貌。

蔡楊吉老師平時進行創作時常使用到的工具,包含錘子、量尺、鉗子等。

蔡楊吉老師平時進行創作時常使用到的工具,包含錘子、量尺、鉗子等。

工程之外的匠師功課

蔡楊吉老師分析,古蹟修復的案件大致可分為兩種來源,一是政府、二是私人進行的委託,業主不同,會對施工方式有所影響。由於本案為政府主導的修復工程,因此建築物原先採用何種建材,修復時應比照辦理。新竹公會堂的木作結構使用「福杉」,然而,杉木的產地、經過哪些處理工序,都有許多不可不知的細節。

根據紀錄,不同的杉木木料,是以中華民國政府來臺作為分水嶺:在此之前,臺灣建築物使用的福杉多從中國運送而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才開放在砍伐在地種植的杉木。推算下來,新竹公會堂建置時,所使用的木材應來自中國。蔡楊吉老師分析,早期木料以漁船拖行於海面上。風乾後木頭內殘留的鹽分,就像天然的防腐劑,能延緩白蟻侵蝕的速度。如今臺灣已有在地杉木可用,省下飄洋過海的運輸過程,但改泡人工化學藥劑防腐。然而,浸泡藥劑後的濕木頭收縮率較大,若直接進行安裝,經年累月使用後可能產生縫隙,因此處理過的杉木得先經過自然風乾,爾後才進行切割、架設安裝。

蔡楊吉老師熟稔地介紹建材本身的特性,從材料的來源到保存方式,都與工程息息相關。在工程現場的匠師們不只要知道修繕作業的細節,更要了解先民傳承下來的傳說、熟悉各式營建方法、搭設木頭的鋩角、各派別所注重的建築特色等。由此可見,修復工作背後蘊含著匠師多年的經驗與智慧,這些知識或透過文字記載、或口傳心授,都讓修復工作更加迷人,也讓百年建築透過他們巧手與巧思,得以重見天日。

蔡楊吉老師於工作室。

蔡楊吉老師於工作室。

古蹟修復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在工程現場,通常可以見到不同專業的匠師作,常見的匠師有瓦作、泥作、木作三大宗。匠師之間往往有明確而細密的分工,有時也仰賴彼此通力合作、相互支援,在許多大型案場中,更是快速磨練,提升「經驗值」的好機會。近幾年蔡老師轉往木雕教學,手邊仍有古蹟、藝品修復、獨立創作工作同時進行。在眾多的業務中,老師認為修復古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一棟舊舊的房子可以重新使用,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比不上的……一整棟,它會一直在!」。隨著新竹公會堂的重新落成,百年來的歷史記憶得以重獲新生,而匠師們高深的道行與技藝,也將伴著新竹公會堂長長久久地矗立在此。

公會堂現場的木作(門窗為了省去工程時間,是委外製作,匠師僅負責安裝)。

公會堂現場的木作(門窗為了省去工程時間,是委外製作,匠師僅負責安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5
「如果我有公會堂的耳朵……」新竹生活美學館的駐館藝術家張君慈提出這個疑問,當她抵達有百年歷史的新竹公會堂時,首先被環繞建築的風觸動。她在空間中央置放一個錄音機,仔細聆聽搜集來的聲響,而頻頻吹動建築和窗框的風激起她無限想像......
Thumbnail
2022/12/05
「如果我有公會堂的耳朵……」新竹生活美學館的駐館藝術家張君慈提出這個疑問,當她抵達有百年歷史的新竹公會堂時,首先被環繞建築的風觸動。她在空間中央置放一個錄音機,仔細聆聽搜集來的聲響,而頻頻吹動建築和窗框的風激起她無限想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古蹟修復.歷史建築.寺廟.宗祠.古厝木構工程
Thumbnail
古蹟修復.歷史建築.寺廟.宗祠.古厝木構工程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睽違數十年,新竹公會堂以紅磚建築的樣貌,迎來第一場展覽。這座啟用於1922年的公會堂,在 2019 年啟動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剝開 1970 年的增建拉皮,展現今日的老建築外觀。
Thumbnail
睽違數十年,新竹公會堂以紅磚建築的樣貌,迎來第一場展覽。這座啟用於1922年的公會堂,在 2019 年啟動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剝開 1970 年的增建拉皮,展現今日的老建築外觀。
Thumbnail
修護未來日記EP.3 阿三哥住在嘉義縣新港鄉,2010年初次與阿三哥再屏東朝林宮見面,那又是十幾年前的另一個故事,之後,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沒連繫了,2019年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而這通電話,也牽起了與新港奉天宮的緣分。 新港奉天宮左右五門、耳房的彩繪加固 彩繪保存在建築修復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修護未來日記EP.3 阿三哥住在嘉義縣新港鄉,2010年初次與阿三哥再屏東朝林宮見面,那又是十幾年前的另一個故事,之後,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沒連繫了,2019年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而這通電話,也牽起了與新港奉天宮的緣分。 新港奉天宮左右五門、耳房的彩繪加固 彩繪保存在建築修復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