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高中生的國文課—《思辨是我們的義務》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書名為「思辨是我們的義務」,會以為在講哲學,但其實沒這麼難。這本書是一位出身臺灣的教育工作者,在瑞典第一線觀察當地教育的案例後,分享她的所見所聞並提出的見解。這並不是全面性、長時間的研究,而是用案例呈現瑞典中學教育如何讓各科都融入了民主概念,讓公民意識深入扎根。作者避免直接批判台灣現在的教育方式,而是點出值得借鏡之處。她依照瑞典最重視的三個科目:語言、歷史、數學,解說這些科目教學的內容,讓我們上了堂瑞典的高中課。
其中,語言課正好觸及近來臺灣熱議的話題:國文課的意義何在?在瑞典,他們的國文(瑞典文)課程是什麼呢?
瑞典高中的國文課分成三門:非文學類文學作品學術閱讀寫作。這樣的分類明確定義一個語言至少有三種面向:傳達資訊(非文學類)、藝術,以及學術。在臺灣,當我們提到高中國文課,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在非文學類,內容包括科普、新聞、社會、歷史,重點在於能夠理解文章,能分析、表達自己的想法。簡單說,就是語言最基本的閱讀理解寫作能力。

瑞典課綱把將語言視作「通往其他知識的基礎工具」,十分強調語文在學習所有其他科目的過程中,其理解、思辨和表達自我的關鍵腳色。(p.19)
這樣的國文課,重點不僅在於用字遣詞,同時也在於「語言作為一個工具」這件事。我們在學習第二外語時常常強調語言是一個開拓視野的工具,但在國文課裡卻常常忘了這件事情。此外,瑞典在這門課中還加入了媒體識讀,這在過去可能不會被認為與國文課有關的,但的確是現今世代從電視或社群網站接收任何文字時都需具備的能力。

文學課又有什麼用呢?瑞典文學課的老師義正嚴詞地宣告文學與民主素養是密不可分的:

文學教育和民主素養有什麼關係呢?瑞典文老師在聽到我的問題後,睜大眼睛回答:「關係可大了!我甚至認為沒有其他課堂能比文學課更民主,當孩子們發現讀完一本書、一首詩、看完一齣戲,每個人的想法和感受竟然會那麼不同,查覺到這種個體的差異性,就是民主的第一步!」(p.41)
無論是文學、繪畫、音樂,藝術的本質就在於沒有正確答案,一個人能夠欣賞各種不同的樣貌,試著理解並體會,可以在知道自己不喜歡某種藝術的同時能理解別人有權喜歡它,其實也是一種培養民主素養所需的包容力的方式。文學可能是古板陳舊的,但除了如何看待文學,到另一個層次去學習如何尊重別人看待文學,也可以是文學課程能給予學生的珍寶。

