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繪詩彩.再現容顏」新竹公會堂開幕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蔡承允 攝影/程天佑 

睽違數十年,新竹公會堂以紅磚建築的樣貌,迎來第一場展覽。這座啟用於1922年的公會堂,在 2019 年啟動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剝開 1970 年的增建拉皮,展現今日的老建築外觀。其外如何修復,是一場辯證。在當代, 古蹟修復的精神不再只是「修舊如舊」,而是一場對於歷史記憶的再現工程。穿越百年,市民曾經的生活記憶如何再現?扮演市民演講、送別、宴會、展覽及詩社文教活動的老公會堂,如何透過一場展覽,將老建築空間與市民生活重新連結?

raw-image

喜歡人所以一直畫人 林耀堂深度的詩人版畫

本次開幕展展出詩人版畫系列作品,是林耀堂對臺灣本土詩壇的重要紀錄。該系列創作起源於林耀堂對詩人林亨泰文采的感動。林亨泰是臺灣詩壇「現代派」成員、笠詩社發起人之一,曾任《笠詩刊》的首任主編,是「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與詩評家。林耀堂受到林亨泰的影響,對於詩中簡練的文字與深藏其中的情感,心中燃起了對於詩人崇敬,進而由藝術作為表現的紀錄方式,以「詩人群像」為主軸,為詩人們刻畫出創作當下的霎那永恆。

林耀堂的版畫,試圖溫潤地傳遞詩人某一刻的文字容顏,以版畫中的人像具象再現。銅版畫的蝕刻工序,施作過程精準、嚴謹,呈現的色調與線條深刻、肅穆,體現了林耀堂對於文學創作者們的仰慕與敬重之情。本次於新竹公會堂展出的十件作品,是林耀堂對臺灣詩人的崇敬表達,也是他多年藝術生涯中,寄情於文學的情感實踐。林耀堂曾說:「喜歡人,所以一直畫人。」詩能夠傳遞著生生不息的寓意,詩會觸動每一個世代人們閱讀中的沉靜與寄託。林耀堂以版畫跨界文學,將詩人們文學作品裡的情感、關懷與生命深度,記載於銅版畫中,展現一代臺灣的文學風貌。

raw-image

西方技法在地關懷 翁金珠溫度的鋼筆創作 

鋼筆畫源自於西洋美術的傳統技法,剛勁流暢、黑白分明的線條,又能依下筆速度與力度區分粗細,有其獨特美感與趣味。對於建築繪畫作品而言,鋼筆畫能更流暢地表達建物的線條、稜角及外觀特徵。

曾任彰化縣長、文建會主委的翁金珠,在公務之餘,將原本批公文用的鋼筆,作為日常繪畫的工具,她的繪畫主題有花草植卉,也有對於市街裡老建築的紀錄。在她出身的彰化縣,數百年歷史的老城裡,建築群承載著人們生活的軌跡與記憶,也成為她作品描繪的對象。

raw-image

本次展出的作品,從翁金珠多種多樣的城市建築畫作中,選擇八幅台灣各地的公會堂參展,也與展出場域相呼應。她筆下的公會堂,寄託了她對於文化、土地和鄉土的關懷。公會堂的興起來自日本時代公共空間的需求,是常民日常生活休憩、聚會和參與文教育樂活動的地方。而公會堂建築映射了時代下的建築風貌,如建築中的拱窗、圓拱及浮雕等元素,來自建築史上的西洋歷史式樣;而許多幾何形狀的飾帶和窗型,則是名為Art Deco的風格裝飾,多出現在折衷主義類型的建築中。

