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展_共識覺(2022/11/5-2023/1/29)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說結論,高度推薦一訪。策展概念很有趣,以藝術作為呈現形式,探討的卻是知覺與認識的廣泛範疇: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
如策展人提到,本次作品目標只要能引起思考即算成功,即使當下未能想通,觀者也可能在日後獲取其他經驗時去完整當時的思考。我這邊挑幾件自己很有感的作介紹:
1. 《神的棲所GiR:空耳乩》:作為進入展覽的開頭作品,神的棲所以趣味的切角破題,讓剛讀完展覽宗旨可能還不太明白的觀眾能迅速進入這個世界。
他以類似紀錄片形式去探討"演員要如何詮釋神上人身(乩童)這樣的角色",把原本就有些複雜的"演員要如何詮釋他人"的雙向關係轉變為更難解微妙的三角關係,而為了獲得解答,大家決定去詢問神明本人(這個劇情走向很有玩心,覺得很棒)。
此外影片也探討所謂的"相信"這件事,從"乩童本人如何相信神明"到"如何讓觀眾信服演員的表演",亦即宗教與劇場表演,做一個趣味的並置。
2. 《cellF》:這作品的概念非常有趣,將人的幹細胞以活體方式培養,因其能針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進而觸動音樂。細胞能在演奏現場針對其他樂手的表演做出反應,共譜出新的音樂。
令人好奇的是那個活體是否能學習,或是否有進步的概念。這次試圖用音樂表演的框架去帶出對於生命體定義的議題,感覺很有創意。重點不在於音樂合奏會否很難聽,而是能否引起思考。
3. 〈PL'AI〉:這作品是藉由科技的輔助讓我們能進入植物的時間,藉由植物所呈現的彎曲移動來探索植物的玩心。
4.  樓上作品(1)《腹語術士》:展覽印象最深刻的作品,除現場擺置如同記者會訪談加深帶入感之外,最重要的是作品用多層的方式帶出"偶"(被配音者)與"操偶師"(配音員)的故事,以及說明的旁白,讓整個作品變的趣味而豐富(尤其是偶與操偶的概念,讓人覺得新奇)。
相較近幾年才有的視覺上的deep fake換臉技術,配音這件事早已行之有年,在影片中被描述為一種時間的魔術,為了讓魔術沒有破綻,操偶師甚至需要去找嘴的素材來搭配語句。這些平常大量出現的影音或影視作品,在被拆解再重組之後,讓人眼睛一亮。
5. 樓上作品(2)《裝備秀》:竟然連這樣的主題也出現在展覽中,真是令人驚艷。電視播放的是演講師類職業的人,播放四個片段來討論人如何利用肢體呈現權力。偏向於文化現象觀察,完全是我的好球帶。重點在於空間與時間的掌握(筆記)!
*更正,樓上其實是另一名為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的策展XD, 頗有馮京當馬涼的味道。

兩點提醒與看展建議
1.因應時代創作媒體的改變,越來越多影片與VR形式的作品出現,但會有裝置數量的限制,變成不少作品都需要先預約觀看體驗時間,或者等待其他人聽完耳機的狀況。若要觀展建議早點到訪,先將需要預約的作品排好。我這次需預約的通通沒看到,滿可惜的
2.也因為多媒體作品偏多,完整觀看需要花固定的時間,整個展覽看完可能需要1個半小時~2小時的時間。時間抓鬆一點,會比較有餘裕看完所有展品。
3. ​記得以前看展都50元,現在要花100元了QQ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0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聽聲漫遊 再次邀請到 ZONE SOUND 融聲創意 創辦人 紀柏豪 (Po-hao Chi) 分享科技與聲音的美妙結合的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係由融聲創意的紀柏豪老師策展,並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擔任顧問。展期3個月。 在寫訪問大綱的時候,找了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今年底預計參與一場主題與「夢」有關的展覽,會員們聽到有展覽都很期待,因為在藝術的世界,可以展現自己,訴說心聲,不用那麼擔心對、錯、好、壞。 為了參展,會員們在【在夢中-系列創作課】之中與藝術家陳哲偉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創作體驗。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2024年5月4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 ⟪ 大創藝家 2024 ⟫ , 榮幸我也能參與其中。 以肚皮舞為基礎,加入爵士及魔術演出,給予觀眾不同的視覺、聽覺饗宴。 演出結束的感動,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吧~
原生和次生去了食物鏈的世界,他們思考什麼是阿彌陀佛?可能是個非常好玩之人。兩個人兩只鳥其實是同一主體,也就是一個人分別了四種思考。原生德行,次生能量,鳥一嗔恚,鳥二笨巧。四種思考要找到阿彌陀佛,在念頭的攝化世界。開始了他們食物鏈之旅。 遊戲的想法?想和阿彌陀佛玩遊戲,自然一定要有好的構思,好的構思
信者爲神,在這個神明主宰的世界,國家的化身自然而然成爲一類和神明平起平坐的存在。 靈宮,風娥與姬樂同坐高臺之上,飲酒閒聊。 “國靈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另類的地神。畢竟說到底,都是大地神性的衍生物——”女神話語一頓,似乎有所顧忌,刻意轉移話題:“說起來,你很特殊。絕大多數的國靈都是從動物植物的形象一步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Thumbnail
【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 日前參加了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CREATORS聲鬥陣、林映辰「感知的基質:細胞內噪聲」成果發表活動。 果然是具實驗精神的進駐計畫,主張激發聲音與音樂新創意,前衛到20分鐘表演完後,個人還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聽聲漫遊 再次邀請到 ZONE SOUND 融聲創意 創辦人 紀柏豪 (Po-hao Chi) 分享科技與聲音的美妙結合的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係由融聲創意的紀柏豪老師策展,並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擔任顧問。展期3個月。 在寫訪問大綱的時候,找了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今年底預計參與一場主題與「夢」有關的展覽,會員們聽到有展覽都很期待,因為在藝術的世界,可以展現自己,訴說心聲,不用那麼擔心對、錯、好、壞。 為了參展,會員們在【在夢中-系列創作課】之中與藝術家陳哲偉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創作體驗。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2024年5月4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 ⟪ 大創藝家 2024 ⟫ , 榮幸我也能參與其中。 以肚皮舞為基礎,加入爵士及魔術演出,給予觀眾不同的視覺、聽覺饗宴。 演出結束的感動,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吧~
原生和次生去了食物鏈的世界,他們思考什麼是阿彌陀佛?可能是個非常好玩之人。兩個人兩只鳥其實是同一主體,也就是一個人分別了四種思考。原生德行,次生能量,鳥一嗔恚,鳥二笨巧。四種思考要找到阿彌陀佛,在念頭的攝化世界。開始了他們食物鏈之旅。 遊戲的想法?想和阿彌陀佛玩遊戲,自然一定要有好的構思,好的構思
信者爲神,在這個神明主宰的世界,國家的化身自然而然成爲一類和神明平起平坐的存在。 靈宮,風娥與姬樂同坐高臺之上,飲酒閒聊。 “國靈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另類的地神。畢竟說到底,都是大地神性的衍生物——”女神話語一頓,似乎有所顧忌,刻意轉移話題:“說起來,你很特殊。絕大多數的國靈都是從動物植物的形象一步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