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7年,9歲登基的朱翊鈞時年24歲,從承平時期的這一年,往過去推想萬曆的帝王養成之路,再看到萬曆十五年後的社會發展,這位明朝在位最長的萬曆皇帝與他的文官集團間,儒家思想的沈痾成了大明王朝走向國力虛弱的無形力量。
作者從8歲前是皇太子朱翊鈞的元輔張居正、大伴宦官馮保談起文官集團的形成。本書有兩個章節(第二章和第四章)寫首輔申時行,此人因著文官集團的運作足實影響當朝體制,又有前任張居正生時聲勢浩大死後遭批的前車之鑑,只有保守又圓融地為官之道才能確保直到退休,且退休養老期間仍獲皇帝頒禮照探殊榮,可見首輔申時行在萬曆年間的重要性。
另外還有精實審批的都察御史海瑞。舉人出身而仕的海瑞讀的是聖賢書,道德觀念凌駕於一般文人之上且身體力行至極。海瑞侍君三朝,維護道德的神聖成就維護法律的尊嚴,然而一個人的知識力量根本補救不了當朝文官集團權利組織的表相官樣。
最後的兩章寫一代名將戚繼光以及哲學家李贄;戚繼光的文采,歷代武將少有,在那個武將仍聽命於文官的制度下,其領導才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得到元輔張居正的提攜和貴人兵部尚書譚綸的賞識,對照推崇唯心崇尚自由哲學家李贄,一個一生戎馬征戰沙場,光耀軍戶門楣;一個卻被家族道德綁架,且對當朝文官體制的改革無力又失望到苦悶。
1588年戚繼光死去,李贄剃度為僧。後來李贄又因當時社會道德觀念不容挑戰而自殺,最後殘喘苟延兩天便撒手人間。於是,名將的管理才識和哲學家的自由思想無人傳承。
作者根據神宗實錄和其他歷史文獻資料,佐證推論明朝興衰因果,是有根據的研究證明。然而令我好奇的是,如果萬曆朝的文官集團有1/4的人像申時行,1/4像海瑞,1/4像戚繼光,1/4像李贄,是否明朝國祚會延長?是否八旗不會趁虛而入?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萬曆怠朝原因直指鄭貴妃掩袖工讒,在萬人皆讀聖賢書的文官集團道德觀念控制下,萬曆想要展現為愛妃爭取未來成為皇太后的權力其實相當薄弱,當朝的「天子」只是一個職稱。而皇帝的權力究竟如何使用?8歲喪父9歲登基的小皇帝所仰賴的教育是聖賢經典,從來沒有人教他帝王學。
歷史記載與記載的人是誰之間,其用字遣詞的微妙處就是人性認知度。當了解多數的人事物都有其歷史緣由,就不會妄下斷言,評論時事也會分析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