如今的臺灣,大部分的公會堂建築已隨時代變遷而拆除,翁金珠的鋼筆畫,則透過對建築的細節描繪,於紙上重現當年臺灣市街中承載市民記憶的歷史建築,將老建築的精神與當代連結。

raw-image

送往迎來再現容顏 謝嘉亨力度的陶瓷火車

火車承載著臺灣的人民往來各地,長長的鐵軌一如臺灣人民生活日常的情感軌跡。以老火車為題材的創作,源自於謝嘉亨幼時對火車的記憶與鄉愁。藝術家的童年,往往是創作過程中的寄情來源。出生於1960年代的藝術家,和生長於同時代的人們一樣,對當時尚未電氣化的鐵路有著深刻印象。那個時代的鐵道上奔馳著蒸氣火車,烏煙繚繞的火車頭、震耳宏亮的高頻率汽笛,都是人們難以忘懷的搭乘經驗,也是謝嘉亨深刻美好的幼時記憶。

在謝嘉亨自西班牙留學七年歸國後,為突破傳統的陶塑表現題材,嘗試以陶瓷雕塑技法,以蒸汽火車為媒介,試圖再現幼時的美好回憶。在他對工法的精心探究中,以習自西班牙的「閃光釉」技法創作出一系列陶瓷火車,也曾以此獲得國家工藝獎殊榮。

raw-image

本次於公會堂展出的作品中,以閃光釉製作的蒸汽火車有著與人們印象中瓷器不同的質感,質地更似金屬,藉由表面的加工,也更能表達因年歲痕跡而斑駁脫落的火車意象。而蒸氣火車的機械結構,藝術家也細心著墨燒製,以寫實精神復刻列車上的管線、輪軸和金屬紋路,乃至火車賴以移動的載體—鐵軌、橋樑及其鵝卵石鋪面的塑造。以陶瓷材質再現機械工藝年代的美感,深刻體現謝嘉亨的匠心與高超技藝,也重現了市民記憶中的蒸汽時代。

三組藝術家,分別以自身熟悉的媒材,自文學、建築與運輸等近在常民生活周遭的議題切入對話,具象的展現成果、多元的切入角度,令作品折射出如鑽石般的閃耀光彩。作為重新開幕後的首場展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擁抱多元面向的作品,期待讓生活美學走入眾人的生活之中;期待讓人們重新步入公會堂集會、共享與交流知識,讓這棟建築,成為公眾交流的新起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2024.05.29 新竹市政府 「國定古蹟進士第」為「開台進士」鄭用錫所建造的宅第,今(29)日上午舉行修復竣工揭牌典禮,由文資局長陳濟民、考試院副院長周弘憲、新竹市長高虹安、「祭祀公業法人新竹市鄭永承」理事長鄭昌錞先生,一同慶祝進士第重啟並象徵文化傳承、文資保存與永續經營。文化局表示,未來進士
Thumbnail
2024.05.29 新竹市政府 「國定古蹟進士第」為「開台進士」鄭用錫所建造的宅第,今(29)日上午舉行修復竣工揭牌典禮,由文資局長陳濟民、考試院副院長周弘憲、新竹市長高虹安、「祭祀公業法人新竹市鄭永承」理事長鄭昌錞先生,一同慶祝進士第重啟並象徵文化傳承、文資保存與永續經營。文化局表示,未來進士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睽違數十年,新竹公會堂以紅磚建築的樣貌,迎來第一場展覽。這座啟用於1922年的公會堂,在 2019 年啟動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剝開 1970 年的增建拉皮,展現今日的老建築外觀。
Thumbnail
睽違數十年,新竹公會堂以紅磚建築的樣貌,迎來第一場展覽。這座啟用於1922年的公會堂,在 2019 年啟動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剝開 1970 年的增建拉皮,展現今日的老建築外觀。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舊稿重放2019/01/19) 新年度去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新竹生活美學館的〈公會堂的美麗與哀愁〉。 搭配展覽「翻轉公會堂,重生再出發」辦理的講座。
Thumbnail
(舊稿重放2019/01/19) 新年度去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新竹生活美學館的〈公會堂的美麗與哀愁〉。 搭配展覽「翻轉公會堂,重生再出發」辦理的講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