第三門,學術閱讀寫作,則是將語言拓展到另一個端點,要人成為寫作機器:要求嚴謹、行文有憑有據,不可夾帶個人觀點。

這樣的寫作貌似簡單,但其實就像操作機器,毫無經驗的人,就算有說明書仍然得邊試誤邊做;如果在中學期間就學會基本功,將來隨時能乾脆俐落操作無礙。這是無論任何學門的學術寫作都會需要的重要能力,就算是(過往觀念裡)與國文差距天高地遠的數理科都逃不過。因為無論從事任何行業,與他人溝通,最重要的工具都是語言。
內容淺顯易懂,配合許多圖表且與許多時事呼應。不知不覺就上了堂瑞典的高中課程,了解瑞典勞權意識的發展史。作者甚至在每章節後設計了題目,引導學生延伸思考。題目確實切合每章主旨帶入臺灣時事,刺激讀者進行類似的思考,但同時這些條列的題目卻又讓這本書變得異常地像臺灣的補教書籍,也是頗為弔詭。
無論如何,學習本來就不是只能發生在教室。這本書帶台灣人一窺瑞典課堂現場,提供讀者課堂與公民社會之間更多想像。而當我們把重心轉移回到這座島嶼,我們是否能用不一樣方式看待這些科目、設計這些科目的教學方式、甚至是對教育工作有不一樣的期待呢?
書名: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
作者:吳媛媛
出版社:木馬文化
2019年七月 初版一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4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1.寫小說沒有一定的方法。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卜洛克也只能告訴大家他自己的方法。 2.自律很重要。持續地寫,就算寫得少也沒關係。 3.寫完一本長篇小說的任何人都算成功。 4.第二本小說,跟第一本小說一樣,都是第一次寫小說。 講完了。這樣大家還有興趣看這本書到底還講了什麼嗎?
生在都市裡的我們,聽的只剩機械音響,看的逃不出電子螢幕。侷限在短短的距離、狹窄的頻寬,直到我們喪失了感受自然的能力。但渥雷本說我們並沒有永久失去感覺的能力。這些鈍化的感官是可以重新訓練開發的。他解釋森林如何能重新刺激五感,包括常被忽略的觸覺。
你可曾困惑,為什麼兩個同樣勞心勞力的工作,不會得到相同的報酬?或者你發現對社會有重大幫助的發現或發明,常常無法給人帶來經濟支持?小時候我們說長大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卻發現貢獻社會不等於社會就會回饋你? 那你應該會很樂於聽聽什麼是基本收入。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
第二次讀完,發覺仍然無法替這本書說什麼。你必須去翻開才能聽到他,必須走進才能讀懂關於山的一切。
沒有文筆雕琢,沒有批評解析,這是個讓女孩們長出生命力量的寫作課。
1.寫小說沒有一定的方法。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卜洛克也只能告訴大家他自己的方法。 2.自律很重要。持續地寫,就算寫得少也沒關係。 3.寫完一本長篇小說的任何人都算成功。 4.第二本小說,跟第一本小說一樣,都是第一次寫小說。 講完了。這樣大家還有興趣看這本書到底還講了什麼嗎?
生在都市裡的我們,聽的只剩機械音響,看的逃不出電子螢幕。侷限在短短的距離、狹窄的頻寬,直到我們喪失了感受自然的能力。但渥雷本說我們並沒有永久失去感覺的能力。這些鈍化的感官是可以重新訓練開發的。他解釋森林如何能重新刺激五感,包括常被忽略的觸覺。
你可曾困惑,為什麼兩個同樣勞心勞力的工作,不會得到相同的報酬?或者你發現對社會有重大幫助的發現或發明,常常無法給人帶來經濟支持?小時候我們說長大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卻發現貢獻社會不等於社會就會回饋你? 那你應該會很樂於聽聽什麼是基本收入。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
第二次讀完,發覺仍然無法替這本書說什麼。你必須去翻開才能聽到他,必須走進才能讀懂關於山的一切。
沒有文筆雕琢,沒有批評解析,這是個讓女孩們長出生命力量的寫作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維京時代可能有怎樣的教育內容,除了教會學校經典的文科訓練外,還有古北歐硬漢風格的「人格養成教育」。本文更深入一點,帶大家看看這些課綱還包含什麼意想不到的內容?包括瀕臨家暴邊緣的膽識測驗,以及鍛鍊藝文氣息的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Thumbnail
聽說最近大家在吵一份驚悚的小學生課表,勾起我的好奇心;人稱中世紀海上 8+9 的維京人,會有這種東西嗎?有,但果然主要是外籍老師,到維京時代結束後才慢慢有本土教職員登場。那他們學校都教些什麼呢?先恭喜各位維京人,不會就是不會的數學不用學,但你想連續上好幾年國文課嗎?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維京時代可能有怎樣的教育內容,除了教會學校經典的文科訓練外,還有古北歐硬漢風格的「人格養成教育」。本文更深入一點,帶大家看看這些課綱還包含什麼意想不到的內容?包括瀕臨家暴邊緣的膽識測驗,以及鍛鍊藝文氣息的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Thumbnail
聽說最近大家在吵一份驚悚的小學生課表,勾起我的好奇心;人稱中世紀海上 8+9 的維京人,會有這種東西嗎?有,但果然主要是外籍老師,到維京時代結束後才慢慢有本土教職員登場。那他們學校都教些什麼呢?先恭喜各位維京人,不會就是不會的數學不用學,但你想連續上好幾年國文課嗎?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